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23616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简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简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简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简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大家好,很高兴和老师们在线交流。网络是一个新鲜的神奇的世界,千里近在咫尺,百人系于一线,可以在这里汇集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在当前新程背景下大家尝试这一新生事物有着特别的意义。在此,我想感谢人教网的论坛和版主月下抚琴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地语教研员和语老师前助兴。希望在线的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共同研讨。这次交流的话题是“简谈初中语新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策略”,有关教材和教学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讨论,当然也不限于这一话题,还可以进一步延伸拓展到其他方面。所谓策略,我想就是应对眼前形势和任务的一种明智的高超的方法、方案、方针。策略的要点在于判断识

2、别、斟酌筹划、妥善实施。所谓使用教材策略和教学策略,就是依据新程和程标准的精神原则,以及现实堂和学生的需要,优化教学行动方案,争取最佳教学效果,以及表达教学的创新性。初中语新程在全国实施推广已经五年了,从第一批国家级实验区启动新程以,形势的发展总体上是好的,可喜的,但是问题也不少,各地各校各班对新程的适应程度可能各不相同,一些老师对程的理念和实施行动可能还有诸多迷茫和困惑。我五年里到了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见到了各种可喜的苗头,也察觉出一些堪忧的端倪。这些所见所感,包括我的和老师们的,都可以借今天的机会交流,希望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首先由我发言,我准备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老师们较为关心的问题,即如

3、何处理教材、教学和评价中的一些“策略” 问题谈。在我谈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可以随时提出你们认为具有普遍性的疑难、困惑的问题,贡献出你们认为有价值的思想、建议,在我发言完后,大家一起现场讨论,好不好?一、如何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我们人教版初中语教材根据程标准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程”,以及“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的指示精神,在编写过程中非常注意照顾不同地区不同条的学校和班级,力求教材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教材和堂之间本就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教材只表达一种“可能性的教学”,堂则追求一种 “现实性的教学 ”,教师应该调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说要处理好教材的原则性和教学的灵活性之间的关

4、系。原则性方面:教材中各方面的要求都应该落实,三个维度的要求,尤其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应该落到实处。可是新程已经开始几年了,许多老师仍按老的教法处理新教材的内容,有意无意地甩掉一些重要内容(如人性内容) ,这是与教材编写意图相违背的,即使从考试的要求说也是不合时宜,现在的各地中考语题都大量地渗透人内涵,对学生人精神的考查越越成为一个积极发展的方向。灵活性方面:第一,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举例说,有的教材言过于集中,可以分散教学;有的与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紧密相连,可以合起组成一个阅读写作、表达交流、探究实践相结合的有机的教学整体,如七上月亮上的足迹可以和综合

5、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七下黄河颂可以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第二,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应该加以补充完善,因为这套教材是几年前编写的,受那个时期形势的影响,人性过强,工具性偏弱,那么,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额外加进一些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内容。例如,作方面,新教材没有写作知识导引,只有人性话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发展没有逐步升级的台阶,那么老师们可以参考老教材,适当地补充一些内容。又如,每后面都有一个“读一读,写一写” ,从名目上看,这些词语仅供随意地读一读,写一写,照这样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训练力度过小,那么应该把这项训练变得丰富、复杂起,可以听写、默写,可以找同义词、近义

6、词、反义词,可以另造句子,总之,新程以前长期“行之有效 ”的词语训练方法应该沿用。二、如何处理好主体性与主导性的关系?所谓主体性讲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所谓主导性讲的是以老师为主导。这里讲的是一个根本理念问题,以前一直在讨论,今天还有人在翻覆去地讨论。我不想参与这种理论性的讨论,只想说一点,从根本说应该让学生成为语学习的主人,像过去的那种老师主宰一切、包办一切的做法应该停止了。可现实状况令人担忧,新改至今已经进展了五年多,我到全国各地,跟老师交流,听各种公开,感觉在落实各种新理念的进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的落实最为艰难。在很多地方,堂仍旧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仍旧是看客观众。老师表演得好,学生

7、听得入神,就成为“好” 的榜样,众人给好评,皆大欢喜。我觉得,问题的关键还是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自己发言和同学之间讨论的机会太少。比如, 在的那边中“的那边是什么”“这里的和海象征着什么”这样需要思考的问题和答案全由老师说出,而生命生命 紫藤萝瀑布中所表现的生命意识、生命感受都由老师特意点明,这样一,学生就没有多少独立思考的空间余地了,一堂给人某些“好印象” ,无非是老师表达良好,教态优雅,本理解深刻等,至于学生的感受和他们的接受程度如何,通常不在听、评所研讨的范围之内。因此只看见老师的主导性落实,而学生的主体性落空,这显然是不符合新程的精神的。不过,听取许多老师

8、的反映,感觉也有两难的选择:如果放任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效率太低,堂上完不成任务;满堂灌才是“效率最高”的。这是一种偏颇、偏激的言论。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中的悖谬,从时间的效率说是“最高” 的,可是从收效、成效说是 “最低”的,就是说老师灌得多,学生真正在理解的前提下所接受的东西太少了,而且学生根本没有自己尝试其中的操作过程、实践过程,没有亲自体验其中的过程和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造性变得麻木了,迟钝了。本老师想教给学生“最正确” 的东西,是为学生学习和考试着想,可是学生学完三年进入考场,根本没有训练过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又如何应对现在越越灵活、越越具有挑战性的考试呢?我所设想的好

