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522808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李静内容提要英语学习者由于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不足或者不能够结合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英语,以致于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也就是措辞不得体甚至不达意。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在强调提高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强调要培养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英语时避免语用失误,从而进行成功有效的交际的能力。关键词:语用失误 社会文化背景 语境 英语教学一、什么是语用学和语用失误?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Leech, 1983)。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

2、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懂得这种语言与理解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如词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话语的前提、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的推断等等。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Gudykunst, 1984)。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语言的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外语,说英语时往往或多或少的带有汉文化的痕迹。英国语言学家Malinowski(1923 )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英语使用过程中,无论是

3、正确的理解或正确的表达,都需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句。而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防止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Thomas(1983 )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 (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 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Thomas 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二、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常见的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包

4、括以下几种情况:(一)违反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比如在应答“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时说:“Never mind.”或者“It doesnt matter.”在汉语中,人们对感谢的应答通常是“ 不客气”、“不用谢 ”,它们相应的英语表达应该是“Dont mention it.”或者“You are welcome.”。而“Never mind.”和“It doesnt matter.”经常用来回复对方表示的道歉。(二)将汉语的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在英语上。例如一位外国朋友说:“My mother is seriously il

5、l.”比较恰当的反应应该是:“I am very sorry to hear that.”而不是把汉语的表达“别担心” 直接套用为“Dont worry.”,这样的话只会让朋友感到你对他母亲的病根本就毫无同情之心。(三)混淆相同的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用意义。有些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同的语言意义,但在两种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却是不同的。例如你想让一位外国朋友帮我们照张相片,并简单地告诉他如何操作,最后在照相之前他为了确认一下,问道:“Shall I just push this button?” 你答道:“Of course.”。这个回答让他听来是令人不愉快的。在汉语中的“当然”的确在语言

6、意义上等同于“Of course”, 但二者在语用意义上却有差别。你本想用 “Of course”来表达很肯定的语气,但却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在这种语境下使用这一表达在英语为母语的人听来是一种讽刺或对其智力的怀疑。合适的表达不妨是“Exactly”,“Yes”,或者“Certainly”。(四)不能根据语境识别话语中包含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比如在听到“Its cold here.”时,说话人的本意很多时侯并不是对天气或温度作出判断或评价,而是提出暗含的要求:“Please close the window.”或者“Pass me my coat.”。又如,在公交车站有人问你: “Can

7、you tell me what time it is?”这样的疑问句事实上并不是发问人对你是否能告诉他时间这一能力的疑问,而是发问人想要以言成事,要求你告知时间。根据 Austin(1962 )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语言不仅仅用于描述事情,而且用于做事情。正确的理解语句不仅要通过掌握语法来了解字面意义,更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语句所隐含的交际目的。(五)不注意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而错用了完整句。根据 Grice(1981)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正是这些原则使人们可以互相理解

8、,顺利交流。如果说话人或听话人不理解或者不遵循这些原则的话,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误解也因此而产生。Grice 的合作原则由四个准则构成,即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例如量准则要求在语句中提供适当数量的信息。如果说话人提供的信息量大于这一准则所要求的,听话人就又可能认为说话人有“言外之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例如老师问一名学生:“John,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时学生回答说:“Yes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这个回答并没有任何语法错误,但是句子太过完整,提供的信息超过了

9、量准则的要求,因而会产生言外之意,让人认为说话人很不耐烦或者在耍脾气,对对方的提问不领情,觉得是多管闲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Yes, I have.” 就很妥当了。(六)不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下正确地从意思相同的一些表达中选用适合该场合的表达。例如对好朋友说“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my luggage?”就显得口气过于间接含蓄和见外了,对自己的父母亲的帮助表示感谢时如果说:“I really do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my gratitude.”同样也显得过于生分了,失去了家庭成员之间应有的亲密语气。三、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

