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522549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始建于 1957 年,前身是原冶金工业部地质局 407 地质勘探队。1957 年初,冶金工业部根据国家工业布局调整精神,从鞍山地质分局抽出部分精干力量组建 407 地质勘探队进陕、鄂、豫开展冶金地质工作,鉴于三地找矿的情况,及时调整找矿思路,队伍向秦岭靠拢,找矿以秦岭为基地。当年 8 月,部地质局决定将鄂西、豫西的三个分队和大队部全部调迁到陕西开展工作,从此,这支地质队伍扎根陕西,逐步发展壮大,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机构的调整,隶属关系、体制和机构经过多次变化。1958 年初,冶金部决定以 407 队为基础,组建冶金部陕西冶金工业管理局,负责统一管理陕

2、西省冶金地质勘探和其他冶金企事业单位。3 月 21 日,冶金部陕西冶金工业管理局成立,局址为现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机关大院。从组建407 队到组建冶金部陕西冶金工业管理局,总计从鞍山地质分局调往陕西约1800 多人,占鞍山地质分局总人数的 70%。1958 年上半年,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为加强对冶金工业的管理,经与冶金部商定,成立省、部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的陕西冶金工业管理部门。同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以 166 号文通知:“冶金工业部陕西冶金工业管理局” 更名为“陕西省冶金工业局” ,为部、省双重领导。1958 年 10 月,陕西省人民政府以(58)会编骥字第 209 号文决定成立陕西省冶金工业局矿山

3、地质公司,公司下设七个地质队、一个修配厂,即汉中地质队、商洛地质队、安康地质队、渭北地质队、关中普查队、测量队、物探队和修配厂,职工人数 5442 人。1959 年 5 月,陕西省冶金工业局矿山地质公司更名为“陕西省冶金工业局地质勘探公司” 。1961 年 5 月,经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由冶金部直接领导,并经中央西北局及陕西省委同意,以陕西省冶金工业局为基础,对西北地区冶金地质勘探力量进行整合。1962 年 8 月 1 日,以陕西省冶金工业局为基础,以陕西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为主体的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正式成立,并将宁夏自治区重工业厅所属冶金地质队、甘肃省重工业厅所属地质

4、队、酒泉钢铁公司所属地质勘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等所属地质队划归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领导。新疆有色金属管理局地质勘探公司受新疆有色金属管理局和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双重领导,党政关系隶属新疆有色金属管理局,业务由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管理。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统一管理西北地区的冶金地质勘探队伍,由冶金部直接领导,为正地级单位。公司设立党组,党的关系隶属中共中央西北局,1964 年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撤销党组,成立党委。1965 年初,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力量,冶金部调辽宁 106 队进入陕西;1966 年 3 月,冶金部调湖南 234 队入陕,更名西北地质勘探公司第七地质勘探队;1966 年

5、4 月,调辽宁 105 队进陕;到 1966 年末,公司下属共有 11 个综合地质勘探队、3 个地质专业队和一所一厂一院一校共 18 个地勘单位,职工人数11500 人。工作范围仍是整个西北地区。1971 年 5 月 5 日,冶金部下发(71)冶地字第 441 号文:关于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下放给陕西、甘肃、青海三省管理的通知 。文件规定: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机关及其所属一、三、四、九、一五地质勘探队,物探水文队、测量队、综合普查队、研究所、修配厂等十一个单位下放给陕西省,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管理。适当抽调部分干部及物探力量充实甘肃和青海省。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所属六、二、一

6、六队以及新疆有色局地勘公司 703 队,下放给甘肃省,实行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管理。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所属五、七、八队下放给青海省,实行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管理。根据上述文件精神,1971 年 11 月原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改名为陕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随后公司发文所属单位全部更名,野外地质队改名为“陕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71队” ,一、九、三、四、十队分别改为 711 队、712 队、713队、714 队、716 队,105 队番号不变,其他单位将名称中的“西北” 改为“陕西”,修配厂改为修造厂。1972 年 1 月经冶金部同意,成立了陕西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717 队。1978 年 11 月,经

7、冶金部同意,成立陕西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715队。至此,公司下属单位共有七个野外地质队:711 队、712 队、713 队、714队、715 队、716 队、717 队;两个专业队:物探水文队、测量队以及地质研究所、修造厂、职工医院、 “七二一” 工人大学,共 13 个下属单位,职工 5686 人。1978 年 12 月 8 日,国家经委以经重(1978)150 号文及冶金部以(78)冶地字第 3259 号文通知,经国务院批准:陕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归属冶金部直属,更名为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从 1979 年 1 月 1 日起归冶金部管理。1979 年 5 月 21 日,冶金部冶劳字(79)12

8、76 号文通知,将公司 714 队划归冶金部黄金局领导。1979 年,冶金部(79)冶地字第 2024 号文通知,将宁夏自治区冶金局矿山公司冶金地质勘探队划归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领导,更名为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宁夏地质队。1983 年 2 月,西北冶金地质水文工程队成立。1983 年 4 月,根据国家战略调整,有色金属工业从冶金部划出,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根据冶金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转发经委经重(1983)977 号关于印发冶金地质队伍具体划分方案纪要及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83)中色地字第 1008 号文的通知精神,从 1983 年 11 月 30 日起,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除 7

9、16 队留冶金部管理)直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自 1984 年 2 月 9 日起,冶金工业部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改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北地质勘探公司。1984 年 8 月公司下属单位统一更名,将名称前“西北冶金 ”改为“西北有色”。1989 年 11 月,根据有色总公司(89)中色地字第 0892 号文“关于总公司直属地质勘探公司更改名称的通知”,将所属地勘公司均改为地质勘查局,西北有色地质勘探公司更名为“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下属单位名称前 “西北有色地质勘探公司” 统一改为“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2000 年,国家撤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建制(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

