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61041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编者按川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悄然走向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着实给了历史教育界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人们于是不禁感慨系之可不能再用偏安一隅的老眼光看待川教版了:川教版,还有岳麓版,继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人教版之后,以崭新的姿态加入历史新课程实验的行列,无疑是颇值得欣慰的历史课改盛事。就说川教版吧,尽管与其他版本一样,正在成长的她,不足之处或许难免,但是认识她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原来她的确有些特别,她的课程理念、她的内容选择、她的编写体例、她的图片配置。川教版究竟如何,还是让最有发言权的读者(使用者)去评说吧。顺便提及,课改绝非课程专

2、家(包括课标制订者、教科书编者和教育研究者)的事,决定课改成效的关键,其实是广大教师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支持了课改,课改本身的当务之急,正是如何帮助教师理解自己所期待的教育改进,并愿意对此作出承担。而本刊要他的,恰恰是对这种承担的分担,毋宁说这是一种更神圣的承担。同仁们,让我们同舟共济:由龚奇柱先生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以下简称“川教版历史教材”)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于 2003 年秋季在全国部分省市进行实验。作为历史教材改革的一个新成果,川教版历史教材的出版和试用,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历史教材建设朝着“丰富性和

3、可选性的方向发展” 。据川教版历史教材后记等资料介绍,该书编写组由大学教授、省市教科院(所)研究员和中学特级教师等组成,阵容整齐,结构合理。主要编写者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直参与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工作,并编写了多种乡土历史教材和选修课教材,积累了丰富的中学教材编写经验。这些都是编写组的优势。但是,编写组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教材必须按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而“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深入学习和认真理会。另一方面当编写工作启动时,北师大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均推出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并得到各方好评。在这种形

4、势下,要另编一套能为国家教材主管部门首肯,教材审查专家认可,广大师生欢迎的教材,难度之大可以想象。编写组十分清楚,关键在于教材的质量和特色。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特色是教材存在的理由,川教版历史教材必须是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的教材,否则它就没有出世的必要和存在的价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编写组追求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川教版历史教材称得上是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好教材。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使用群体定位科学合理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作为遵循“课标”编写的国家级教材,川教版历史教材无疑要适宜于全国各地学校使用。但是,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情况很不

5、一样, “全国学生一套书” ,既不符合教育的规律,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需要不同的教材,应有不同特点的教材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要。这也是国家实施教材多样化策略的出发点。基于此,教材使用者的定位问题也就提出来了。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川教版历史教材对使用者作了如下定位:适合全国各地学校、尤其适合中西部地区学校使用。根据这一定位,川教版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除体现“课标”的理念,遵循“课标”的要求外,还注意了以下问题:1教材内容在全面反映我国历史的总体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多选一些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的具有全国影响乃至世界意义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史部分,介绍了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

6、堰、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石窟、乐山大佛和大足石窟、布达拉宫等。中国近代史部分突出红军长征和重庆谈判等。中国现代史部分强调了西部大开发等。2让知识要求和活动安排具有弹性,以增强教材的适应性。如讲商鞅变法,教材正文浅近地指出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注解则说明这种制度历史上称为“井田制” 。又如教材对“历史考察”这一活动提出了如下建议:“考察对象最好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重点文物单位的顺序依次选择);” “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选择某一遗址或名胜古遗迹的若干图片,作模拟性考察。 ”这样,即使是西部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也有“考察”的可能。3黑白本和彩色本教材同时出版发行,

7、供学校自由选用。二、体例结构多有创新川教版历史教材按学习主题呈现教学内容,主题下设置课。全书的体例和结构多有创新。下以“课”为例,略加介绍。从纵向结构看,各课由导图和导语、课文、学习与探究三个板块组成。导图和导语是一课之“眼” ,透过它可窥见全课的概貌。课文是一课之“身” ,以文字(“大字” 、 “小字”和注解等)和图像(地图、插图和图表等)呈现本课内容。学习和探究是一课之“尾” ,由学习活动(含内容与建议)、史海拾贝、学习测评(客观性题目与主观性题目合理搭配)、心得与疑问四个栏目组成。在教材上, “心得与疑问”一栏实际上是一块空白,有待学生去写就。编者希望他们记下所思所得所疑以自己正在成长发

8、育的思维和双手,用自己的话语续成一课的凤尾。这是一种开放的教材结构,其创意已引起一些同行的兴趣。从横向结构看,各课由主辅两栏构成。主栏呈现教与学的基本内容,辅栏提出读、记、想、说、写、议等多种要求,调控和优化学习过程。 “课标”将学习过程列为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只重学习结果不重学习过程的弊病。川教版历史教材设置辅栏,创造性地落实了“课标”的这一新理念,是教材结构创新的大胆探索。三、内容选择方圆兼备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川教版历史教材的首要原则是遵循“课标” ,即按“课标”中的“内容标准”选择和安排内容。具体做法是:按“课标”的学习主题设置教材的学习主题;按“课标”内容标准的

9、条目设置各课,如按内容标准中的“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一条,安排了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一课;按“课标”的观点阐释历史,如“课标”将洋务运动安排在“近代化起步”这一主题之下,因此教材也主要从近代化(现代化)角度阐释和讲述洋务运动;按“课标”要求安排重点,如中国古代青铜器, “课标”明确提到的只有司母戊鼎,因此,在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一课中此鼎理所当然的就是第一重点。遵循“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不能动摇的原则,但如果过于拘泥“课标”的字句,教材的特色就难以形成,各版教材可能就难以区别,况且, “课标”明确指出:“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 ”这就为编写者的发挥留下了空

