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二十六(含解析)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2415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二十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二十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二十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二十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二十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二十六(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二十六(含解析)一、选择题1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 ”这首诗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解析: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符合题意,材料中“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可体现。不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符合题意,材料

2、中“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可体现。因此保留,选择 C 项。答案:“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解析:材料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体现出源远流长,所以可以选 B 项而不能选 A 项。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材料也没有体现地域性,所以 C、D 两项不能选。答案:国茶史入神话,万里驼队连亚欧。某地茶博物院展示了中华民族各具特色的饮茶风情、现代茶艺、茶与诗、茶

3、与书画、茶与健康及茶业科技等,是一处茶文化“大观园” 。这主要表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解析:通过多样的茶文化展示,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排除 A 项,答案为 B 项。此题强调中华文化的特点,没有涉及世界文化,排除 C、D 两项。答案: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汉字的演变与使用史书典籍的传承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 B C D解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

4、侵而中断、湮灭,而且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符合题意。汉字的演变与使用,史书典籍的传承,这两个观点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并不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答案:2013海南卷,15)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文化传播

5、的途径和意义。从“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内容看,属于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符合题意。与材料不符。故选 B 项。答案: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曾在台北合璧展出,历史性的“山水合璧” ,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解析:题干中“这”指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合璧展出,历史性的“山水合璧” ,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

6、同民族情怀。因此符合题意。说的是民族精神的作用,材料未涉及。材料强调对“民族情怀”的作用,不是在说明优秀文化的物质力量作用,排除。答案: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 B C D解析:澳门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正确。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

7、化的性质,错误。中西的元素没有主次之分,错误。正确选项为 B 项。答案: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 ;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A B C D解析: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不同地域文化的载体。我国不同区域的建筑有不同的特点,这说明我国各地文化存在差异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说法正确。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说法错误。建

8、筑不等于文化遗产,说法错误。该题选 A 项。答案: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A B C D解析:题中“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 ,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也就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符合题意。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符合题意。“无法区别”的说法错误。故

9、 A 项正确。答案:江拥有“鱼米之乡” 、 “丝绸之府” 、 “文化之邦”的盛名。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并长眠于绍兴。春秋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的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自从东晋南朝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后,浙江就后来居上,遥遥领先至今。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杭州成为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的浙东学派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 C D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10、,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留着各自的特色,错误。历史上的浙东学派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答案为 A 项。答案:选择题11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还有,如论语 离骚 诗经等,它们都经受住了时

11、代的考验,依旧散发出它们的光彩。结合材料请你分析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可以立足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来分析。答案: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得益于史书典籍等物质载体的传承。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立足社会实践的文化创新,使中华文化呈现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包容性,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2习

12、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 、 “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解析: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待之以礼”等信息,调动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阐明措施。答案: 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推动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发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推动世界文化发展。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秉承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睦近交远,以和谐精神善待他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