10、司) ,将原隶属于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属地化归各省管理。2000 年 11 月 20 日,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国色人综字(2000)16 号文告陕西省编委办:根据国发(2000)17 号国人发人中编函(93)11 号文精神,将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于 2000 年 7 月下放陕西省管理,事业编制 5178 人。为正厅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除宁夏总队下放给宁夏自治区外,属地化的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属单位共 11 个:711、712、713、715、717 总队,水工队、地质研究所、物化探总队、机械厂、测绘院、职工医院。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成立五十余年来,虽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全局广大

11、职工坚持发扬地质工作“ 三光荣 ”精神,艰苦奋斗,时时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在有色、黑色、贵金属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为西北特别是陕西的经济建设和有色金属(冶金)工业的起步、发展、腾飞做出了卓越贡献。五十年代进入陕西后,在较短时间内,迅速组织地质会战,先后在商洛、汉中等地发现探明国家急需的矿种商南金盆镍矿和略阳鱼洞子中型铁矿等,它不仅改写了陕西“手无寸铁” 的历史,同时为西北地勘局的组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组织了略阳铜厂铁矿、商南铬矿、山阳镇安汞矿、新疆天湖铁矿、甘肃厂坝铅锌矿、青海红沟铜矿、煎茶岭镍矿、白银小铁山铜矿、

12、山镇柞多金属矿、大矛坪铜矿等大小 10 多次地质会战,共获得特大型铅锌矿床 1 个、大型铁矿床 1 个、中型铜矿床和中型镍矿床各 1 个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五十年来,总计共完成钻探工程量 1909809 米,坑探244737 米,槽探 4993739 立方米,先后对铜、铅、锌、铝、镍、钴、汞、锑、钛、金、银、铁、锰、铬等金属以及稀有元素、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开展了普查、勘探评价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及物化探等工作,共勘探评价大中小矿床近 200 个(其中陕西境内 130 个),累计提交黑色金属矿石储量 81 009 万吨(其中铁 79901 万吨),有色金属储量 2000 万吨,铝土矿 4158

13、 万吨,贵金属 4460 吨,冶金辅助原料和化工原料 92 亿多吨,稀有分散元素储量 81 万吨。发现和探明了陕西最大的金、银、铜、铅锌、镍钴、铝土矿、铁、锰、铬、钾长石矿床。如:风县八卦庙特大型金矿、柞水银洞子大型铜银矿、凤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略阳煎茶岭大型金矿、煎茶岭大型镍钻矿、商南千家坪大型钒矿、柞水大西沟大型铁矿、洛南特大型钾长石矿、黎家营中型锰矿、略阳铜厂中型铜矿、阁老岭、鱼洞子中型铁矿等,且形成了五大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即风太铅锌金资源基地,勉略宁金铜铅锌镍钴铁锰资源基地,柞水铁铜铅锌金银资源基地,镇旬铅锌金资源基地,小秦岭金钼资源基地。由我局提供的矿产源 80以上已经被国家和省区、

14、市、县开发利用,如陕西省第一个中外合资金矿,省内最富的煎茶岭大型金矿山,中国单一矿床单矿体规模最大的八卦庙“ 四方金矿山 ”,陕西省最大的铅锌矿山、最大的银矿山和最大的铁矿山,全国最大的单一钒矿千家坪钒矿等一大批矿山企业拔地而起,并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累计完成各类地质科研项目 419 个,其中获国家、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陕西省二、三、四等科技成果奖达 132 项,攻克了找矿勘查中的诸多难题,提出了秦岭造山带成矿的学术理论和物相评价化探异常方法,大西沟菱铁矿、煎茶岭金矿,八卦庙金矿、葫芦沟金矿、千家坪钒矿和风太矿田的铅锌矿等,均是用这些新的找矿思路、新的找矿理论指导发现

15、的结果。1978 年3 月,大西沟菱铁矿荣获全国首届科技大会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局发挥地勘优势,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自我发展”的路子,坚持地质勘查基础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工贸物业等方面做文章,形成了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矿业开发、工程施工、物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矿业开发 1985 年我局率先在全国有色地质系统进行地矿一体化运营,以地质促进矿业,以矿业反哺地质勘查,由当初回收矿石,小矿点开采,现已发展到成为全局的支柱产业,保持了地质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局共有生产矿山 11 个,其中金矿 7 个、铅锌矿 2 个、钒矿 1 个,铜矿 1 个。年处理矿石量超过 180 万吨,产值超

16、过 10 亿元。石油钻井 已在陕北、内蒙等地从事石油钻井 26 年,累计完成石油钻井任务 400 余万米,共交油井 4800 余口,合格、优质率均达 100。1991 年,局陕北石油钻井指挥部被陕西省委授予 “发扬延安精神先进集体” 称号。工程勘察 全局工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步入市场,由当初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现已发展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调查、勘查设计、施工以及开拓了新的施工领域,工程勘察和施工业务首次进入煤炭系统和三峡工程。物业开发及其它 在物业方面,全局用于出租商厦、综合楼等总经营规模近十万平方米。同时,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精铅回收、仪器研发、离子镀膜和金刚石生产等,取得了良好效益。近年来,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 的号召开,确定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在做好国内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走出国门,通过合作、投资、收购、注资控股等方式,成功拓展国际地质市场,建立海外勘查基地。自 2005 年,局先后与美国道奇公司、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加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