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399175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及策略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 罗胜华 长江大学 摘 要: 博物馆文本翻译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该文通过对湖北省博物馆文本翻译的分析, 探究了博物馆文本的构成和文本的翻译特征, 并针对不同文本阐释了具体的翻译策略, 使得目标读者能更准确的了解文物信息, 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关键词: 博物馆文本;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 翻译特征; 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罗胜华 (1984) , 女, 长江大学, 讲师, 文学硕士,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B2016456) :博物馆文本翻译研究1 概述博物

2、馆文物承载着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托。同时作为博物馆展品, 其文本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 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将这种文化信息如何更加准确的译为英文, 使国外游客通过译文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以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2 博物馆文本翻译特征“博物馆文本”是指在博物馆里的文本, 它也可能被称为标签, 扩展文本, 墙壁文本, 目录, 描述性的手册, 这些都是游览者和博物馆专业人员非常熟悉的“文本”形式1。将博物馆的中文文本翻译为英文文本是为了最大化的实现博物馆的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 同时为外国游览者提供充足的相关信息。因此, 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

3、 博物馆文本有着其自己特殊的构成和特点。2.1 博物馆文本的构成博物馆文本主要构成部分:文物图片、文物名称 (等级/朝代) 、出土时间和地点、文物尺寸以及文物背景简介。比如文本:文物名称 (等级/朝代) :白釉镂空圈足砚 (唐) 出土时间和地点:1985 年郧县李徽墓出土文物尺寸:高 5.2 面径 11.1 底径 12.8cm文物背景简介:李徽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孙, 李泰之子。此砚器型规整, 胎釉结合紧密, 保存完好, 在早期白瓷精品中难得一见。另外, 根据文本印刷使用的纸张大小和内容, 可以省略占据篇幅较大的部分, 如文物背景简介部分;同时如果展馆简介中已包含某个展品的具体信息时, 那么此展品

4、的文本中可以省略部分具体信息, 如文物出土时间和地点;另外文本几个构成部分可以变换顺序、灵活组合, 但多数文本均需保留三个基本构成部分即文物图片、文物名称和文物尺寸。2.2 博物馆文本翻译特征针对博物馆文本的特殊组成部分, 博物馆文本翻译有如下特征:1) 客观准确性博物馆文本的组成部分包括大量文物的客观信息。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文物的名称 (等级/朝代) 、出土时间、地点和文物尺寸等信息属于文物的客观信息, 这部分信息基本不会受到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具有客观性。正因为这部分是客观信息, 在处理时就必须保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当译者试图展示出每一件出土文物的这些信息时, 翻译

5、中语言描述也必然要保持这一特性。2) 交际描述性博物馆文本除了文物的客观信息外, 还包括对文物及文物背景信息等的描述部分。交际性功能要求译者在处理客观信息和描述解释文物时, 应更关注于目标语言读者。根据纽马克 (2001) 交际翻译理论, 目标语言读者通过博物馆文本的译本能达到源语言读者同等的有效交际效果, 这是对于译者来说的核心理念2。一般地, 单纯的客观信息介绍, 会产生枯燥的翻译。而任何枯燥的翻译都不可能吸引读者, 也不可能达到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通过恰当的描述性语言, 可以让游览者引起心灵的共鸣, 理解丰富的民族文化, 激发游览的兴趣。3) 简洁概括性博物馆文本的中英译本通常摆放在一起

6、, 有对某个展品描述的单独文本, 也有综合性的游览小册子。这些文本都采用适度纸张大小以方便游览者取阅, 在这有限的纸张范围里, 还需满足不同背景的游览者获取充分的信息, 因此译者需使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使得游览者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通过博物馆文本的译本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3 博物馆文本翻译策略针对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特征, 探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尤为重要。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 译者通常都会采用几种或多种翻译策略并交叉使用, 从而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翻译效果。一般而言, 博物馆文本翻译的主要方法有音译、直译、意译、增减译、略译以及各种翻译方法的结合, 根据博物馆文本的具体构成部分和文本

7、翻译的特征, 需要译者在处理文本时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3.1 文物名称 (文物等级/朝代) 的翻译1) 文物名称的翻译从结构上分析, 文物名称主要由类别名和属性名两部分构成3。类别名指不同类别的文物, 如:杯、尊、剑、灯、砚等。通过属性名可以展示出文物独特的特点和造型, 是文物与文物之间相得益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 特别是中文注重意合、结构相对松散, 而英文注重形合、语法结构严谨的这一差异给翻译带来较大难度。另外, 文物名称在文本中是有空间限制的, 且需考虑游览者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这一阅读环境, 所以需避免翻译的名称过长, 同时要突出源语信息的重点。如:人骑骆

8、驼灯 (战国) 和青瓷人顶灯 (三国) , 均用“lamp”作为文物名称的核心词, 表示两者都属于灯类, 前者突出人骑骆驼的造型译作“camel rider”, 增译文物青铜属性“Bronze”;后者突出文物青瓷属性“Celadon”, 用“青瓷雕像”意译源语“青瓷人”, 译作“Celadon figurine”。2) 文物等级和朝代的翻译许多文物名称后都有标注该文物的等级, 通常都是补充信息, 如:金盏 (国宝级文物) 和尊盘 (国宝级文物) , 这两件文物均标注为“国宝级文物”, 在展示出其重要性的同时也给游览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文物等级的翻译应采用直译, 考虑到作为注释直接放在文物名称后

