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906137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2 张)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交流的是 。我打算从这三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第 3 张)首先,我要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的必要性.1.中外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都非常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以上的观点都足以说明动手操作对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新旧课标的对比:(第 4 张)“双基”变“四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

2、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指学生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经历观察-质疑-猜测-操作 -证实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从而得到数学知识。(第 5 张)从新课标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也不难看出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第 6 张) (念)(第 7 张)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变化来看新教材大大加强了学生探索性学习方式和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3、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克服旧教材“知识中心” 、 “重知识轻能力”的片面倾向。(第 8 张)如:认识周长一课旧教材:先通过孩子们动手描一描、摸一摸使学生感知周长的概念,再通过实践活动中量一量腰围、头围等测量活动完成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进而直接过渡到求一个图形的周长的计算中去,比较注重这类练习题的计算训练。这样的知识演绎过程往往有这样的弊端,学生对周长的计算得心应手,但对周长概念的本职含义模糊不清,认为摸到的边线和描出的边线就是周长。新教材:增加了同桌合作量一量树叶的周长环节,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操作如:用线绕、在尺子上滚一周等多种方法的操作,使学生深刻

4、体会周长是指物体一周的长度。再加上“数一数”这个环节,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更加清晰,程度好的孩子还可以通过数完后观察比较得出“边线的拐折越多,周长越长的”结论。(第 9 张)第二我要谈一谈动手操作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内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探索,做中获取知识,使他们乐学、善学,不但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学生在操作中去探索、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

5、系。2、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二维空间观念发展到三维空间观念的能力。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很弱的,我们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其中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大脑中形成各种表象。如:一年级下册的练习册中的一题,让孩子们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空间概念差的孩子就很难想象出被遮挡的那些小正方体,如果让他们亲自动手摆一摆,再去数一数,孩子的印象会加深,通过多次动手摆一摆,最终学生就具有了不用摆就在大脑中呈现出三维图案,对以后学习观察判断,绘画三视图打下基础。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长期的动手操作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

6、理的唯一标准” 。操作中教育学生牢记:很可能是你一个小小的失误,也可能是你的麻痹大意会造成错误的结果。如:六年级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老师们往往就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有的用水、有的用沙子,这个实验要求就非常严格,一点点失误就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这个实验活动中就要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数学的严谨性。4、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动手操作活动往往是四人小组或同桌合作进行的比较多一些。因为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思考的,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只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人在操作中所得到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所以,加强

7、合作讨论,在操作讨论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就会出现意外的体验和思维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其主动参与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如这对于平时不善与人沟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在动手实践中,他可以与小组内的几个同学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渐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精神,最后也能学会与人协作,与人交往。(第 10、11 页)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动手操作活动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8、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更要让孩子的小手动起来,以动手操作促进脑部思维活动,使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还提高了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举多得的做法无疑得到了老师们的推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困难重重:课堂纪律乱、学生带学具情况不一、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等情况,导致有些孩子思维越来越活跃,而有些孩子只是简单模仿,使操作活动流于形式;也有为追求课堂气氛活跃,把操作活动当成调剂课堂气氛的工具,失去数学本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

9、组织动手操作活动,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下几点尝试,与大家一起分享: 1、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能够按时准备好学具,是有效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前提。在数学课堂中,枯燥的讲解,单一的计算,反复的解决问题,学生很容易的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而动手操作环节能够让学生自由思考、热烈讨论,小手动起来,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个环节。但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来自于城中村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班上往往就有几个孩子老是没带学具,他们要么眼巴巴的看着别人操作,要么别人操作时他又急于帮忙讨人嫌,要么默默地趴在座位上。不仅使自己在知识的获得上有缺失,而且还会影响别的同学思考、操作,破坏了

10、良好的学习氛围,久而久之还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让每个孩子上课时能带够学具,让家长和孩子都能重视学具的准备,我利用家长会给家长展示了孩子们上课动手操作时的图片,向家长阐述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让他们支持我的教学工作。同时利用班级 QQ 留言,人人通家校联系平台,学生的抄作业本多种形式告知提醒家长和孩子及时准备学具,并对能够按时带学具的孩子以盖印章的形式进行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班学生都能按时准备学具,这为高效开展操作活动做好准备。(第 12 页)2、言简意赅,指向性强的语言指导是有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的有力工具。(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活动步骤,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11、,便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操作活动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扶” ,那么一些言简意赅,指向性强的语言是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的领航灯,不至于使一些孩子在操作时无从下手,或偏离操作主题。如我在教学教室有多长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要求:1.我们小组用-作为测量工具。2.小组成员分工:-记录,- 操作,- 计算,-汇报。3.合作完成测量。4.讨论测量过程,并汇报。实践证明,由于此活动流程设计全面,指向性强,在学生分组操作时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步骤清晰,秩序井然,有效的完成了操作活动。(第 13、14 页)(2).低年级学生 操作活动时,教师要以“帮扶”为主,可以在活动前与学生以讨

12、论交流的方式演示操作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并为以后独立操作打好基础。如参与指导我校青年教师万瑞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时,老师对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顾虑很多,害怕纪律乱、学生不听指挥、不会操作等。基于学生年龄小但模仿力强,又容易分散注意力等特点,我们调整了活动步骤-将之前设计的孩子们自主从立体图形上找出平面图形,改为在操作之前先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如何从立体图形上找到平面图形,再进行操作活动。课堂上学生的操作进行的很顺利,一年级孩子的汇报也很精彩。(第 15 页)3、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深挖教材,合理选择学生

13、生活中常见的,易于准备的学具,是有效组织动手操作活动的保障。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少,对很多事物缺乏体验,而数学学习若没有一定的已有经验支撑,让学生自主选择准备学具几乎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时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中的数学走入课堂中,在选择操作工具时要选择学生平时常见的好准备的那些工具,学生在操作时才会得心应手,不仅使学生易于学习,而且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如教学认识面积 、 认识面积单位4、课前体验、课内操作与课后运用有效结合,是有效组织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操作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也可以拓展到课前体验,课中操作,课后运用。在教学千克与克一课时,由于学生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生

14、活经验,在课前我让孩子们先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并记录下来,再准备一件包装上有标重的物品。这些课前体验对于孩子们建构物体质量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是易于独立完成的。在课堂教学时,我选择了学生常见的重约 1 克的大塑料袋代替了课本中的学具 2 分硬币,并带来了一把 1 千克重的挂面。让学生分别在手中掂一掂,比一比,谈一谈感受,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印象。最后在课后布置了数学日记我在生活中找“克、千克、吨” 。通过一系列的多种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质量单位,并能准确运用,使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效动起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尽自己所能创设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更要培养他们高效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