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7127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师说】2014年高中历史 专题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 1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50分)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我们实行的主要政策是()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所谓“一边倒”就是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方面,以此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答案】“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下列

2、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求同存异”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反对霸权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材料中“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看出只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C。【答案】“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除社会主义国家外,我们一概不承认其外交地位。此后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他们必须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和特权B用和平共处的方针指导外交工作C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D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

3、的地位【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即“另起炉灶” ,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答案】恩来 1949年 11月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外交工作有两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推行“一边倒”政策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BC D【解析】发生在新时期,不合题意。【答案】“和谐世界”新理念是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

4、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这一传统应该是()A “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 D “另起炉灶”【解析】“和谐世界”理念注重国家间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强调国家间的平等、相互依存和遵守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体现了和平共处的意愿。它实际上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答案】“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 ”文中的“他”在大会上阐述的基本方针是()A “求

5、同存异” B互不侵犯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解析】“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表明这是一次东方国家召开的会议;“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既表明会议有中国代表参加,又表明“他”代表中国提出的方针对会议成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可知这次会议指万隆会议。【答案】列关于 20世纪 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法正确的是()实现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梦想和苏联的结盟使中国得到苏联的保护和支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资本主义大国美国、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A BC D【解析】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1971年,和苏联结盟是在 1950年,提出和平共处

6、五项原则是在 1953年,和美国、日本建交分别是在 1979年和 1972年,所以正确。【答案】015 年 3月 5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诞辰 117周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曾长期担任外交部长的职务,在国际社会中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参 加 日 内 瓦 会 议 会 见 美 国 总 统 尼 克 松 会 晤 日 本 首 相 田 中 角 荣 出 席 万 隆 会 议A B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D【解析】是在 1954年,是在 1972年,是在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是在 1955年。【答案】972 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

7、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改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题干时间界定。中美建交是在 1979年 1月,A 项错误。由“寻求某种办法”可知,美国改变了过去那种敌对中国的态度,B 项错误。1972 年 2月,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再由“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可知,中美关系出现转机,C 项为正确答案。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D 项错误。【答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承

8、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该公报的发表()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展D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从材料“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应该是 1978年底的中美建交公报 。它不是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排除 A;B 项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应该是尼克松访华;D 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 1971年。【答案】绕下图历史场景出现的原因,学习

9、小组得出四个结论,指导教师应予以纠正的是()第 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些非洲国家的代表在会场上兴奋起舞,振臂欢呼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所有亚、非、拉国家的支持美国政府孤立新中国政策逐渐破产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 BC D【解析】的表述不正确,应是“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不是“所有亚、非、拉国家”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第 26届联大召开于 1971年 10月,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不是其原因。【答案】“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

10、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成就的意义。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A 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D 同样都能从材料中得出,但与题意不符;“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并不是日

11、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 理解错误,与题意相符。【答案】0 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 20世纪 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A缔结同盟关系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结伴而不结盟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不同时期具体方针是不同的。20 世纪 50年代主要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0 世纪 80年代以来,主要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答案】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有()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边倒”政策对外开放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把握。可用排除法来做, “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

12、成立初期所采取的政策。【答案】中国“世界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世纪 5060 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 20世纪 7080 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 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第三个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下的重大举措不包括()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B深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加入 入全球化进程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解析】解题时应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 10年,即 20世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 20世纪 50年代

13、的万隆会议上。故选 答案】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材料体现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签订中日联合声明C重返联合国D实行不结盟政策【解析】抓住材料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 “不再团结一部分国家”等信息判断,可知材料说的是新时期中国实行的不结盟政策。A、B、C 三项均与材料不符。【答案】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多次举办以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如以中国外交交出“和谐”答卷

14、为主题,这属于“答卷”中的哪个要点()A发展大国关系 B建设和谐周边C优化国际秩序 D汲取人类成果【解析】“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倡导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对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这都是基于国际秩序的优化。【答案】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 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A BC D【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 1953年 12月,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定,可排除。【答案】察下面图片。图片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的活动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中国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解析】抓住“图片反映” “新时期” “外交活动” ,并理解“上合组织” 。【答案】情提供对下面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