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3175445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地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知识网络建构 工业区位因素(条件)-工业地域类型-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要点【复习目标】1.农业区位因素,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复习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分析【复习过程】 自主复习知识体系 (回归教材)农业种类:2自然区位- 农业区位因素 - -条件-条件- 条件社会经济区位-农业地域类型-农业活动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课堂演练:【典例 1】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 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水源丰富A B C D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

2、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3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典例2】(2009全国文综)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5-1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1)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2)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案例探究:1.新疆适合发展瓜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材料: 水对葡萄也很重要。春季葡萄发芽时要充足,成熟时要干燥,以免影响葡萄的含糖度。日照越充足,葡萄的成熟度

3、越好,酿造的酒的品质就越高。土壤对葡萄酒的品质的影响非常重要。无需肥沃的土地,反而贫瘠的土壤特别适合。 葡萄适合在南北纬38-53度的温带地区的气候生 长,太冷,葡萄无法达到成熟,太热则葡萄成熟过快 ,只会酿成平淡无味的酒。规律指导:列举 该区域的各种条件,提炼出和材料中相关的因素2.新疆适合葡萄种植的优势条件3.4高考真题演练(2012 年全国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 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 1-3 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

4、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2011 年浙江卷)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和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 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 45 题。4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A B CD5目前该盆地

5、 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 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动植大量繁殖 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B C D(2011 年全国课标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5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 ,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 68 题。6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

6、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7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8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9.(2012 年全国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图 7 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 50 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 44805000 米之间,自 20 世纪 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1)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

7、 分)(2) 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 分)(3) 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 分)10(2010 年全国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各题。(20 分)桑蚕的适养温度为 2030,生长周期约 l 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 20 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 6 示意我国 2000 年与 2007 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 01 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 分)(2)简述广 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 分)(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 成?简述理由。(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