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036932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一)科斯(R. Coase)的理论科斯的企业理论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企业边界是如何决定的?科斯认为,在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世界里,交易是没有摩擦的(即零交易费用) ,信息可以无成本地获得,从而任何交易都可以在市场上达成,根本不需要一个企业来协调各要素之间的交易,从而得出结论:企业要想出现,交易费用必须大于零,更进一步,因为企业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所以市场上交易成本高的活动就内化到企业中来了。企业为什么会节约交易费用呢?科斯认为,企业配置资源的特征是“权威”,这一点是不同于市场的,这点不同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配置资源的费用会低于市场,但这也是有限度的,

2、这个限度即企业的边界,其分析方法是一种边际分析法, “企业将倾向于扩展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注: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中文版) ,上海三联书店 1990 年版,第 10 页。 ) 。科斯将企业视为一个契约,企业是用一个长期契约替代市场上的一系列契约,值得一提的是,科斯也提到了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正是由于这种不完全性,所以企业契约才会赋予某个签约人以“权威” ,令其有权在一定限度内指挥其他人,不过科斯认为,既然企业是由各签约方在自愿的基础上签署的,从而“谁雇佣谁” 这个问题就变得不重要了,因此,他的理论没

3、有对企业内部产权分配问题进行论述(注:Coase, R., 1937, The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 1937(4).) 。(二)资产专用性理论威廉姆森(O. Williamson )用资产专用性理论来分析纵向一体化问题,即企业的边界问题。威廉姆森认为,由于某些投资只有用在某些地方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即具有资产专用性,这种投资会弱化投资方在投资完成后的谈判地位,因为,专用性投资有“拴住” 效应,投资方没有办法防止另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由于投资方会预期到这个结果,从而会减少投资。这样,由于契约无法达到完全规避签约方机会主义的完备程度,从而使得纵向一体化变得必要

4、。纵向一体化可以防止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从而节约了交易费用(注:Williamson, O., 1975,Markets and Hie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New York: The Free Press.) 。威廉姆森只是说,纵向一体化可以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但没有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什么时候才发生纵向一体化?当纵向一体化发生时,到底是谁一体化谁?格罗斯曼(S. Grossman)和哈特(O. Hart)对此作了回答。他们先将企业的所有权定义为“剩余控制权”,即企业契约是不完备的,谁能对契约中不完备的地方拥有决策权,谁就是雇

5、主,谁就有权获得企业产生的剩余收入。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纵向一体化虽然可以节约市场上机会主义带来的交易费用,但由于被一体化的一方失去对原来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也就损失了激励,会有效率损失,这是一体化带来的合并费用。纵向一体化到底是否发生,就取决于一体化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和带来的合并费用之间的比较,当前者大于后者时,纵向一体化就会发生。同理,谁一体化谁的问题也是取决于哪种方案可以节约更多的市场交易费用或者带来更少的合并费用,并且得出结论是,投资最重要的一方应该一体化其他方(注:Grossman and Hart, 1986,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6、A Theory of Vertical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 Economy, Vol. 94.) 。(三)间接定价理论张五常(S. Cheung )在另一个方向上发展了科斯企业替代市场的理论。他不认为企业不同于市场,也不认为企业会减少市场的机会主义。他认为,企业是一种契约,这种契约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签署的,而市场上的契约则是中间产品商签署的,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只不过是生产要素市场和中间产品市场之间的不同罢了,在中间产品市场上进行的是产品的直接定价,而在企业内部则是用企业的剩余权利来代替直接定价,是一种间接定价,只有当间接定价的

7、费用(一种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小于直接定价的费用(另一种市场上的交易费用)时,企业才会出现。企业的边界也是两种费用边际比较的结果。 (注:Cheung, S.,1983,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Economics, 26(1).)杨小凯(X. Yang)和黄有光(Ng, Y-K)进一步发展了张五常的理论,构建了一个分工与专业化的模型,这个模型本身既能说明自给自足、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也能说明企业内部的产权分配结构。举一个例子:假定经济社会中每人都可以生产两种产品衣服和生产衣服过程的管理知识,并且假定分工和专业

8、化可以提高生产率,交换会产生交易费用。这样,一共有四种生产方式可以选择:(1 )每个人自给自足,这时没有市场;(2)分工生产, 专门生产衣服的人简称为衣服专家,专门生产管理知识的人简称管理专家,但衣服专家和管理专家谁也不雇谁,即存在衣服和管理知识两个中间产品市场;(3)分工生产,并且衣服专家雇佣管理专家组成企业,存在一个提供管理劳动的要素市场和一个提供衣服的产品市场;(4)分工生产,同时管理专家雇佣衣服专家组成企业,存在一个提供生产衣服劳动的要素市场和一个提供衣服的产品市场。当市场交易费用大于专业化带来的生产率时,社会会选择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即方式(1) ) ,相反则会选择分工模式。在分工模

