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一期中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04829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初一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初一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初一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上初一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初一期中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初一期中语文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上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试卷共四大题,满分 120 分)三题号 一 二(一) (二) (三)四 总 分得分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 (20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啜泣(chu) 诱惑(hu) 茁壮(zhu) 擎天撼地(jng)B.挑逗(du) 笼罩(zho ) 玷污(din ) 忍俊不禁(jn)C.辜负(g) 迸溅(bng) 迂回( y ) 盘虬卧龙(zh )D.小憩(q) 伫立(ch) 洗濯( d ) 不省人事(x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暄腾 纳罕 糟蹋 头晕目眩 B. 训诫 庸禄 荡漾 仙露琼浆C. 绵延

2、斗擞 祷告 明察秋豪D. 诀别 伶仃 炫耀 各得其所3.选出加点字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 ) (2 分)A.匍匐:爬行。 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情不自禁:控制。 B.空灵:清净。 澹澹:荡漾的样子。 锲而不舍:雕刻。C.朗润:明朗。 静谧:安静。 不言而喻:比喻。D.汲取:吸取。 响晴:(天空)晴朗高爽。 慧心未泯:消失。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 分)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B.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C.他的演讲太绝了,我只好甘拜下风。D.司空见惯的现象,未必都合乎道德规范。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2 分)A.他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经常在我耳边回响。B.今天我的文具都带来了,只有写大楷的毛笔没有带来。C.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D.今后我们应该接受教训,避免不再发生此类事故。6.某学校的老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 (2 分)A.我因生病不能参加这次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良机,对此,深感内疚。B.我因生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C.我因病不能到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D.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

4、感惭愧。7.根据提示填空。 (每空 1 分,共 8 分)乡书何处达? 。 ,天光云影共徘徊。夜雨寄北一诗中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相见的诗句是 ,。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写花草萌发的诗句是 , 。你认为论语十则中可以作为学习座右铭的句子是 ,。二、 语文综合运用。 (6 分)8.将下面所给三个谜面与你认为正确的谜底用线连起来。 (3 分)你一半我一半 a.丁出手就打 b.谅普通话 c.伐9.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位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

5、都不快走两步。 ”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言外之意: 你说的话: 班级: 学号: 姓名: 2三、 阅读(44 分)(一)文言文 (小题,共 13 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解释下列加点字。 (3 分)传不习乎 岁寒 吾日三省吾身 11.用现代汉语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2 分)12.你是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

6、于人”这句话的?(2 分)鲁人执竿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3.按原文填空。 (3 分)鲁国有个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 后 都不能进入,一位老者的主意是 ,执竿者立即截断了他的长竿。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 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519 小题。 ( 15 分 )八月的阳光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池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

7、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 ”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 ”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起来。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楞。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后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

8、们想办法。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 ,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 2000 远贷款回靠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 ,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 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 ”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蠕动着,发不出声音。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

9、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 ”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到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统治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 200 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15.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白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每处 4 字以内,2 分) 筹借学费 外出打工16.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

10、有哪些作用?(3 分)17.“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318.从全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 ,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3 分)19.“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小秋“出神”时的心理活动。 (40 字左右,4 分)(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2024 小题。 ( 16 分)独味生活生活是什么?是欢笑,是泪水,是美妙的花,是苦涩的酒,是轻松的不能再轻松的甜歌,是沉重的不能再沉重的压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正式为了寻找这各自迥异的答案,人

11、们才在黄昏或清晨匆匆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去发现属于自己的谜底。而正因为这样,由于没个人找到的谜底千姿百态,才使这个世界边得五彩缤纷,才使不同的生命或成为一捧泥土滋养鲜花,或成为一丝阳光普照生灵,或成为一座坐标导引方向,或成为一缕青烟悄然飘去在这偌大的没有遮挡的房子里,在这( A )的广宇之间,年将成为什么呢?在询问别人的时刻也同时问问自己。那么这就要看你怎样去抉择,怎样去感受,怎样去对待。你给了生活多少耕耘,生活就会赏赐你多少果实;你给了生活多少懒惰,生活也就会回敬你多少苦涩。独味生活,便也像嚼了一枚青橄榄,但也像吃了一块蜜糖。静静地伫立在自己的岸上,在这仅属于自己的空间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

12、己:别辜负了生活,别辜负了生活那么多无私的给予。有的人愧对了生活,那么他们将留给世界的是一声无奈的叹息。有的人深悟生活的含义,他们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拼搏、去奋斗、去进去。即使有一天,年龄的吃水线浸过了他们的船头,即使他们的身体瘦弱成一副坚硬的犁铧,仍然以耕耘的形象站立在人生的顶巅,站成旗帜,展示一生的, ( B ) 、催人奋发的经历。也许他们没有( C )的壮举,但他们在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生活过了,我们给予过了。这样,当人们以敬仰的目光寻找他们身后那深深浅浅而又装满苦涩的轨迹时,便是生活给了他们至高无上的无言的评语。朋友,你不想拥有这样的评语吗?你真想把你的躯壳连同名誉一同

13、带走么?如果还有一些恻隐之心,那么请别愧对生活,请别糟蹋生活!在你执著的奋进中勇敢地搏击风雨;在你前进的征途中不要把别人踩倒作为你高升的台阶;在你胜利的时刻不要忘掉同仁的鼓励。这才是堂堂正正的生活,这才是光明磊落的生活。20.根据上下文内容,将下列三个词语的序号填入下面 A、B、C 处,使句意通顺。 (3 分)耐人寻味 惊天动地 浩瀚无边A: B: C: 21.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义是什么?(3 分)22.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3 分)23.第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 分)24.怎样才算是堂堂正正的、光明磊落的生活?试用自己的话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4 分)四、 作

14、文(50 分)26.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言通顺,字数不得少于 600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一天天地成熟了,长大了。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从父母、老师、同学那里得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请将“ 给我的”补充完整作题目,写一篇文章,感情要真挚,材料要真实。课堂在学校里,在家里,在书本里,在大街的马路上,在森林里每个能学到有用知识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课堂。所以说,生活本身就是课堂。请以“课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班级: 学号: 姓名: 4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1.B 2. D 3. C 4. A 5. C 6. B 7.归雁洛阳边 半亩方塘一鉴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