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75219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专题1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专题1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专题1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专题1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地球基础知识:,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等,主干知识(考查重点),经纬网图的应用,利用经纬网定方向,利用经纬度计算距离,利用经纬度判定范围大小,利用经纬度计算时间,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描图填注法某要素按地区背,某地区按要素背识记重要经纬线,探究点一 经纬网在区域定位中的应用 1、地图背诵方法,描图填注法,某要素按地区背,某地区按要素背,识记重要经纬线,纬线:0, 23.5, 30,40, 60或66.5 经线: 0, 30E, 60E, 90E, 120E, 150E 60W, 90W, 120W, 20W, 160E, 1

2、80,经纬网定位法区域轮廓定位法主要经纬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2、区域定位方法,经纬网定位法,区域轮廓定位法,主要经纬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板块主要位于经度1060之间。读图完成(1)(3)题。,(P2例1),探究点二 地球表面对称性的运用,1、对跖点,探究点二 地球表面对称性的运用,2、纬线对称,探究点二 地球表面对称性的运用,3、经线对称,探究点二 地球表面对称性的运用,4、关于两分日对称,10S,探究点二 地球表面对称性的运用,4、关于两分日对称,10S,10N,探究点二 地球表面对称性的运用,5、关于两至日对称,10N,地图基础知识,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3、及其他地图,主干知识(考查重点),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祥略及与坡度陡缓之间的关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势、地形部位、坡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两地温度差),地势、地形部位、坡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两地温度差,探究点三 等值线,常见的类型 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震线等。,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等值线的数 值大小、弯曲方向、疏密程度、延伸方向及影响分 布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内容。,(1)等值线的数值规则:在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 数值是相同的;除特殊情况外,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相等或为零(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值差称为等值距);,1数值大小的确定,相

4、临等值线A和B的数值有几种可能:,AB; A=B; Abc,3等值线疏密问题的判读,等值线越密集,则单位距离数值差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则单位距离的差值越 小。,在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的地理意义不 同。,等温线: 稠密,温差大; 稀疏,温差小。等降水量:稠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等高线图: 稠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 稀疏:坡度缓、河流流速慢。 等压线: 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风力大; 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慢、风力小。,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为闭合曲线,实际等值线图中不闭合是因为图幅所限。一般来说,等值线闭合状况有两种:

5、 (1)中低周高,表示低、少、小、弱的中心。 (2)中高周低,表示高、多、大、强的中心。 具体问题中,等值线的闭合状况有的不能直接读出,需要进一步依据等值线递变规律对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进行判定,方法如下:,4等值线闭合状况的判读,例:判断图中各点地形高度值:,不同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反映不同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如等高线延伸方向反映地形走向;等温线延伸方向反映当地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如与纬线、海岸线、等高线平行的等温线表示影响当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地形;,5等值线延伸方向的判读,等值线图判读的共同技巧,1下图为等值线示意图,其中数值abc,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为南半

6、球近地面等压线图,OM线为锋线,则OM为_锋,M是_气压中心。,低,暖,(3)若该图为等温线图,且等温线闭合,则OM线所处区域在地形上被称为_。,山脊,山谷,立体农业,(4)若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则OM线所处区域在地形上为_。(5)若该图为江南丘陵地形示意图,该地在农业发展模式中应建立“_”体系。,等高线 1、用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形: 山顶、洼地、陡崖、鞍部、峡谷 山脊(线)、山谷(线)、 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盆地。 2、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判断方向: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等。 气温与气压推测:- 工程选址: 水库坝址、公路、 输水管道、疗养院、浴场、码头等。,等高线图中若有河流,其流向为 。

7、,自西北流向东南,读等高线图,若红色矩形为水库大坝,则需搬迁的村庄是 。若将大坝加高到150米,是否可行?,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回答:,(1)四条坡面线 的坡度比较 ABD= (2)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是乙坡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华北,专题 1 重点要点探究,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35题。,3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ABCD,4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8、()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35题。,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35题。,5从地向四周观察时,最可能看不到的点是()A B CP DQ,等温线 1、等温线凸出规律:,自身热,等温线向冷处凸出;自身冷,等温线向热处凸出;,温度高,高纬凸出,温度低,低纬凸出,高高低低,1.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季节为A.北半球 夏季 B.北半球 冬季C.南半球 冬季 D.南半球 夏季,2.下列

9、说法正确的是A.P处在10以下 B.P处在10以上C.P处地势低洼 D.P处周围广泛分布热带雨林,读下图,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判断下面各题:,2、等温线形态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两极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气温逐渐降低,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2)B处有一闭和等温线,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地势,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3)C、D两处等温线弯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共同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受寒流影响,温度偏低。,等温线凸向低纬;,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

10、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4)E处等温线密集,形成原因是什么?,地势变化明显,温差大。,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5)G处气温明显低于F处,说明其形成的原因。,G处地势高,为陆地,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所以气温低。F处反之。,等压线 1、等压面凸起规律:,高压、高压脊、低压、低压槽风向与风力等。,2、等压线与天气:,读某时海平面平均气压图回答(1)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 A.1020、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2)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 A 南风 B 西风 C 西南风

11、D 东北风(3)图示状况下处天气如何?,D,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和气压值变化图,回答(1)(2)题。,(1)关于图1中A、B、C、D四点的气压值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BACD CBADC DCDAB,C,(2)A处的风向应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读某地区气压分布和气压值变化图,回答(1)(2)题。,A,(2)A处的风向应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 图,回答(1)(2)题。,(1)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A1 004或1 006 B1 006或1 008C1 008或1 010 D

12、1 004或1 008,B,D,(2)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A台湾岛风速变大 B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C长三角风速变小 D环渤海风速明显变小,探究点四 3S的区别,1、GIS2、 RS 3、GPS,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在一定地域内,将地理空间信息和地理属性信息结合起来,实现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管理。,工作过程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和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根据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的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自身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即“遥远的感知”。,RS原理与概念,监测范围大,能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进行动态监测。,组成与工作流程,的概念,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