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表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081578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表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表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表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表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表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表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表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阅读理解答题表格及语文试卷分析表考点分类 具体题型 答题技巧1.考查文章的线索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关键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其次看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就是线索。2.概括文章内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用“(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答题。或用“ 什么+怎么样”句式组织语言。3.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辨析3.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识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一般题目设置在议论句和描写句上,考试时从这两方面去辨别即可。4.考查文章所描写对象的特征4.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作用)答案往往不止一点,需要提取。注

2、意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找到隐含的答题点进行概括并加工合并,避免遗漏。筛选信息5.理解文章类题 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带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的附件,可以用文中相关语句作答,也可以用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 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注意,回答不能全部照搬,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2.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2.文中加点词

3、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1.动词生动表现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形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事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审美鉴赏3.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段落3.(1)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请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1)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参见上面);分析修辞+修辞作用每种修辞手法都见其固定的答题套路(2)文章开头:引出下文;开头点名故事所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4、(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中用;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文章结尾:总结全文;解释全文主旨;照应前文;照应文章标题;引人深思。注意: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4.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4.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文中的*具体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5.分析句子,段落,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5.(1)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

5、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首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1.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2.环境描写:烘托出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2)见固定的答题套路(3)见固定的答题套路6.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6.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表现手法: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种表现手法都有其固定的答题套路。1.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首先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2.分析

6、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3.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含义一般有两种解答方法:(1)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2)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深层

7、含义4.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只要符合题干要求,联系文章内容主旨,有具体的事例说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合理,语言流畅即可。、用第一人称;、采用或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考点分类 具体题型 答题技巧“”词好在哪里?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语言准确类 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8、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4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段落能否删调换掉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2.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

9、删掉)后不合逻辑。句子仿写类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 ,可以有 ”2.可以考虑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二)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答题套路比喻 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

10、)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拟人把*拟人话(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排比 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夸张 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 用(什么)带(什么),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

11、点。引用1.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2.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 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表现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答题套路对比 *和*形象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象征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伏笔 对将要出现的*事件做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烘托,渲染 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常见表现方式作用答题套路抒情 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说明 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

12、 身临其境,栩栩如生。记叙文中的议论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答 题 套 路: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记叙 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套路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描写 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 渲染特定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自然环境描写E 借景抒情,突出、深化主题。人物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答题套路人物描写手法(两类分组)分组 1: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分组 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3、、细节描写答 题 套 路 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要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答题套路举例子 具体、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下定义 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列数字 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该事物的大小()等特点。更有说服力。打比方 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要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别说明) ,条理性更强。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列图表 直观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作

14、诠释 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摹状貌 (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故事、神话 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名人 名言 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诗 句 这个诗句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试卷分析表第一次月考考试 得分情况 得分率 半期考试 得分情况 得分率注音( 2 分) 注音(2 分) 错别字(2 分) 错别字(2 分) 词语填空(2 分) 词语填空(2 分) 成语运用(2 分) 成语运用(2 分) 节奏划分(2 分) 句子衔接(2 分) 文言词义(4 分) 文言词义(4 分)

15、文意理解(2 分) 文意理解(2 分) 翻译( 4 分) 翻译(4 分) 默写( 8 分) 默写(8 分) 散文阅读(12 分) 记叙文阅读(12 分) 作文( 60 分) 作文(60 分) 诗歌鉴赏(4 分) 诗歌鉴赏(4 分) B 文言词义(4 分) B 文言词义(4 分) 句子翻译(4 分) 句子翻译(4 分) 文意理解(4 分) 文意理解(4 分) 名著阅读(4 分) 名著阅读(4 分) 散文阅读(18 分) 散文阅读(18 分) 表格分析(6 分) 对联拟写(6 分) 新闻概括(3 分) 语境对话(3 分) 观点阐述(3 分) 观点阐述(3 分) A 卷总分(100 分) A 卷总分(100 分) B 卷总分(50 分) B 卷总分(5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