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4483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第二节从理论基础来看,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以经典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为基点。一、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学说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 M. Sechenov) 。他在 1863 年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认为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就其发生机制来说都是反射。巴甫洛夫(I. P. Pavlov)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狗的消化过程时,无意中发现狗不仅仅是在食物出现时才分泌唾液,当与食物出现相关的其他刺激

2、物单独出现时狗也会有相同的反应。巴甫洛夫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他在给狗喂食的同时,对狗进行一个节拍器的声音刺激(中性刺激,也称无关刺激) 。这样结合多次以后,狗只要听到节拍器的声音(但没有食物) ,就会有唾液流出(反射行为) 。巴甫洛夫将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就称为条件反射,这个中性刺激就是条件刺激。巴甫洛夫进一步又发现,几乎任何的先天性反应(如眨眼等)都可以与任何刺激(如颜色、声音等)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 CR) ;反过来讲,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一种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 UR) ,否

3、则无法形成。如没有食物结合的单纯的节拍器声音是绝对不会使狗产生唾液分泌反应的。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会削弱或消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J. B. Watson) ,则明确的将条件反射的研究纳入了心理学范畴。华生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 ,即 SR 心理学。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 从 SR 这个立场出发,华生(1924 )认为人的行为除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他甚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

4、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乞丐、小偷。 ”2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已成为行为治疗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该学说中有关条件反射的形成、泛化和消退等的原理,可以解释人的某些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种刺激物或情境亦可以泛化到另一种刺激物或情境中去。条件反射建立或消退的规律已成为消除不良行为、塑造健康行为的重要方法。二、操作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是由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

5、但有关这一原理的最早论证则是由桑代克在1911 年作出的。斯金纳坚持华生的 SR 公式,但他更着重于研究反应,而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斯金纳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行为强化的原理:当一个行为造成了有利的结果(如对生存或安宁有好处的结果)时,这个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的相似环境中被重复。因此,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斯金纳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这里所谓的“强度增加” ,是指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这个增强了操作行为的结果就称作强化刺激。强化刺激物可以是作为奖赏的任何东西,如食物、金钱、赞扬,甚至只是避免某种惩罚。斯金纳根据实验

6、中所得的观点,提出了一套行为矫正术(behavior modification) ,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精神病院、弱智儿童教养所、工业管理等方面的心理矫治,卓有成效。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治疗和咨询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有目的奖赏那些需要保留、巩固的有益行为,忽视或惩罚那些需要弃除的不良行为,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为模式。三、模仿学习原理行为治疗中的许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在获得习得行为的过程中并未直接得到过强化,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心理学的研究亦已证明,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在有关模

7、仿学习的理论中,班杜拉(A. Bandura)的工作最为突出。班杜拉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但要使个体运用这些行为,就必须运用强化手段。也就是说,班杜拉仍坚持 SR 的接近性原理和强化原理,认为在社会学习的过程中,有决定性影响的仍是环境,如社会关系和榜样等客观条件。人们只要能够控制这种条件,就可促使儿童的社会行为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社会学习论者看来,人们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人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常常是通过这一渠道而形成的,如疑病症的儿童多来自对疾病过于关注的家庭等。模仿

8、也有助于人们学会许多重要的技能,并能有效的对一些不良行为加以矫正,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第二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和治疗过程一、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是:(1)人的行为,不管是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以巩固。 (2)通过奖赏或惩罚的强化方式,可以控制行为增减或改变的方向。二、行为治疗的基本特点1行为治疗的对象是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行为治疗旨在对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进行矫正,通常把要被矫正的行为称作问题行为或靶行为。2行为治疗强调环境事件的重要性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其所处环境中的各种事件所控制的,行为治疗的目的就是识别这些事件,对与非适应性行为有关

9、联的环境事件进行评估,改变非适应性行为和环境中的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非适应性行为加以矫正。3行为治疗不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有些心理治疗方法,如精神分析疗法,着眼于假设行为的潜在动因(如俄狄浦斯情结) ,但行为治疗拒绝这种假设,认为这种解释及其与之试图解释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其真伪永远也无法证实。4行为治疗是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行为治疗强调对治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精确的描述,这样可便于治疗者正确实施这些程序和方法。除此之外,行为治疗还重视在进行治疗干预的前后对目标行为(靶行为)的评价,从而可以及时把握治疗干预的效果。三、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1了解来访者非