9、, 需大写首字母, 故译为“Gold bowl (A Treasured Cultural Relic of China) ”和“Bronze zun and pan (A Treasured Cultural Relic of China) ”。文物名称后通常也标注该文物的朝代, 对于文物名称中的朝代应采用直译或音译, 同时补充其具体公元纪年, 以方便国外游览者在其熟悉的时间系统中了解相应的时间概念3。如: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晚期的文物, 直译为“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人物车马出行图是战国时期的文物, 直译为“the Warring States Peri

10、od”;而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属于元代的文物, 则音译为“Yuan Dynasty”。3.2 文物出土时间和地点、文物尺寸的翻译文物的出土时间、地点和文物尺寸一般被视作补充信息, 为了方便目标读者在阅读时获取有效信息, 可以在展示时换行标识, 独立整理3。文物出土时即可获得出土的时间和地点, 均采用公元纪年和现存的地名, 故文物的出土时间和地点采用直译和音译;文物出土后经过处理可获得文物尺寸, 采用标准测量和国际通行度量度, 文物尺寸应采用直译, 同时配以图片或特写图片以展示文物具体形状、纹饰和造型。如:彩绘木雕小座屏 (战国) , 该文物 1965 年江陵望山1 号墓出土, 直译和音译组合译为

11、“unearthed from Tomb 1 at Wangshan, Jiangling in1965”。文物尺寸为:通长 51.8 厘米, 高 15 厘米, 屏宽 3 厘米, 座宽 12 厘米, 直译为“length:51.8cm, height:15cm, width of screen:12cm, width of base:12cm”。另外, 文物出土地点不为众人所知时, 需要增加背景信息解释, 如:白釉镂空圈足砚 (唐) , 此文物于“1985 年郧县李徽墓出土”, 其中“李徽”为众人所不知, 故翻译时补充了信息“李徽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孙, 李泰之子”。对于国内外的游览者来说, 唐太

12、宗李世民是为众人所知的, 了解了其中的关系, 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解答, 也再次印证了此文物的历史价值。3.3 文物背景简介的翻译从内容看, 文物背景简介主要分为文物的外观和工艺、文物的历史由来以及文物的用途和历史地位三大类。1) 文物的外观和工艺因为大多数造型、形态和工艺在中西方文化中是有共同认知的, 采用直译的接受度也会比较高3。如:“身体像鹤, 而头上却立着鹿的角”, 这是一种想象的吉祥动物的形象, 直译为“cranes body and deers antlers”;“采用了透雕、浮雕、阴刻等技法”这是制作玉佩时采用的工艺, 直译为“adopting openwork, in-re

13、lief, or intaglio techniques”。但同时由于文物的外观多样, 工艺繁杂, 即使源语读者都很难通过有限的源语描述获得立体的外观和精准的工艺, 译文就更难惟妙惟肖地传达出这种形象和技艺, 可以采用意译作为直译的补充。但译文需尽量弥补感观的缺失, 以期获得更好的形象感、立体感, 达到更好的文化传递效果, 如:“衣箱盖面正中写有篆文斗字”, 其中“篆文斗字”采用意译和音译结合, 译为“an ancient character dou”, 巧妙地处理了“篆文”所赋予的复杂文字知识;“白釉泛青, 色彩青翠艳丽”, 两个色彩形容词“泛青”和“青翠艳丽”缺少对应的英文表达, 意译为“

14、bluish”和“shiny and brilliant”;“器型规整, 胎釉结合紧密”这是对砚的外观和工艺的描述, “规整”意译为“finely shaped”, 而“胎釉结合紧密”转变为名词结构, 意译为“securely attached glaze”。2) 文物的历史由来文物的历史由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内容多样, 题材繁多。涉及许多历史上的事物, 这些事物有时连源语读者都不易弄懂4, 不甚了解。如:“楚人认为颛顼帝高阳氏是他们的先祖, 老童、祝融是远祖, 鬻熊是始祖”, 此句中的人名采用音译, 另“先祖、远祖和始祖”这些称谓确实会让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困惑, 加上英语中的称谓较中

15、文相对单一, 故可采用意译法, 译为“ancestors”。历史与政治是紧密相连的, 文物的由来也会涉及政治政策, 如:“楚国的农、商也无本末之别”, 这与中国历史上“重农轻商”经济思想和政策截然不同, 这其中的历史由来难以用三言两语实现交际效果, 故采用意译法, 将古代的政策替换成现在的说法, 译为“The State, in which merchants enjoyed equality with farmers.”, 以达到立竿见影的交际效果。3) 文物的用途和历史地位文物的用途是文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使用价值, 一般是客观性的, 可以采用直译。如:“鹿角立鹤可能意在引领墓主人灵魂升天,

16、 或祈求神灵佑护”, 这是考古人员推测的用途, 直译为“This sculpture might be meant to show his soul the way to Heaven or to pray for protection by gods”。文物的历史地位多为主观性的评价, 可意译。如:“在青花瓷器发展史有重要地位”, 这是很高的评价, 意译为“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such porcelain”。4 结束语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 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博物馆文本的翻译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客观准确性, 交际描述性与简洁概括性为准则, 针对各种不同的博物馆文本, 结合丰富的翻译技巧, 阐述了具体的翻译策略, 使目标读者不仅更加准确的了解文物信息, 而且深刻感受悠久的文化历史, 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