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173385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福州大学形势政策课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专题小组2009.09.18第一节 中华民族概况及民族区域自治成就一、中华民族概况及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2005年)二、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与民族区域自治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地位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本文来自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四)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支持和帮助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新中国民族政策指引民族团结发展(四)民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2、。2.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3.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高。4.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西藏天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天翻地覆的变化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3、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天翻地覆的变化(见上学期教案: 第三节 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来的发展成就)第三节 新疆、西藏问题的本质一、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情况与本质:(一) “75”事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严重暴力犯罪(二)境外敌对势力是背后的黑手1、具有国际背景2、西方反华势力在新疆

3、问题上的五大阴谋活动二、热比娅、 “”问题、新疆和西藏问题(见附件)1、热比娅-链接一:美民主基金会扶植热比娅2、 “”问题-链接二:“”问题简介3、新疆和西藏问题-链接三:新疆、西藏问题与中国的国际关系三、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一)稳定是福,动乱是祸(二)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坚定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第一节 中华民族概况及民族区域自治成就一、中华民族概况及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由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个。中国各民族之间人口数量相差很大,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

4、被称为2“少数民族” 。据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个少数民族人口为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中国各族人民都为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结成了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捍卫了祖

5、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历史反复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反之,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各族人民大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包括新疆 2100多万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二、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加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维护国家统一,

6、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与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自年成立后,就积极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成功地制定和执行了民族政策,团结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年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各民族、各党派代表共同协商决定,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个纲领专章阐述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并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新中国之所以作出这一重大历史抉择,主要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把握。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

7、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早在公元前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就实现了国家的第一次大统一,随后建立的汉朝(公元前年公元年)进一步发展了统一的局面。秦汉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文字、历法、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奠定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格局。此后,无论是汉族建立的隋(公元年) 、唐(公元年) 、宋(公元年) 、明(公元年)等朝代,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公元年) 、清(公元年)等朝代的中央政权,都以中国的“正统”自居,把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最高政治目标

8、。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即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汉朝在今中国新疆地区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立的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都只管理军政要务。清朝中央政权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对西藏则派驻藏大臣,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尽管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各民族之间不可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民族间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但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极大地

9、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年鸦片战争之后的年间,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欺凌,中国各族人民陷入被压迫、被奴役境地。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年)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回民支队、内蒙古抗日游击队等许多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抗日力量,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中国各民族在3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0、的同时,针对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扶持下,策划、制造“” 、“厥斯坦” 、伪“满洲国”等分裂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深切体会到:伟大祖国是各民族的共有家园,只有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各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发展进步;中国各族人民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中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是各民族之间彼此交融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汉族

11、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且主要居住在广大边疆地区,但在内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都有少数民族居住。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但与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优势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地

12、位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 1、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地位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 )之中。此后中国历次宪法修改,都载明坚持实行这一制度。年修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 )则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早在年,中国政府就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机关的组成、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等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年月日,在总结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经验的基础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 ,并决

13、定自同年月日起正式实施。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尊重和体现民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使这一法律更加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它规范了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之间关系,其法律效力不只限于民族自治地方,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执行该项法律。2、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解放的蒙古族地区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

14、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年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年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年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年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截至年底,中国共建立了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个自治区、个自治州、个自治县(旗) 。根据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个少数民族中,有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鉴于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域较小、人口较少并且分散,不宜建立自治地方, 宪法规定通过设立民族乡的办法,使这些少数民族也能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15、的权利。年,中国政府颁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以保障民族乡制度的实施。截至年底,中国在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共建立了个民族乡。个因人口较少且聚居区域较小而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中,有个建有民族乡。 4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划分三级行政地位的依据,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的多少、区域面积的大小。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上级国家机关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要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可以建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如西藏自治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等;也可以建立以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如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 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内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或者民族乡,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建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依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可以包括一部分汉族或者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