10、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为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它与交谈双方的身份,谈话的语域等因素密切相关。社会语用失误有如下一些情况:(一)不得当的问候和告别方式。问候和告别是交际的重要方面,使用不得当的语言来问候和告别常常会导致困惑甚至反感。中国人见了面传统的打招呼的问候语“吃了吗?”或者“你到哪儿去?” 而在与初到中国的西方人相遇时问“Have you had your dinner?”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会使它们感到困惑:“为什么总问我吃没吃饭?我有钱吃饭。难道是要邀请我共餐吗?我去哪里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别人要打听?”合适的问候

11、语应该是“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同样,传统的中国告别用语“ 再坐一会儿吧”、“ 您慢走”在英语中也不适用,“Stay for more time.”和“Go slowly.”会使西方人感到迷惑。英语中道别时常常是“Goodbye.”、“Bye, drop in again!”或者“Thank you for coming.”等等。(二)忽视两种语言的称呼差异。中国人对西方人直呼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大惑不解,甚至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读书时念到母亲的名“敏” 时故意发“mi” 音来避免不敬。在汉语中可以用职业或职务加上姓来称呼人,比如“张老师”、“ 王

12、主任” 、“陈局长”等。但是在英语中关系不是很亲近的人们常常用 Mr.、Mrs. 或 Miss 来互相称呼,如“Mr. White”、 “Miss Brown”等。(三)对恭维或赞美不恰当的应答。事实上,西方人更愿意对别人赞美自己的亲人,而中国人却极少这样做,否则会被认为是在夸耀,不够谦虚。中国人对于西方人频繁的使用赞美之辞也常会感到不习惯。无论对方是赞美自己或自己的亲朋,中国人的应答通常是谦虚的否定:“哪里,哪里,过奖了。”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样的否定会令他们觉得难堪,似乎他们在说谎话或者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因而产生不快的情绪。西方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美通常会愉快地接受说“Thank you

13、.”或“Really? I am glad that you think so.”(四)由于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社会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会存在不同文化的非自由话题的差异,如禁忌语等。在交际中要注意什么该说、该问,什么不该说、不该问。中国人不忌讳甚至乐于同别人谈起自己的收入或家庭情况,而西方人却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尤其是关于年龄,宗教,收入等都是敏感的话题。所以诸如“How old are you?”、“How about your income?”、 “How much does that dress cost you?”或“Are you married?”等

14、问题都应该慎重提出,以防冒犯。(五)不得体的表达和回应感谢或道歉。 中国人惊叹于西方人使用“Thank you”一词的频率,无论大事小事,无论对朋友或亲近的家人,它们都会把“Thank you 挂在嘴边。回应别人的感谢时中国人通常会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而如果生搬硬套成英语“Its my duty.”的话,似乎暗含着说过话人并不乐意相助,只是因为这是他的义务他才帮助。实际上只需遵从西方习惯说声“Its my pleasure.”就可以了。中国人对给别人造成不便时常常会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歉意,如用“劳驾”来要求别人的帮助;用“ 借光”来让人人给自己让路;用“请问” 来向别人打听信息等。而

15、英语中“Excuse me”即可在上述所有情景中使用。 (六)不顾谈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而导致的社会语用失误。假如对出租车司机说出这样的句子就不够恰当:“Excuse me, would you please take 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只要简单地说“Railway station, please.”就可以显得礼貌得体。我们必须注意作为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语言的使用都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所以有时两种语用失误有交叉的地方。语境不同对话语的理解也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有时有些不得体的表达一方面既属于交际中的语言语用失误,另一方面又属于社会语用失误。四、教学启

16、示近些年来,英语教学工作者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根据 Canal 和 Swain 的观点(1980 ),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语言能力要求英语学习者掌握发音和拼写并造出语法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要求英语学习者根据语境、结合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习俗使用所学语言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也就是说,所说的英语不仅要是正确的,而且应该是得体的。因此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当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对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有益的新教材。很显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有些教材已显得陈旧,而且在编写时着意于培养语言能力,并未注重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其次,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给学生提供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课堂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