9、式中,当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小于要素市场时,则会选择独立生产模式(即方式(2) ) ,相反,则选择企业模式。在企业模式中,哪种要素更难监督,其贡献度更难测量,则将企业所有权赋予哪种要素所有者,上例中,由于管理知识比衣服更难监督,所以应将企业所有权赋予管理专家(即方式(4 ) ) (注:杨小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 , 经济研究1994 年第 7 期。 ) 。(四)团队理论阿尔钦(A. Alchian)和德姆塞茨(H. Demsetz)认识到了企业的生产性质,认识到要素之间的联合生产可以带来合作剩余,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团队理论。团队理论认为,团队中各个成员的贡献是难以测量的,每个成员都有偷

10、懒的动机,这样,就需要一个监督者,但谁来监督监督者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将其他成员的收入用合同固定化,然后赋予另一个人“剩余索取权” ,由于剩余索取权与团队总产出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所以这种产权安排是有效率的,团队理论进而定义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 (注:Alchian and Demsetz,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62).)团队理论经常被用来证明“资本(指非人力资本)雇佣劳动(包括人力资本) ”的逻辑。如霍姆

11、斯特姆(B. Holmstrom)和泰勒尔(J.Tirole)就强调将“剩余索取权”(即团队理论中的企业所有权)赋予边际产出最难测试的要素所有者,并且指出资本比劳动贡献更难观测,因此,应该是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注:Holmstrom and Tirole,1989, The Theory of the Firm, in Schmalensee, R. and R. Willing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orth Holland, 1989.) 。张维迎博士更进一步认为,应该将企业所有权赋予团队生产中作用最需要、边际贡献最难测度的

12、要素所有者,在企业中具备这个特征的要素是企业家才能,所以企业家应该拥有企业,但别的要素所有者怎样才能知道某人是一个企业家呢?这里,资本是一个显示信号,拥有资本多的人说明其经营能力强,并且具有抵押能力,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因此,拥有资本的人应该拥有企业,做老板,没有资本的人只能做雇员(注: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上海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 。(五)代理理论詹森(M. Jensen)和麦克林(W. Meckling)重点分析了企业中物质资本所有者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了监督成本、保证成本等概念。由于所有者与经理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所以经理的行为并不总是最大化所有

13、者的收益,因此,所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会监督经理,监督数量及质量受到监督成本的制约。同时,经理也会以某种方式作出某些承诺,保证自己会按照利于所有者的方式行事,因为不这样做的话,所有者可能会预期到经理的偷懒,进而降低对经理的支付。当然,保证也是有保证成本的,保证的效果也受到保证成本的制约。但是,无论怎样,所有者和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在经过监督和保证活动的调整以后,是当时条件下最利于所有者和经理的制度安排形式了(注:M. Jesen and W. Meckling, 1976: Thero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

14、nership Structure,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31): 305360.) 。尤金法马(E. Fama)进一步论证道,经理市场能够充分反映经理的业绩,并且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取决于其过去各期的表现,这样,经理市场就使得所有者和经理的目标函数趋于收敛,就不存在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而引起的效率问题了(注:E. Fama, 1980, Agency Problems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88).) 。哈特也证明, 只要市场上同时存

15、在经理控制和所有者控制两种类型的企业,并且所有者控制的企业足够的多,那么产品市场的竞争也会约束经理的偷懒行为(注:Hart, 1983, The Market Mechanismas an Incentive Schem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0, Fall.) 。沙夫斯坦(D. Scharfstein)则从证券市场的角度论证这一观点:证券的价格反映经理的经营业绩,股市一直存在着潜在的股票收购者或者叫做袭击者、恶意接管者,这种压力也迫使经理的目标函数向资本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近(注:Scharfstein, David, 1988, The Discipli

16、naryRole of Takeover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5, 185-199.) 。(六)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一反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的逻辑,主张企业内的产权安排应该“将所有权的权利和责任赋予那些控制关键资产的人,并且,它们将为那些投资于这些处于风险中的资产的集团提供某种保护”(注:玛格丽特M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 21 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89 页。 ) , “凡是能给企业带来损益或其利益受企业行为直接影响的行为人均有可能参与或影响企业所有权的分配”(注: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 , 经济研究1997 年第 7 期。 ) 。这种理论的关键思想是认为,利益与企业相关的主体是多元的,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经理、职工、社区、供应商、销售商等,这些主体的利益与企业绩效休戚相关,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理应给予他们所有权,才可以使责、权、利相一致,或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使“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