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208185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徐州三十五中学 王澍 2008 年 12 月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高中化学难教难学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转变的实践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的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台阶效应”存在。我们注意到,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存在学习内容脱节和学习方法滞后的现象,学生在刚刚开始高一化学时往往不知所措,很难在较短时间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现阶段开展

2、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课例研究,旨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缩短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期,消除化学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现象。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事物相连接” 。在新华词典中对衔接的释义是: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接。所谓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一后逐步适应高中教学的过渡期。对于不同的学生,衔接期的长度不一,一般认为是从进入高一开始至高一下学期期中前后。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以高一化学衔接期的课堂教学为实践基础,运用新课程理论,对在高一衔接期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概况通过对国内有关的学术刊物

3、(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化学教育 、 化学教学 、 中学化学 、 课程教材教法 、 中小学教材教学等) 、教育网站(如“中国化学课程网” 、 “中学化学资源网”等)和国内有关学术论文进行查阅后的分析。本人把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认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本世纪初,即新课程改革前对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这一阶段研究数量少,研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强调衔接教学主要以知识衔接和教法衔接为主,学法衔接却很少涉及,衔接对策的重点是高中化学起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领域与初中的衔接问题;第二,这2一时期的研究,多数是强调重

4、视高中该如何做,而忽略初中教学对教学衔接所起的作用。2003 年至 2007 年前后,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或过渡时期) ,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受到新课程实施的导向作用,研究者开始关注课程标准对教学衔接问题的影响,也考虑到原有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的牵制作用。由于各地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间有先后,因此对两者的相关比较研究出现的时间也相差很大,但特点鲜明。2007 年下半年至今,该项研究正在逐渐进入第三阶段。有江苏学者开始正视各地区中考方案和高考方案对化学教学衔接教学的直接影响作用。曾对江苏省新高考方案(2007 年 10 月颁布)之后的学生化学学习情况作过调查研

5、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人提出以我校初高中衔接期化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课题。三、课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衔接理论的检索研究综述和对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深入研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教学的理论认识水平。 通过以徐州三十五中化学衔接期课堂教学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有利于明确现阶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的重点问题,形成相应的衔接教学对策,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一年级开展衔接期的教学对策的课例分析研究,对缩短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的适应期,减少化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积极的实践意义。另外,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结果尘埃落定之后来对初高中衔接期

6、的化学教学进行课例研究有着较高的时效性,也是本课题研究实际意义的体现。四、主要研究内容1. 教育衔接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文献研究; 2. 研读并比较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明确初高中化学课程培养目标和实施建议方面的差异; 3. 调查研究高一衔接期学生化学学习情况;4. 对高一衔接期的重点章节的内容进行课例分析,并形成相应教学对策;5如时间允许,可以尝试教学对策的实验研究。五、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具体研究方法,坚持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原则。具体来说,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应衔接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学习;对高一和初三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问卷等形

7、式,了解衔接期学生学习情况;采用比较法,研读初高中化学新课程3标准;采用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法对重点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析,提出教学衔接策略和建议,并进行实证研究。六、阶段性计划及预计成果形式阶段一:理论文献和课程标准的研读阶段,形成理论研究综述 1 篇(2008 年 11月至 2008 年 12 月)阶段二:对高一衔接期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确定学生在衔接期化学学习中的突出问题,形成阶段研究报告 1 篇, (2008 年 12 月至 2009 年 1 月)阶段三:以课时为单位,对高一衔接期的重点章节的内容进行课例(案例)分析,形成教学设计或课例实录系列;(2008 年 10 月至

8、2009 年 7 月)阶段四:探讨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策略和建议,并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1 篇。 (2009 年 8 月至 2009 年 11 月)阶段五:研究课题的整合和完善阶段(2009 年 11 月至 2009 年 12 月)七、研究的特色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衔接和教学设计理论进行研读学习,提升该课题的研究层次; 2. 本研究立足笔者教育教学实际,对所在学校高一学生衔接期化学学习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做有的放矢的分析研究,提出具有的衔接期教学对策; 3. 笔者立足所在学校实际,开展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分析。八、可行性分析国内外对衔接教学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理

9、论的研究及其教学经验的介绍,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本人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近年来曾尝试过多种化学教学衔接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衔接教学经验;我校是江苏省重点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各种条件和资源较为丰富,图书馆藏书丰富,教科研气氛较浓,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和环境上的保障;从 2006 年开始,本人在徐州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期间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和研讨。同时,知识渊博的导师们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悉心指导,我坚信本人的研究课题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九、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修订本)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6 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7 闫蒙钢著 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概论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8 刘知新 主编 吴俊明 王祖浩 著 化学教学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59-669 朱卫国 江苏 08 新高考方案权威解读 新语文学习 200710 吴星 徐州市高三教师教学研讨会 徐州 2008 年 8 月 29 日 11 范建军 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衔接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年 6 月12 苏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周蕖等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13 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