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4460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单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第 1 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习目标1.识记: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3.应用: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 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两大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a 选择性吸收、散射和 b 反射。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2)大气对地面的保

2、温作用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右图:【特别提醒】 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比晚上更强。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实际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增 多大 气 吸 收地 面 辐 射增 多 大 气 逆 辐 射 增 强 , 保 温 作 用 增 强气 温 升高 , 全 球变 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干旱半干旱地

3、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区: 地 势 高空 气稀 薄 大 气 的 削弱 作 用 弱 太 阳 能丰 富内陆地区: 气 候 较为 干 旱 晴 天 多 、 阴雨 天 气 少 大 气 的 削弱 作 用 弱 太 阳 能丰 富考点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 地 面 间冷 热 不 均 空 气 的上 升 或下 沉 同 一 水 平 面上 的 气 压差 异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特别提醒】 学习这一内容

4、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2)高压和低压是对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而言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3)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引起。(5)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即时突破】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地。(3)图中甲、乙两地

5、之间的风向是_;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地。(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2)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市区与郊区之间

6、的热力环流(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即时突破】(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 千米/时。据此完成 23 题。2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3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

7、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基本气压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气压系统 特征 注意点高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低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

8、或低压中心的范围高压脊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B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低压槽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A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2.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1)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2)根据等压线的高低及气压场所处的南、北半球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

9、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3)风向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典例剖析】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据图判断下列天气描述正确的是()A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B东北地区天气晴朗C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2013课标,9)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 14 日 6 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 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下题。3图中甲地 14 日 69 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 B偏南风

10、 C东北风 D西北风课后作业提升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 题。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 2)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 35 题。3与 M 地

11、相比,N 地()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高、气压高 D气温低、气压低4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 M、N 两地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5M、N 两地的天气状况是()A两地都多云雨天气 B两地都多晴朗天气CM 地多有阴雨天气 DN 地多有阴雨天气(2015山西模拟)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而减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开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越小。据此完成 67 题。6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

12、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7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 1011 题。10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11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2015江苏苏北四市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 ,完成 1213 题。12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13此时,图中 M 地吹()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14(经典题)结合图

13、文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15(2014福建调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各题。(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由此

14、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同一水平面上的_大气_热力环流。(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面。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是低压处等压面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弯曲。(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 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你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再悟高考(2013浙江文综,1)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 4 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16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B C D(2013浙江文综,7)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题。17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2012全国文综,10)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 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题。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