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及教师应对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93514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及教师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及教师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及教师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及教师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及教师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及教师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及教师应对策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及教师应对策略天水市三中 郭三祥高中新课改基本情况一、全国一半高中都在新课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01 年秋季,在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2 年来,经过专家的审议和教育部党组的研究审定,于2003 年 3 月 31 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 15 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地理教材

2、也于 2004 年 9 月开始试验,高中新课程实验于 2004 年启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2005 年,江苏成为实验区。2006 年,实验范围扩大到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五省市,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省市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的格局,将于 2008 年在全国推广使用。今年秋季新学期,全国又有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等 5 个省市高一新生进入新课程实验,至此,全国已有 15 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 50%。2009 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首次迎来了新高考。什么叫新课改?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

3、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 21 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究竟要改什么?向哪个方向改?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2、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4、课程实施;5、课程评价;6、课程管理。从高中新课改一年来的实施情况看,学生们的教材变了,成绩以学分计算,跨班选课,同时推行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定等多项影响今后高考的评价改革。 二、高中新课改的几大亮点新教材: 从线型结构转向模块分割 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从原来的线型结构转变为现在的模块分割,

4、突出了“易、简、正、新”的教学内容,课程总体分了语言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 7 个学习领域,并新增了艺术、综合实践、通用技术三门课。地理课本里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时,就让学生来解答现实中的问题:假如你在当地要购买一套商品房,你对于光照的条件有怎样的要求?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如果要在市区建筑两幢住宅楼,楼高设为 H,楼的走向如何布局较为合理?这样的知识讲解,学生能在学习中激发更大的主动性。 学分制: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 高中新课改一年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学分制引入高中教育阶段,并且规定高中三年里,学生至少要参加 10 个工作日的社会实践活动。 2高中

5、新课程有别于原来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 144 个学分才可毕业,文科 3 年最高可修到 160 个学分,理科最高可达到 162 个学分。 高中课程的学分制分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两部分。除了高考必须的课程作为必修课外,学生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自由选择选修课程。选修课的内容十分丰富。地理课则包括有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课程;体育课还可以选择球类、体操类、新兴运动等内容。 此外,新课程把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内容列入必修环节,规定学生每学年还必须抽出一周时间做社会实践,高中 3 年中还不能少于 10 个工作日参加社区服务。 实行新课程后,考试方式也将有所改变,不光是笔试,还要采用论文、调研报

6、告、作品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新成绩单: 持续三年建立“成长记录” 新课改后,高中生拿到的新成绩单不再是一份学科成绩加上一份教师评语,而是增加了学生基本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获奖情况、身体情况和考勤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又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身体情况中详细列出了身高、体重、视力等;考勤分旷课、病假、事假、迟到、早退等。 学生成绩由学时参与分、学习过程表现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 3 部分组成,分别占10%、20%和 60%。如果生病请假也要扣一点点分。在学习表现方面,如果作业不按时完成,态度不好或者同学对你的评价不高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评分。新课改后的评价体制给了

7、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许你成绩不是太好,但学习积极性高、才艺突出、心地善良、品性优异,这些都能为自己加分。 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方式,共分为综合评语、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这 5 个项目。比如“综合评语”是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反映的情况,由班主任撰写,最后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审核确定。而“测评结果”用 A、P、E 来表示,分别代表“好”、“合格”、“须努力”。各项目测评的总体比例,A 等不得超过25%,E 等(不合格)不得超过 5%。 而学生从高一第一天就开始建立“成长记录”,持续 3 个学年,在此

8、基础上做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将制作成“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汇总表”。这个评价结果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也是学生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在高校招生录取时将成为重要参考因素。假期新作业: 增加探究性课题 新课改后,探究性学习能力成为评价学生的指标之一,高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把课题研究作为寒暑假作业。比如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历史名人故居考察、家庭装修中电源开关与家庭生活安全、鲁迅小说阅读欣赏等,分别由各科学科的老师出题,每科目大约有 815 题左右供学生选择。当然,如果学生自主命题老师更加鼓励。比如杭州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组给学生选择的一次假期作业就是“实地调查自己居住小区内楼房走向,测量楼距,分析楼房走向

9、对室内采光的影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介一、课程性质:地理科学 兼跨 “社会科学” 和 “自然科学”两个学科领域的学科 中学地理课程 兼跨 “人文与社会” 和 “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二、课程设计思路 31.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3.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10、。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 6学分,由“地理” 、 “地理” 、 “地理” (各 2 学分,36 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 “宇宙与地球”等七个模块(各 2 学分,36 课时)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

11、、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5. 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 4 学分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

1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

13、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见下图)必修课程地理 1 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锋面等天气系统、水循环、世界洋流)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必修课程地理 2 1.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

14、布、人口迁移、环4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化、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因素、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与交通运输)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必修课程地理 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一些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的环境发展、流域开发与治理、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等问题)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

15、功用,数字地球的含义)选修课程宇宙与地球 1.宇宙 2.太阳系和地月系 3.地球的演化 4.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课程海洋地理 1.海洋和海岸带 2.海洋开发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4.海洋权益选修课程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4.旅游与环境保护选修课程城乡规划 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2.城乡分布 3.城乡规划 4.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地理 1 地理 2 地理 3海 洋 地 理环 境 保 护旅 游 地 理城 乡 规 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然灾害与防治宇 宙 与 地 球5选修课程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我国主要自然

16、灾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4.防灾与减灾选修课程环境保护(待定) 1.环境概述 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3.环境问题的治理 4.环境整治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选修课程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 2.地图与遥感 (RS) 3.全球定位系统 (GPS) 4.地理信息系统 (GIS) 5.3S(RS 、GPS、GIS)技术应五、建议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实施建议评价建议1.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