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364128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张欣欣 宜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摘 要: 新时期心理战的应用史无前例, 为了更好应对战时所需, 加强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建设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防空行动能力不断增强, 更需要加强在人民群众心理素质、心理战技术等薄弱环节上的提升。因此, 我国人防应在心理队伍组建、专业训练、舆论宣传等方面采取新举措。关键词: 人防心理; 重要意义; 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张欣欣 (1988) , 女, 江西万载人, 宜春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审美心理。收稿日期:2017-05-1

2、7基金:宜春市社会科学“十二五” (2015) 规划重点项目“宜春市人防心理防护及干预训练研究” (项目编号:ycskl2015-074)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sych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nterventionZHANG Xin-x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Yichu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 the new era is unprecedented. In

3、order to better cope with the needs in the warti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is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training. The stud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status quo of psych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by civil air defense section. then, we puts forward t

4、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out the civil air defense construction.Keyword: civil air defens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ignificance; development direction; Received: 2017-05-17对于战争心理的研究多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 心理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探索在战争中如何运用策略对敌进行“心理干扰”。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心理战和信息心理战, 也包括政治心理战、经济心理战、文化心理战等。第二, 部队官兵心

5、理健康问题研究, 包括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心理防护、战争时期的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特殊军事环境下军人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训练实践研究等。但对战争时期的民众心理状态和心理防护干预研究较少, 本文从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的重要意义出发, 分析我国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的现状, 探讨如何更好的开展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的建设。一、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的重要意义(一) 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是定心丸中国幅员辽阔, 民族人口众多, 日常社会管理难度较大, 加上处于经济转型期, 社会矛盾凸显。在战争状态下, 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恐慌的心理氛围极易导致人心不稳, 行为涣散。尤其长期处于和平状态下的民众, 普遍未曾经历过战争生

6、死的残酷考验,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思想意志极易击垮。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在遇到重大的灾害性事件时, 通常会出现混乱、不安、焦虑、惊恐等负性情绪反应, 产生退缩和逃避行为, 这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生存预警和保护机制。只有在平时加强民众的心理防护的训练, 提高民众心理素质, 强化战争的灾害性后果, 使其有充分接受战争破坏后生活困苦的思想准备, 才能在战争中树立信心。也只有在平时接受心理防护演练, 学会基本生存和应急知识, 才能临危不惧, 泰然应对。(二) 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是安神剂战争和突发性公共危机, 易引发社会恐慌情绪, 如若民众未经过良好的心理防护训练, 容易民心动摇, 社

7、会动乱。日本海啸时的抢盐风波、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 4 人遇难1因民众心理素质较弱, 缺乏组织纪律性,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特点, 盲目从众。尤其在战争中由于消息的封锁以及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谣言获得疯长的空间。又因谣言常口耳相传, 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加油添醋, 只会引发越来越大的心理混乱, 打击民心士气。二战时英美便专门成立了 BBC、“诺顿”等电台针对德国军民进行心理战, 极大干扰了德军的作战指挥。2(P27-30)如若战争暴发, 敌方通过电台发布, 空撒传单, 网络攻击等传播虚假信息, 恐吓居民, 动摇我方居民防空信心, 致使居民

8、情绪低糜, 防空行动懈怠, 将大大影响我军作战。(三) 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是强心针战争灾难是巨大的, 不旦摧毁人的生理躯体, 还摧残人的心理健康。从心理学意义上说, 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维持自身与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与协调, 以保持内心的稳定状态。当面对巨大变故和困难情境, 个体自身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付当前处境, 平衡就会打破, 正常生活受到干扰, 长此以往, 身体和心理机能将受到严重损害。经历过战乱的人, 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严重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2014 年的一份报告显示, 超过 37 万加沙儿童在战后需要接受直接、专门的心理咨询, 而所有的

9、学生都需要某种形式的心理辅导。3在我国, 组建一支专门的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队伍, 在战时和战后对民众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显得必不可少。二、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的发展现状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提高民众战时心理抗压性, 使得民众行为有利于坚持人防建设和防空作战的各项训练措施和活动。包括心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心理咨询与疏导、战争及突发灾害事故模拟演习等。自 19 世纪初, 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心理活动”概念以来, 西方国家对心理活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并在 20 世纪初将心理学引入至军队的实践训练当中, 在官兵素质选拔、心理健康辅导、心理战运用、战时民众疏导等方面开展大

