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5786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峡比较阅读(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沿溯阻绝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2.翻译下面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以船行

2、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_,天高地厚华夏情。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二)【甲】 (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

3、,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迳: 取道,经过。纡曲:迂回曲折。形容:形态。践跻:登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略无阙处 (2)常闻峡中水疾 2(3)每至晴初霜旦 (4)泠泠不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5

4、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1-15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

5、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注释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藉: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沿溯阻绝 沿: (2)清荣峻茂 荣: (3)与之俱使高丽 俱: (4)船欲倾覆 欲: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 (2) 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译: 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4.甲文结尾引

6、用渔歌有何用意?(2分)15.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3(一)参考答案: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 隔断;有的 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

7、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4.山险水急三峡景;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二) 【参考答案】1 (1)阙:通“缺” ,缺口;(2)疾:快;(3)旦:早晨;(4)绝:消失。2 (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3 (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4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猿鸣凄异5答案示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三)参考答案:11.(4分)(1)顺流而下 (2)树荣(茂盛) (3) -起,一同 (4)将要12.(4分)(1)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13(2分)山高、岭连、峡深。(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亦可)14(2分)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答出两点,意近即可)15(3分)对比。(1分)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会自食其果。(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