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175074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随着社会及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1】 。由于尿毒症本身疾病的影响和经济、治疗因素及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原因,老年透析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制定出适当的护理对策,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 。我院成立血透中心 13 年来,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曾先后治疗和护理老年透析患者 100 余位,在历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患者的满意度始终维持在 98%以上。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护理心得,下面就浅谈老年透析患者的几个心理

2、问题及护理对策。 1 焦虑、恐惧心理: 此心理问题多出现在老年透析患者患病初期,刚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且焦虑恐惧反应较其他年龄段透析病人更为强烈。一方面恐惧透析治疗带来的痛苦,如: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的疼痛及透析过程的并发症,另一方面由于血液透析是一种终身治疗,血透费用较为昂贵,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要花掉,而且会给子女带来经济负担。 护理对策:护理人员经常陪伴在老人身边,详细地讲解疾病知识,告诉患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透析治疗所带来的痛苦与并发症是可以减低到最低程度的,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内瘘穿刺水平,2减轻患者疼痛;同时告诉患者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新农合的普及,

3、血液透析相关费用虽然昂贵,但绝大部分的费用医保是可以报销的,患者只要出一小部分费用,以消除患者来自于经济方面的焦虑感。 2 颓废、孤独心理: 对于退休不久的人来说,几十年一直忙碌而有规律的生活工作,一旦退休停止工作,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对突然改变的生活规律极不适应,感到孤独无援【3】 。特别是突然查出患有 “尿毒症”这不是癌症又胜是癌症的疾病,他们会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一下子接受不了事实。 护理对策:建立与病友情感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介绍几位透析年数较长、生活质量又高的患者给他(她)认识,促进同病相怜患者之间的交流,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病人角色强化,自私心理强: 患

4、者始终认为自己患有不治之症,时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其配偶及子女整天围着他(她)转,很少为家人着想,稍有不如意就表示不满,甚至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处处计较医务人员的言语和态度。 护理对策:护理人员应充分地理解和尊重患者,耐心、细致地去护理他们。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和家庭、生活情况,深入浅出地告知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只要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他们完全可以回归社会,不要始终给自己戴上“病人”3的帽子。因为通过每周三次的规律透析,他们在生理机能上和正常老年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可以和正常老年人一样,帮助子女去接送孩子上、下学,照样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如:下棋、读书、跳舞等。 4

5、 悲观、厌世心理: 部分老年透析患者在得了“尿毒症”之后,觉得自己在肉体上承受较多痛苦,还要在经济与精力上拖累子女、老伴。特别是家庭遇到重大事故时就一蹶不振,甚至企图自杀。 护理对策:此时护士要打开老年透析患者的心理之门,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当好听众,使患者的痛苦有渠道释放,并教会患者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积极地面对现实,激发患者对生命的留恋和对家庭、子女、社会的责任感。护士积极地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家庭成员有效沟通,除了物质支持外,患者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持,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同时护士利用“肾友俱乐部”的平台,开展各种各样的有益活动,帮助肾友间建立联系,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

6、,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5 不合群,被害妄想心理: 由于尿毒症脑病的因素或患者个性性格特征的原因,有部分老年透析患者平时很少与他人交流,在他人交谈时,会坚定地认为别人在议论他(她) ,甚至对工作人员的正常治疗操作都不信任,存在戒备心理,病态地判断工作人员会加害于他(她) ,以女性患者较为多见。 4护理对策:糖果效应,用心护理。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想要走进她的内心较为不易,但只要用心去做,心诚所致,金石为开。首先,为患者提供更为先进的血液滤过、血液灌流技术,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给予药物等治疗。护理人员要认识到患者这是一种病态的状态,运用护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护理患者,切忌不要因为

7、患者的乱猜疑去躲避患者,不然她会认为你对她不够关心又在心中猜疑。在取得她的一点信任后,她往往会给护士诸如糖果之类的小恩惠,此时护士不要太见外,收下即可,数日后,在患者需要时可以向患者提供糖果、饼干食品,这样患者会认为你和她的关系好,消除了戒备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此方法用于医患关系中是否合适还需探讨,但在临床工作中,用“糖果效应”的方法护理此类患者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需要血透护士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注重身心统一的原则,制定出适当的护理对策,同时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128-133 2 何蕴芬杨小梅陈锐等入院老年病人心理需求量化评价与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16(1):94-96 3 唐翔张茂君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对策.J. 医学信息,52010,23 ( 11):4369-43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