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验交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398183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验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验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验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验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验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验交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验交流 黄玉民 运城市农业委员会 摘 要: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此, 本文围绕山西省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展开经验之谈, 以供参考。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经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农业部在 2014 年启动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在 2014 年度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承诺服务农民群众“五件实事”之一, 运城市委、市政府连续 4 年在年初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此进行了重要部署。1 基本情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目的是培育一

2、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 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 为农业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运城市作为农业大市, 2014 年承担 1.5 万人的培育任务, 由市农委 (1.026 万人) 、市扶贫办 (0.400 万人) 、市农机局 (0.089 万人) 3 家共同组织实施;2015年承担 1.2 万人的培育任务 (市农委 0.862 万人、市扶贫办 0.250 万人、市农机局 0.116 万人) ;2016 年承担 1.2 万人的培育任务 (其中市农委 9 675 人) , 每年认定新型职业农民 200 余人。全市每年共有 50 家培训机构承担培育任务, 其中公益性事业单位有

3、 20 家, 社会机构有 30 家。每年共开设 200 个班次, 涉及苹果、梨、桃、石榴、枣、葡萄、蔬菜、畜牧、农机操作员、农资经销员和农村经纪人等 10 余个专业。每年约有 500 名教师及指导员对学员进行授课、实践及指导管理。在培训结束后, 采取填写满意度测评表及电话回访的形式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师授课、组织安排和伙食安排 5 个方面进行满意度测评, 95%以上的学员对培训感到满意, 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共认定 500 余人, 真正实现农民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2 主要做法2.1 充分调研、摸清底子, 准确掌握培育现状为了完成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对全市各乡镇的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村劳动

4、力情况进行了抽样摸底调查, 全面、准确地掌握各县 (市、区) 产业的分布、规模, 农民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及培训需求, 彻底摸清了职业农民的现状, 为全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下良好的基础。2.2 征求意见、交流论证, 科学制订工作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是搞好培育工作的基础,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订运城市培育工作方案, 邀请了省农业厅、市直相关部门、各县 (市、区) 农委等相关负责人, 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进行了交流讨论。在进一步修订时, 又征求了财政、发展改革、人社、教育、农机、畜牧、果业和扶贫开发等八部门对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的建议。通过全面的交流论证, 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

5、培育的目标任务、培训方式、认定标准、扶持政策和创新监管等具体细节。2.3 筛选师资、调研机构, 全面筹备培育工作培育工作效果由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决定, 为了把好这个关键环节, 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 筹建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 筛选时不仅要在全市范围选择具备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 熟悉三农、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业专家、教授, 同时还要吸收熟悉农村情况的各类乡土专家和经过知识更新的农技人员作为培训师资。在培训机构选择上, 坚持以农业推广机构为主, 部、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513”龙头企业等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原则。每年通过走访调研, 详细了解各种培训机构的场地规模、师资配备

6、、实训基地情况, 公开、公平选拔培训机构。2.4 创新模式、加强管理, 确保培育按时完成为了完成全市培育任务, 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大力探索“菜单式”培训, 要求每个县对其主导产业、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现代青年农场主现状、培训需求以及培训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研, 在调研的基础上每个县至少筛选出一个县级“菜单式”培训基地, 并按照农民需求进行创新培训;同时, 各个县大胆创新, 相继出现了“多元点餐、专家配餐”的培育模式, “以田间为课堂、以能人为师资、以实践为手段、以效益为目标”的培育模式, 合作社+农户的带动培训模式, 田间学校实践培训模式, 乡镇牵头机构实施的行政推动模式等。各县 (市、

7、区)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创新培训模式:将培训基地办到重点产业镇、村, 增强培训时效性;实行理论授课、实训操作、生产指导“三级教学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实施综合教学, 把培训重点内容制作成光碟, 分发到村到户, 茶余饭后随时看。监管工作是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直接关系到培育质量。积极探索监管机制, 组织各县 (市、区) 农委负责人参加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班培训, 组织培训机构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训班, 通过学习培训加快培育工作的推进力度。同时,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全程监管制, 保障培育任务每一环节都有人监督负责。在财务方面, 要求培训机构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实施, 在项目完成后要出

