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诗歌鉴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50412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维设计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维设计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维设计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维设计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诗歌鉴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浣溪沙洞庭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1)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1 2注释译文注释(1)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翻译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3词牌【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

2、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 4作者张孝祥 3 (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绍兴二十四年甲戌状元。因廷试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登第后即上书为岳飞叫屈,秦桧指使党羽诬其谋反,将其父子投入监狱,秦桧死后获释。历任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权中书舍人、抚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职。其词风格豪迈。在建康任上所作六州歌头,慷慨激昂,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为之感动罢席。有于湖居士文集。 4 5赏析

3、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4、。“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5、。”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

6、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5 浣溪沙洞庭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1)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1 2注释译文注释(1)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翻译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3词牌【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

7、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 4作者张孝祥 3 (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绍兴二十四年甲戌状元。因廷试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登第后即上书为岳飞叫屈,秦桧指使党羽诬其谋反,将其父子投入监狱,秦桧死后获释。历任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权中书舍人、抚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职。其词风格

8、豪迈。在建康任上所作六州歌头,慷慨激昂,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为之感动罢席。有于湖居士文集。 4 5赏析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

9、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

10、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

11、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5 作品原文春中田园作 1屋上春鸠鸣 2,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 3,荷锄觇泉脉 4。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5。临觞忽不御 6,惆怅远行客 7。 1 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 春中(zhng):即仲春,农历二月。2. 春鸠(ji):鸟名,即布谷鸟、杜鹃,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飙激棂轩”。3. 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砍去又高又

12、长的桑枝,便于以后采桑。4. 觇(chn):探测、察看。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5. 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6. 觞(sh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御:进用,饮、喝的意思。7. 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1-2 3 作品译文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2 3创作背景春中田园作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王维集中创作了大量

13、栖心于田园山水的著名诗篇。 4 4作品鉴赏文学鉴赏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全诗健康活泼,清新醇朴。 1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

14、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诗人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此诗春

15、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拓。 5 名家评析宋刘须溪王摩诘诗集卷一:“卷耳之后,得此吟讽,清致自然,抑扬有意。” 2 5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

16、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 作品原文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 1 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陂(bi):池塘。花影:花枝在水中的倒影。纵:即使。绝胜:远远胜过。南陌:指道路边上。白话译文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