10、量科学探索。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 美国防部大力改进全军各级司令部的心理战计划, 在院校增设心理课程, 并成立联合心理战中心。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的研究生奥提斯 (A.S.Otis) 等为美国陆军首先研制了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用以筛选士兵。1935 年, 美国学者拉威尔等著的宣传与心理动员一书, 标志着心理战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日本每年举办各项灾难处理、防护模拟训练和知识教育, 使得日本民众在海啸及地震等灾难面前伤亡甚微。在美国“911”事件中, 仅 17 分钟就有专业人员组织疏导, 发放物资, 组织混乱的人群安定下来并有序的撤离, 减少伤亡。在伊拉克战争中, 美军建立心理战部队, 随地

11、面部队进入作战区域, 用阿拉伯语进行心理战广播, 对促使伊军投降发挥了重要作用;5(P7)同时美军还从国内紧急抽调了 200 多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组成解压团, 奔赴伊战场开展心理干预工作。6可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空袭与反空袭斗争在手段、战场、后果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军事心理战术和民众心理防护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日益重视。我国心理战术在军事上的运用可追溯到夏商时期, 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研究起步较晚, 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得到高度重视和空前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 现代社会对于心理学的需求越发突显。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的抢险救灾工作中,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深入灾区进行心理疏导, 对灾区

12、重建和民众情绪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总体说来, 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和群体性演练尚有不足, 心理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路途漫漫。人民防空事关国家战略全局, 事关百姓的社会公共安全。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人民防空行动能力不断增强, 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组织人员疏散、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保障指挥通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如何提升人民群众心理素质方面依旧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表现在:第一, 对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重视不足, 很多人防工作者对心理学感到陌生, 人防系统尚未成立专门的心理学研

13、究机构, 也未开展过心理学相关研究。第二, 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尚未纳入人民防空训练计划体系, 也未有相关的训练教材或指导资料。第三, 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研究人才缺乏, 人防系统中缺乏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员, 缺少国家心理咨询师。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学科融合度不够, 应用性研究不足;缺少专门的人防心理研究的领导组织机构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是以政治、经济、军事、心理为基础和依托的多学科、多技术和多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 需要有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来组织研究课题, 开展实践训练。三、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新举措各级部门应立足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 本着“战时应

14、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宗旨要求, 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着眼从队伍组建、文化宣传、信息管理、防护训练等方面推进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的建设。(一) 组建队伍要专业化随着人防建设的发展完善, 许多城市都已组建了包括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防化防疫、通信、运输等在内的 7 支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根据未来反空袭斗争的需要, 还可组建伪装示假、空中设障、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心理防护等专业队伍。其中心理防护队伍应由各级人民防空办公室统一领导, 主要成员应包括系统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 熟悉心理疏导和干预方法, 能够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起到稳定民心、安抚情绪的心理学专业人员。按照“平

15、战结合”的要求, 在战时承担人民防空心理救援和疏导以及空袭后人民群众心理干预的任务, 配合部队进行城市防卫;平时根据各级政府的要求, 协助有关部门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任务。(二) 训练计划要系统化现代空袭已经呈现出“打击立体化、手段多样化、范围广域化”的新特点, 使人防面临更加复杂、更加严峻的挑战, 各级人防主管部门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高度重视, 把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纳入每年度的人民防空训练体系。各组成单位领导要重视心理防护专业队的训练工作, 严密组织, 合理安排训练, 统筹解决训练经费、场地、器材保障等问题, 抓实抓细, 科学施训, 确保训练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具体训练内容要

16、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包括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行为组织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战争心理学等基本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第二, 心理学实践知识演练:包括心理咨询与干预的实操练习;公共场所人员情绪安定和管理方法演练;如何消除战争恐惧、帮助民众心理调适、自救互救的公开演习。第三, 战时模拟等心理学实验研究:包括建立相关心理学课题, 通过心理学实验方法, 探索战时人防心理防护的行为方法, 并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平时演练中。(三) 心理防护要常态化人防心理防护和干预训练不应是一时兴起, 也不该是应付了事, 需将心理防护训练导向正轨化、纳入常态化。将日常的心理防护训练与民众相结合, 走向社区、走入学校, 到广阔群众天地中去发挥它的用途。只有在平时通过点点滴滴的心理防护训练, 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 确立起民众的战斗精神, 才能在战时团结一心, 众志成城;只有在平时通过宣传和演练, 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防护和危机处理能力, 才能在战时迅速转换应对模式, 临危不惧;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