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章节试题)第11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

上传人:au****y 文档编号:31726669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学章节试题)第11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央银行学章节试题)第11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央银行学章节试题)第11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央银行学章节试题)第11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央银行学章节试题)第11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学章节试题)第11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学章节试题)第11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一、 填空题1.货币政策的变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_、_和_。2.中介变量利率对目标变量物价水平的传导,则要经由货币需求的_和_,分别对_和_产生影响,进而传递到物价水平。3.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_” 。4.就总体过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_和_。5.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对私人投资产生“_” 。二、 单项选择题1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是( ) 。A.收入 B.利率C.货币供应量 D.基础货币2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对目标变量物价指数的传导是通过( )变量。A.利率

2、B.消费C.投资 D.收入3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应该属于中央银行的( )业务范畴,它是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所吸收存款比重、进而影响实际存款准备率的一个比率变量。A.负债 B.资产C.表外 D.中介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在于( ) 。A.增加就业 B.刺激经济增长C.抑制通货膨胀 D.抵御经济波动5在经济的复苏阶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适宜采用( )模式。A.双松 B.双紧C.一松一紧 D.一松一中性三、 多项选择题1货币供给增量分别由( )决定。A.基础货币增量 B.货币结构比率变动量C.贷款结构比率变动量 D.存款准备率变动量E.再贴现率变动量2外部时滞可以细分为( )两段。A.认

3、识时滞 B.决策时滞C.传导时滞 D.操作时滞E.市场时滞3属于货币政策内部效应指标的有( ) 。A.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B.货币购买力指数C.货币贬值率 D.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E.国际收支概况4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 。A.政策的实施者相同 B.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C.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 D.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E.作用过程相同5政策扩张能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A.资金来源的约束 B.资金用途的约束C.弥补收支差额的约束 D.自身均衡机制的约束E.政府行政能力的约束四、 判断且改错1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利率

4、水平。 ( )2若侧重于稳定物价的最终目标,则应选择货币供应量层次中的 M2作为中介指标。 ( )3操作时滞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 )4货币政策的扩张总是由贷款总量的高增长来实现的,表现为资产规模的扩张,而中央银行的资产规模并不受负债量的约束。 ( )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体制里,国家实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 ( )五、 简答题1货币政策的变量由哪些层次构成?它们分别体现着哪些层次的货币政策目标?2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工具变量的关系。3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涵义。4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六、 论述题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

5、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2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指标,检验中央银行 2004 年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谈谈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 2005 年度货币政策的走势。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目标变量、中介变量、工具变量2利率弹性、收入弹性、储蓄、投资3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4内部时滞、外部时滞5挤出效应二、 单项选择题1.B 2.B 3.A 4.D 5.C三、 多项选择题1.ABD 2.DE 3.ABC 4.BCD 5.ACD四、 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货币供应量而不应是利率水平。2.错。应改为

6、:M 1的数量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而 M2则主要体现着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若侧重于稳定物价的最终目标,则应选择 M1作为中介指标。3.错。应改为: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属于决策时滞。操作时滞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4.对。5.错。应改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经济按照市场自身的法则运转而自发保持均衡状态,这样的经济体制与反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货币政策相排斥。五、 简答题1.货币政策的变量由哪些层次构成?它们分别体现着哪些层次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变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目标变量、中介变量及工具变量。其中,目标

7、变量是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中介变量是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主要有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等;工具变量是指操纵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改变的变量,相当于中央银行常使用的操作目标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的五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试图同时实现这五个目标的可能性不大。基本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决定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侧重点。由于基本政策目标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处理好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因此,在政策侧重点的选择问题上,主要也是考虑这两个基本政策目标的配合。2.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工具变量的关系。工具变量是具有计

8、量意义的货币供给变量,货币当局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其量的变化,中央银行并非完全能够直接控制,还需借助于一些经济杠杆作为政策工具。就一般而论,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必须与货币供给机制相联系,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各主要政策工具与不同的工具变量的关系表现在:(1)法定存款准备率与实际存款准备率。实际存款准备率包含了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两项内容之和对商业银行银行全部存款的比例,而其中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又非为中央银行所能控制。因此,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只能是由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并能够自主调整的法定存款准备率。 (2)再贴现率与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与再贴现率有关的是资

9、产方项目,如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 “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等项目。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或贷款利率) ,会影响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成本,从而起到改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规模。因此,再贴现率工具是调控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贴现的票据量和获得的贷款量、进而影响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量的一个比率变量。 (3)公开市场业务与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卖国债(或外汇)的行为,显然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操作,或者说,是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基础货币的操作。并且,中央银行还能够通过买卖证券的价格,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通过利率变动来实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的。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直接操纵基

10、础货币变量、并对市场利率发生作用的政策工具。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和再贴现率工具相比较,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强的作用力度、较大的弹性和较弱的时滞性。3.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涵义。宏观经济学早期的政策有效性研究主要侧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比较,并据以确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及决定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及经济增长这三项目标的选择;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学理论就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讨论,尽管仍以货币对产出影响与否为基础,但侧重点却由传统的与财政政策的比较转向抗波动效应的分析,并由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产出波动理论。由此可见,政策的有

11、效性研究基点,就在于所采取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能否起到抵御经济波动的政策效应。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角度研究,作为以货币为工具的货币政策,其对抵御经济波动的效应主要取决于这样一个基本条件:货币能够系统地影响产出,即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这个基本条件都能够在实证检验中得到大致的判断。产出的增长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货币投资因素,二是物资积累因素。然而,货币投资和物资积累的对应关系又不是绝对的。由于经济过程中存在社会购买力的“漏出”现象,使相应价值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沉淀下来。此时,增加货币供给、扩大社会购买力,可以刺激需求,以满足资金匮乏者的投资欲望,使沉淀商品充分运转、物质资源得

12、到充分利用,并在运动中使价值增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能够对潜在的社会购买力和沉淀的商品资源产生“返归”效应而影响产出。4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属于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工具,它们共同作用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配合的要求。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配合问题,首先要求理清这两类政策的关系。首先,共性问题。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这两类政策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二是这两类政策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三是为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其次,区别问题。就一般情况而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

13、是政策的实施者不同;二是作用过程不同;三是政策工具不同。由于共性和区别均存在,于是,就产生了如何协调这两类政策的问题。从逻辑上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配合模式:(1) “双紧”政策;(2) “双松”政策;(3) “紧财政、松货币”政策;(4) “松财政、紧货币”政策。这四种配合模式,对于政策的作用方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我们可以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合机制来讨论不同政策配合模式的效应问题:(1)财政政策通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两条渠道,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则要通过利率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引起投资的变化来影响国民收入。利率对投资的弱弹性和价格水平的内生性,决

14、定了比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作用是较弱的、间接的;(2)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变量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物价水平,而财政政策则要通过社会购买力和国民收入的共同作用。才对物价水平发生影响。国民收入的内生性,决定了财政政策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是间接的、滞后的;(3) “双紧”或“双松”政策的特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一致的,各中介变量均能按两类政策的共同机制对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发生作用。因此,这类政策配合模式的作用力度强,变量间的摩擦力小,一旦调整政策,很快能产生效应,并带有较强的惯性;(4) “一松一紧”的政策,其特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相反的,使变量间产生出相互抗衡的摩擦力。然而,由于投资支出这类共同变量的变动方向不明确。因此,这类政策配合模式,两类政策往往只能分别对自身能够直接影响的变量产生效应,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功能损耗较大、作用力度较弱,但政策效应比较稳定,且不带有很大惯性。六、论述题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指从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就总体过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