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7993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同步测试卷·北师大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同步测试卷(九)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90 分钟;分数: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 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

2、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3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 “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在苏联,1928 年 1 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 35 米印花布、75 公斤砂糖,到 1952 年只能分别交换 印花布、斤砂糖;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 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 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520 世纪 30

3、 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 ”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6下表是苏联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 19251927 年 19281932 年 19331937 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7毛泽东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里批判的主要是()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4、斯大林农业集体化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91958 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 BC D101964 年到 1982 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

5、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11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12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

6、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是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1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 )A实行按劳分配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允许自由贸易D实行实物配给制14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 、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 “大都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

7、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15苏联国旗降下已经 20 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 1978 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16下图中 19211925 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农业集体化政策17有人认为:在 1929 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大国崛起的良机。下列属于“苏联崛起的良机”是 ()A苏联社会

8、制度的优势明显B1932 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C经济萧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D有利于从西方引进技术、资金、进口机器 18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其中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19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

9、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0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 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 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 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 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

10、的支持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14 分,第 22 题 30 分,第 23 题 16 分,共 6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 1980 年,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 战后的 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 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1999 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 年任俄罗斯总统) 在辞职讲话中说:“

11、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 罗斯将永远不会再回到 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80 年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分)(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6 分)(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4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921 年 8 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 23 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 10 月 28 日,苏俄第一份 给外国人特许权的

12、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 时,在列宁的支持下 ,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招风哈默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也该离开了。1931 年,他返回美国。 1979 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哈默当年便应邀访问了中国。1982 年他与中方正式 签署了合作开发安太堡露天煤 矿的协议书,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邓小平说:“哈默愿意帮助我们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两年能出1200 万吨煤,4 年达到 1500 万吨,比我们快得多” 。此后,他的石油公司

13、投标开采了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后来,邓小平曾称赞哈默是个勇敢的人,认为同中国合作兴建像安太堡煤矿这样大的项目,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 对邓小平说:“平朔安太堡煤 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哈默在苏俄的经营有何政策依据?当时苏俄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经济政策?(8 分 )(2)哈默在苏联的将近十年中,苏联的经济政策又有何变化?哈默回到美国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6 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来到中国投资的原因。并依

14、据材料分析哈默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10 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哈默成为“商业奇才”的经营之道是什么? (6 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的过程,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 战争日益逼近,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 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

15、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 ”“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 ,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 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 13 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 93 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 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到 严重的破坏。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苏联的工业化又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苏联采取这样的途径有什么必要性?(6 分)(2)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出现了什么问题?(6 分)(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4 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 B。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 ,可知苏维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敌人对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