8、具资金审计报告。2.5 政策扶持、动态管理, 精准培育职业农民各县 (市、区)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已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 在涉农政策方面积极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集中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上, 积极与兄弟市县学习交流, 由运城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带队赴临汾市洪洞县学习认定管理工作。在认定的同时各县 (市、区) 积极出台扶持政策, 如临猗县单列 200 万元专项扶持资金, 对优秀诚信职业农民每人发放 1 000 元奖励;农商银行每人每年安排 3 万元的信用额度贷款, 给予 10%的农业生产保险金减免, 给予生产发展各种优先权;选派到对口大专院校免费深造等, 大大激

9、发了职业农民的创业热情, 为精准培育“临猗模式”的深化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3 经验和成效3.1 经验在新型诚信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 紧紧围绕“精准”做文章。3.1.1 精准选学员。由乡镇根据本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发展规划选拔素质高、爱学习、讲诚信、乐带动的学员参加培训。3.1.2 精准定课程。每年进行培训之前都要以乡镇为单位, 向果农发放 2 万余份征求意见卡, 广泛了解需求, 请农民点餐。临猗县 2 年共汇总梳理出果园间伐、设施冬枣大棚栽培、江石榴病虫害防治、矮化大樱桃种植等 14 个方面的点餐需求。与此同时, 要求培训机构在培训之前与各乡 (镇、区) 政府充分对接, 根据各乡 (镇、区

10、) 的要求系统制订课程。这样一来, 授课内容既符合了农户的需求, 做到“量体裁衣”, 又符合了各乡 (镇、区) 的发展需要, 对各 (镇、区) 产业布局的优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3.1.3 跟踪监管。县农委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主管机关, 转变作风, 定岗定责, 全员出动, 全程跟踪监管, 搞好服务, 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全职保姆”, 确保每个培训环节按要求组织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3.1.4 产学融合。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果业示范园、种植业基地, 组织学员进行实地操作培训,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 使其对培训课程学深悟透, 融会贯通,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通过“学思践悟”, 巩固培

11、育成果。3.2 成效3.2.1 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通过系统培训, 参训学员进一步熟悉了如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具备了现代农民应具有的综合素质, 学到了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技能。为从事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提供了智力支撑, 为农民增收致富乃至人生成长都有很大帮助。平陆县上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有安, 通过学习培训, 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生产技能, 而且解放了思想, 更新了观念。上洪村的苹果树种植面积 60 余 hm, 村民大多管理不善, 效益不佳,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 他积极参加农广校组织的新型

12、职业农民培育苹果管理技术班, 通过 2 年培训, 他认识到无公害优质苹果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并学到了苹果新品种及管理新技术, 回到村里他亲自带领干部认真学技术、学管理, 建立了 6 个无公害优质苹果高标准示范园, 带领干部义务给村民搞间伐、田间指导和科学管理,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激发了广大村民对苹果生产的积极性, 从而带动了全村纸加膜无公害苹果的生产, 淘汰了一批劣质果园, 现今管理较好的果园达到 46.67余 hm, 为确保果农能按时完成苹果管理个个环节, 他还成立了果树修剪、套袋下果、果园打药 3 个队, 只要果农有需要, 只需打个电话, 3 个队的负责人就会调整劳力, 安排好果农的

13、农活。这样既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又方便了果业生产大户。通过他的带动, 上洪村仅苹果一项每年人均收入增加 1 000 余元, 得到了群众的好评。3.2.2 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生产技能显著提升。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中, 确立“依托支柱产业培育职业农民、在培育职业农民中壮大支柱产业”的培育思路, 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育手段相结合, 注重实践技能操作, 有效地更新了学员的思想观念, 提高了学员的经营管理和专业生产技能, 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运用, 发挥出辐射效应, 不仅推进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 而且促进了全县主导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平陆县杜马乡的“千亩百合”, 张店、部官、圣人涧镇等 3 个乡镇的万亩“露天西红柿”, 全部实现“无公害”种植, 受到市场的青睐。所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身怀绝技, 成为技术骨干, 在全县大显身手。临猗县庙上乡的田巧霞, 家里种植了 2.53 hm 枣树, 在连续参加了 2 年的新型诚信职业农民培育后, 了解到了搭建设施大棚的好处。2015 年, 在她参加的培训机构的协助下搭建了 1 hm 钢塑棚, 收入比 2014 年增加了 15 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