9、堂、新堂,应该是学生和老师一样重要,一样地独立思考、自由地发表意见,一样地具有尊严和权威。学生在堂上应该像堂外一样精力旺盛,灵活敏捷,而不是萎靡不振,麻木迟钝。老师最好多提问,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把堂变成探究问题的场所;老师即使知道答案也最好引而不发,只引导学生思考和下结论,而不要每次的结论总是由你老师作出,即使老师准备好了精彩的思想和言论,如果学生自己说出,你老师也不得不“收藏” 起,把“精彩”让给学生;老师最好多多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让学生在堂上感觉轻松;老师最好多让学生四人小组、六人小组讨论,学生之间讨论总是轻松自由的,当然老师也得监督检查,不要乱了秩序。如果刚开始学生不适应以他们为

10、主体的堂,不会讨论,不愿意讨论,怎么办?是的,学生在自主独立学习的道路上刚起步,肯定不习惯,不适应,不愿意,我认为,可以先多多鼓励,要发现好的苗头,寻找活跃的因素。可能刚试着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时效率低,秩序乱,不要紧,慢慢,以后会逐渐进入正常轨道的,我们要的是最后的结果。三、如何处理好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现在新程强调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这是好事,顺应当代社会和未社会的人才要求。现在的考试也越越注重考查学生这方面的素养、能力。所以老师们不得不重视这一问题。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我想,首先要明确一点,所谓创造性是与主体结合在一起的,主体性强的人创造才强,相反,缺乏主体性的人一定缺

11、乏创造性。其实当代中学生都是富有创造力的,只是在语堂上被压抑了。比如,学生第一次表达“我不同意老师的观点”时,老师如何处理?是难堪,还是高兴?是讥讽,还是欣赏?是给机会让他充分表达见解,还是立刻封堵住他的嘴?如果你一次封堵了他的嘴,他以后再也不敢轻易表达个人见解了。你现在的学生在语上死气沉沉,或许他们在小学时被老师挫伤过积极性;如果你现在挫伤了他的积极性,或许他就留下深刻的记忆,到高中了也会在语上变得谨小慎微。当然,给学生充分表达见解的机会不等于立刻见到他们创造性的表现,但至少这是创造性表现的开始吧。所以老师们要有一种“反叛的期待” ,即期待着学生提出不同于教材的意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不同于

12、其他同学的意见、不同于专家的或社会上流行的意见。当然,从表面上看,提出“我不同意”很容易,其实很难,因为要从思想上别开生面,另创新见,还得说得有道理,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说“同意” 很容易,庸人们都能做到;说“不同意 ”就是在创造,在革新,既要胆略,又熟悉你所“不同意”的意见,还要让你所提出的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法立于不败之地,何其难哉!这就涉及有关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另一点,即基础孕育创造。道理很简单,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人才具有创造性,如果缺乏“基础 ”,所谓 “创造”就成了无之水、无本之末了,或者说成为没有意义和价值的狂怪的个性表现。现在新程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一些偏差,出

13、现背离新程的精神原则、背离语学习本有规律的现象,试举几例,记得有一位老先生说过,听某一堂高中公开,上得很热闹,学生发言很踊跃,快结束了,有一位学生站起发言,说“我觉得作者曹 u 怎么怎么着 ”,把禺(鱼,阳平)说成藕;我在某地听过一堂初中语,学生也是很活跃,争着上台写成语,有一个学生想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可是螳螂二字不会写,憋了半天,最后还是空在那里;黄雀呢?写成了黄鹤。如果按照主体性标准考查学生,他们都能得满分;如果按照基础性标准考查,应该是不及格的。这样的学生或许能说会道,某些方面能力很强,但他们的语素养实际上浅薄得很,他们不符合当代语教育应该培养的人才的标准。所以我们说,语的基础

14、性应该与创造性并重,不可偏废。那么,语的基础性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我觉得,凡是语工具性所包含的都属于语的基础性的内容。就是说听说读写要全面地协调地发展,尤其是读写方面的基础一定要牢固扎实。如果再细化、条理化,语基础性的建构大致可以分出这样几个不同层次:一是语知识的层次,二是语能力的层次,三是语学习方法的层次,四是语学习习惯态度的层次。当然,第四层次似乎与语的人性交叉了,但也确确实实可以划入语的基础性范围。这四个层次的排列是从微观走向宏观,重要性也逐渐加强,就是说,从奠定和语的基础方面看,习惯、态度、方法等是最重要的,这是上位的,这方面做好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至于语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

15、程序性知识,不是不重要,而是说在习惯、态度、方法等确立之前,它总是外在于学生主体的,如果习惯不良、态度不正、方法不当,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事倍功半的。此外,是否还应该补充所谓应试素质或素养,也作为语基础性的一个层次?我讨论这个问题有些不便,请老师们自己思考吧。四、如何处理好评价与教学的关系?新程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评价对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这也是程标准相对于此前的教学大纲的一个新的变化。初中新教材在方面也作出了诸多的努力。但是许多老师对这一问题还认识不清,或者说反应较为迟钝,没有积极地把评价引进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是对评价的概念认识有误,一是对评价的意义认识有误。两个认识误区给

16、我们的教学工作带了消极影响。有些老师把评价认作考试,这是不对的。评价大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之一种。考试是终结性的,评价更多的是过程性的和日常性的。评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表扬,也可以批评,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可以自评,也可以他评,甚至家长也参与评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成长进步得更快更好。评价的基础是总结。教学的总结包括归纳、概述知识要点的呈现和吸收,能力目标的明确和达成,学习方法的探究和接受,好坏习惯的克服和培养,情感态度和涵养和提升。老师应该对此时时心中有数,而且应该对学生提目标、作总结,让学生自己也逐渐学会总结和评价。当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时候,或者当学生自己进行一项探究的时候,就得习惯性地作一个总结评价,考量成败得失,设想下一步改进的方案。比如,在一堂结束后老师可以对教学内容作一概述,对学生的表现作一估量,对成长进步表示欣喜,对缺点不足提出改进的希望,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