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与当代普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2060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的诗与当代普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白居易的诗与当代普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白居易的诗与当代普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居易的诗与当代普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的诗与当代普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居易的诗与当代普法白居易的诗与当代普法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平易,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动人心弦、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据说,白居易每作一首诗,便念给老婆婆听,如婆婆有听不懂处,便反复修改,直到听懂为止。白居易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咏西湖诗: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最后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 ,原文为“我爱湖东行不足” 。老婆婆认为:白居易诗中的“我爱湖东行不足”的“我”字不好,因为白沙堤并不是只有

2、白居易一个人独爱呀!他们 XX 人都爱这堤呢!因此白居易将其改成了“最”,一字之变,情趣更浓。上述典故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从白居易诗作的风格看,确实做到了用词清澈,语言明快、直白,同样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内涵,达到了雅俗共赏,千古流芳的崇高境界。此外,李白的静夜思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作品,无疑也是达到这种崇高境界的经典之作。自古以来,诗词都是上流社会专享的艺术形式,诗词语言更是高度精练、抽象,但是白居易等诗人仍然能够写出通俗易懂,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诗句。由此联想到中国目前的普法工作现状。除了“今日说法”等少数精品节目之外,不少普法资料和普法节目都是语言平铺直叙、满纸专业术语,弄得政府公务

3、员、工商业人士、普通百姓一听到“普法讲座”就头疼,就预先准备好报纸、小说以应付漫长无聊的宣讲。对这些所谓的普法节目、普法资料,我只能慨叹岂有此理!法律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与政府工作、企业经营、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饱含人性、伦理、道德、情趣,怎么会被弄得艰深枯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1、部分主管领导对普法事业的认识不足,没有用心去把事情办好,没有大力倡导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2、部分普法工作者,包括法律教师、律师、法官等等,没有把普法工作的对象与自身职业的工作对象区别开来。普法工作的对象,是政府公务员、企业经营者、普通百姓,而不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或律师开庭时面对的法官,或法官开庭时面对的律师。思路没有转变,仍然按照老一套讲解法律知识,自然牛头不对马嘴。当代的普法者,应当好好地向白居易学习,怎么把法律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怎样创作出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普法讲座、普法节目、普法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