10、适应性行为或疾病产生的原因2确定需要矫治的目标行为(或称靶行为)3向来访者说明行为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方法4采用专门的行为治疗技术或配合必要的药物或治疗器具进行治疗5根据行为治疗技术的性质及来访者行为的改变情况给予正负强化6根据治疗的转变情况,调整治疗方法7将治疗效果迁移到非治疗情境中第三节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一、放松训练放松训练(relaxation response) ,又称松弛疗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生理改变对应激所引起的生理改变是一种对抗方量。放松可阻断焦虑,副交感支配可以阻断交感支配。因此,各种放松技术的共

11、同目标都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减低骨骼肌的紧张及减轻焦虑与紧张的主观状态。二、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也称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中的第一个规范化了且至今仍然盛行的一项基本技术,由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J. Wolpe)于 1958 年创立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原理或 “对抗条件作用” (counter conditioning)的原理,在系统的程序下,从轻而重的,逐渐消除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该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除此之外,也适

12、用于其他以焦虑为主导症状的行为障碍,如口吃、性功能障碍、强迫症等。系统脱敏法的问世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治疗。1958 年,沃尔普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 “交互抑制”的原理认为,个体不可能有相对不同的情绪同时发生,譬如高兴和不快;如有相反性质的情绪反应,这两种情绪就会交互作用而产生抵制和抵消。也就是说,要消除不安或恐惧的负性情绪反应,就要有相反的正性情绪反应来进行抑制,从而抵消负性情绪。三、冲击疗法冲击疗法(flooding) ,又称情绪冲击疗法(emotional flooding)或满灌疗法。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系统脱敏法

13、相反,不再是让来访者按轻重程序逐渐面对所惧怕的情况,而是一下子就将来访者置于能引起其极大恐惧的刺激情境中,意图物极必反,从而达到消除恐怖情绪的目的。四、操作条件治疗法操作条件治疗法(operant conditioning therapy),也称强化的方法(reinforcement methods) ,这一疗法是以“操作条件作用”原理为依据的。如本章第一节所述,一个行为发生后,由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来决定加强或减弱该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如果结果得到的是奖励等正性强化,该行为就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若结果得到的是惩罚等负性强化,则会减弱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大量研究表明,操作条件治疗法对于建立良

14、性行为或消除不适应行为有着很好的效果。目前,由这一方法派生的许多子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如下面所要介绍的塑造法、代币法、差别强化法、厌恶疗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被用来矫正那些明显的适应不良行为,也普遍适用于儿童的行为塑造和人类行为规范的建设。五、自我控制疗法(self control therapy)自我控制疗法,也称自我管理疗法(self management therapy) 。多数情况下,行为矫正都是由矫正监理人负责实施的,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等。当行为者本人用行为矫正法矫正自己的行为时,这个过程就称为自我控制或自我管理。作为一种行为疗法,自我控制表现为行为者要以一种行为(期望行为)控制另一种行为

15、(靶行为)的出现。六、模仿法模仿法(modelling) ,又称示范法,亦是行为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主要来自社会学习理论: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的倾向,向具有不良行为的人呈现某种行为榜样,以使其从事相符行为,从而消除不良行为,建立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方法。目前,模仿法主要被大量应用于儿童行为的训练(包括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 ,有时也用于临床治疗。第四节行为治疗的简要评价行为治疗的原理已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帮助人们改变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包括发育障碍领域的人员训练及管理、精神疾病的治疗、儿童管理及特殊教育、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的发展以及个人的自我管理等。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行为

16、治疗主要适用于以下诸症:(1)神经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神经衰弱等。(2)不良习惯:口吃、抽动症、遗尿、咬指甲、职业性痉挛等。(3)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阴道痉挛和性乐缺乏等。(4)性变态行为:同性恋、窥阴癖、露阴癖、恋物癖等。(5)自控不良行为:贪食、厌食、酒瘾、病理性赌博等。(6)其他: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简单说来,如果来访者的问题能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单位来把握、可以具体描述的,就比较适合采用行为治疗。而对于那些比较抽象、与行为方式关系不大的问题,就不宜运用行为治疗,如妄想症患者等。由于行为治疗不仅有具体的治疗目标行为,还有清楚的可描述的治疗方法及步骤,因此,较为易行,也便于控制疗程和进度,并易于被来访者所接受。但是,行为治疗也有其局限和不足之处。如上文所提及的,行为治疗的适应症仅限于那些与行为方式有关的问题。此外,行为治疗不重视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而只是就事论事,对症治疗,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疗效不容易迁移,远期疗效较差、症状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