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05810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课导学案学习重点、难点: 1.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小说的要素。 3.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 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 年)。普法战争是 18701871 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 年 7 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 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

2、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 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 4 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3、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四. 课文分析: (一)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二)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 (三)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根据故事

4、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五)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六)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七)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八)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 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九)品味语言。 读 2429 节。问题: 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

5、意思?该怎样读? 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五. 总结课文 1. 归纳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写作特点: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 【达标检测】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钥匙( ) ( ) 挟着( ) 哽咽( ) 郝叟( ) ( ) 诧异( ) 妥帖( ) 请帖( ) 祈祷( )

6、( ) 字帖( ) 二. 给注拼音的填上汉字: du( )步 wn( )转 o( )悔 cn( )白 三. 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幸 _ ( ) 钩_( ) 赫 ( ) 辛 _( ) 钓_( ) 郝 ( ) 四.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五. 阅读(一)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7、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许多人站在镇公所最近两年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前。 1.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 以上三段文字是对弗郎士上学路上所见所闻的写。 B. 以上三段文字是自然景物的描写。 C. 以上三段文字是对社会背景的交待。 D. 以上三段文字是对小弗郎士心情的描写。 2. 以上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说法,选出正确的几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 表现小弗郎士是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 B. 说明课外的生活是那么有趣,小弗郎士因此不愿上学。 C. 暗示当时时代背景法国战败,阿尔萨斯成了沦陷区。 D. 表现小弗郎士上学路上

8、心情愉快。 E. 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社会环境形成对比,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二)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 , “阿尔萨斯” , “法兰西” , “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 ,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 这段文字是对教室什么的描写,选出说法正

9、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 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学习态度的描写。 B. 是对教室气氛的描写。 C. 是对先生讲课情况的描写。 D. 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介绍。 2.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语言描写 B. 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肖像描写 3.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一句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感情? (三)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 1. 这段文字开头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 。 2.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3. 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 八、个性化备课 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