10、间。据此,川教版历史教材又将不囿于“课标”作为内容选择的一条重要原则。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课标”中的“等”字选取内容。如根据“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一条中的“等”字,教材在汉字的演变一课中,除讲上列四种字体外,还讲了草书、行书和楷书。因为这三种字体更贴近学生生活,对其有所了解是必要的。第二,讲述“课标”某些内容时,“带”一些重要知识。如“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对唐朝乃至中国古代历史都有重要影响,但“课标”未作要求。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在讲唐朝和回纪关系时,十分自然地“捎带”介绍了安史之乱的发生以及回纥助唐平定叛乱的简要情况。第三,在“史海拾贝”一栏“拾”一些重要知识

11、。如班超其人其事,应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课标”未作要求。教材在张骞通西域一课的“史海拾贝”中讲了班超经营西域的故事,并强调班超投笔从戎是深受张骞影响的结果。第四,注解中补充一些知识。如“课标”对老子未作要求,但如不知道老子,就难以理解道家学派和道家思想,所以在讲战国百家争鸣时,在注解中介绍了老子。第五,根据“课标”精神安排一些内容。如“课标”把隋朝放在“繁荣和开放的社会”主题之下,但对隋朝的政治和经济未作要求。教材设置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课,以“开皇之治”一目讲述隋朝的繁荣。第六,增加“课标”未要求的“大诗人屈原”等重要常识性内容,作为选学内容。 “课标”指出,教材增加的内容“要有助于学生

12、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川教版历史教材严格遵循了这一原则。如果说,遵循“课标” ,中规中矩是“方”的话,那么,不囿于“课标” ,合情合理地发挥就是“圆” 。方圆兼备是川教版历史教材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的突出特点。四、活动设计匠心独具以往的中学历史教学强调历史知识的灌输,与此相应,历史教材就是单纯的知识提纲。而“课标”提出了通过历史学习活动去再现、感知和体验历史的新理念。为体现和落实这一新的理念,川教版历史教材高度重视历史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安排。知识内容与学习活动并重是川教版历史教材的又一特点。川教版历史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按规模划分,有小型、中型、大型活动三种类型。小型活动主

13、要安排在“辅栏”中,即上文所说的读、写、说、议等。中型活动安排在“学习与探究”中,但活动可在新课结束后进行也可以安排在新课进行过程之中。大型活动即主题活动,各册教材安排三四次。教材不仅安排了各项活动的内容,还提出了明确而灵活的建议,操作性很强。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做什么,还大体知道应怎样做。活动有故事会、讨论会、讲演会、辩论会、表演、参观、考察、走访、制作、展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设计贯穿了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的“大历史”观念,注意把历史和现实、书本和生活、社会和学校紧密联系起来。活动的实施强调老师的指导性、学生的自主性和学生间的合作性三者结合。如果说“该死书、死读书”是以

14、往历史学习的真实写照的话,那么,川教版历史教材所要营造的就是“读活书、活读书”的生动局面。五、初步实现教科书性质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教科书实际上是供历史教师使用的教本或讲义,老师不细讲不补充,学生根难读懂,更不要说产生读的兴趣了。这也是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等有违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科书的性质就必须发生变化,即应由教本转变为学本、由教材转变的学材。为实现从教材到学材、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川教版历史教材作了多方努力。如将“主题页”的功能确定为提示该主题的基本内容,而不是提前灌注该主题的线索、要点和难点等。将各课导语称为诱发性导语

15、,其作用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中大小字结合、大字简洁是骨架,提纲挈领;小字生动是血肉,富有可读性。教材对一些插图作了说明,便于学生解读。辅栏中提供了一些文字浅显内容重要的史料,体现了历史书的学科特点,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史海拾贝”的内容与课文若即若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习测评” “心得与疑问”均是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方式。书末分类推荐了重要的历史学习资源,为学生更多地学习历史指点了门径。总之,川教版历史教材方便学、利于学、促进学,初步实现了从教材到学材、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六、装帧设计充满审美情趣通过研究和讨论,我国历史教育界已公认历史教学具有审美功能,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历

16、史教学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科书应讲究艺术性,让学生从教科书中获得美的享受。为提高装帧设计质量,川教版历史教材编写组和出版社配备了高水平的美工力量,设计出令人眼睛一亮的封面、别具一格的“主题页” 、安排了与各课导语相得益彰的“导图” 。无论黑白本还是彩色本,书前都配置了精美的彩图。图文并茂,插图为全书增色不少。版式设计与字体字号的安排,兼顾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即令原本呆板的历史大事年表,也用色块使之尽可能活泼一些。充满健康审美情趣的装帧和版式,使学生一拿到书就爱不释手。以上是对川教版历史教材的初步印象是否符合实际,望同行指正。最后,笔者还想谈两点想法:第一,作为一套教材,川教版历史教材目前是末完之作, 世界历史部分尚在编写之中。希望编者在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让教材的特色贯穿始终,并更加鲜明。第二,作为实验教科书,川教版历史教材无疑存在着缺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教材的质量到底如何,水平是高是低,上述特点是优点还是缺点,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