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墨渲 文档编号:31035702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65.00.2038DB 45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 45/ xxx2017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of Stemona tuberosa Lour.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7 年 11 月 10 日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45/ xxx2017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产地条件 .

2、25 种苗繁育技术 .26 栽培技术 .47 病虫害防治 .68 药材采收与加工 .69 质量控制 .610 包装、运输、贮藏 .611 生产档案 .6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培养基配方 .8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对叶百部生产档案记录表 .9DB45/ xxx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广西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向军、莫燕兰、蒋珍藕、苏钰琴、赖茂祥、盘飞兰、黄云峰。DB45/ xxx20171对叶

3、百部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叶百部 Stemona tuberosa Lour.的栽培生产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产地条件、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药材质量、包装、运输、贮藏、档案记录和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对叶百部主产区种苗繁育、人工种植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

4、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WM/T 2 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3术语和定义3.1对叶百部百部科(Stemonaceae)百部属(Stemona)植物对叶百部( Stemona tuberosa Lour.)。3.2对叶百部组培苗以对叶百部成年植株离体嫩茎为外植体,按组织培养无菌技术,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光温条件下,调节植物激素的配比,通过无菌芽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得到的完整小植株。3.3对叶百部继代苗选取生长势旺盛的初代无菌芽,调整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将植株进行切分后,快速诱导顶芽和腋芽的生长发育,繁殖出的用于扩

5、繁的无根苗体。3.4DB45/ xxx20172对叶百部组培瓶苗经植物组织培养繁殖,在培养瓶中达到移栽炼苗标准,即具有2条以上白根、4 cm高以上青绿色茎、2张以上完全绿叶的完整小植株。3.5对叶百部营养杯苗将获得的对叶百部组培生根瓶苗,在适宜光、温、湿条件下,大棚中炼苗,移栽于盛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中,经过一定时间培育出的可供大田定植的完整小植株。4产地条件4.1环境条件4.1.1空气应符合 GB 3095中环境空气质量的二级指标要求。4.1.2土壤应符合 GB 15618中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指标要求。4.1.3灌溉水应符合 GB 5084中农业灌溉水质量的二级指标要求。4.2气候条件4.2.

6、1温度对叶百部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为1824 的地区。4.2.2光照对叶百部适宜生长在日照时间长的环境。4.2.3水分和湿度对叶百部适宜生长在年降雨量1200mm,空气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在 60%80%的环境。4.2.4种植地条件海拔30 m1 600 m,年降雨量1200mm,年无霜期308 d,年平均温度1724,适宜在不积水的平地、缓坡地、山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种植。5种苗繁育技术5.1组培瓶苗培育技术5.1.1外植体取材DB45/ xxx20173在对叶百部种源基地,选择健壮、无病虫危害、性状遗传稳定的植株,于晴天的上午的9 h10 h

7、采集长20 cm30 cm的嫩茎,去叶后整齐装入保鲜袋内,按株系编号标识并封口,放入4 10 的低温保温容器内,密封带回组培室。5.1.2记录每份外植体材料按株系记录品种名称、种植地点、海拔高度、田间环境概况、取材时间、取材人等,建立信息档案,必要时进行全株拍照。5.1.3外植体消毒将对叶百部外植体材料冲洗干净,除去叶柄,剪切成3 cm5 cm带腋芽或顶芽的茎段,分别放入消毒瓶中,每瓶材料不超过瓶子容积的1/3。在超净工作台中,带上防护胶手套,向消毒瓶中加入0.1升汞溶液,带腋芽茎段振荡消毒6 min8 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以上。消毒药液可加“吐温80”等表面活性剂。5.1.4诱导培养

8、在超净工作台中,将灭菌好的对叶百部带腋芽茎段切成1 cm2 cm,用镊子夹起斜植入瓶中的固体诱导培养基(参见附录A.1)上,腋芽朝上,茎段尽量与培养基表面接触,拧紧瓶盖;按编号在培养瓶上做好标识,于暗室培养至外植体长出新芽;在接种3 d7 d后,清除真菌和细菌污染的芽体;待无菌芽长出1片以上功能叶时,每天光照8 h10 h,强度为2 000 Lx。培养间温度保持在24 28 。5.1.5继代培养选取生长势旺盛的对叶百部无菌芽,剪切成带腋芽或顶芽的茎段,以微扦插法转接入培养瓶中的固体继代培养基(参见附录A.2)上,于暗室培养5 d7 d至长出新芽,每天光照10 h,强度为2 000 Lx。培养间

9、温度保持在24 28 。5.1.6生根培养将继代培养无根苗剪切成带腋芽或顶芽的茎段,分别以微扦插法转接入培养瓶中的固体生根培养基(参见附录A.3)上,放入暗室培养5 d,清除污染苗。新芽长出 3cm 时,每天光照8 10h,。长出根系后温度保持在25,当苗高3cm 时,逐步降低培养间温度至20 ,再把苗移至大棚炼苗。5.2营养杯苗培育技术5.2.1大棚灭菌大棚炼苗7 d10 d 前密闭用熏蒸剂消毒处理。5.2.2营养杯的准备选取疏松、透气、透水、肥效好的泥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 8:2 比例充分拌匀成基质,装入营养杯,相互依靠整齐排放于苗床上。5.2.3移栽炼苗当年10月至翌年1月期间,将组

10、培瓶苗移入大棚,整齐摆放炼苗7 d15 d,用7090 遮阳网进行大棚遮阴。移栽前3 d 将瓶盖打开,用杀菌剂对小苗喷雾。移栽前1 d 向瓶苗内淋入适量的洁净水。DB45/ xxx20174用镊子夹住茎基部取出放入水盆中,清洗净根部黏附的培养基,移至营养杯栽种,并淋透定根水,以根不外露,根土密接,植株固定不倒为宜。5.3大棚育苗管理5.3.1温度控制棚内温度宜保持在15 30 ,最低不低于5 。温度过高时,将大棚边膜打开通风降温;温度过低时,启动加温设备。5.3.2湿度控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80,定植后的7 d 内苗床上的小拱棚保持密闭,基部叶片较干时应进行喷雾,此后逐渐多开口通风或使

11、用抽湿机降低湿度。5.3.3光照控制保持大棚薄膜的清洁,增加透光度。小苗长出新芽和新根前晴天要盖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小苗长出新芽和新根后揭去大棚遮阳网,延长光照时间。5.3.4水肥管理营养杯土湿度应保持在6080,当杯土干燥时,应及时喷淋水保湿。当小苗长出新芽时,喷施叶面肥;长出一片以上新叶时,分别淋施硼肥、钙肥一次;长出两片和三片以上新叶时,分别淋施硫酸钾复合肥一次。5.3.5苗期病虫害防治及时剔除死苗,按照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每隔10 d20 d 喷施杀菌剂一次,并根据发生病虫害的状况进行针对性防治。6栽培技术6.1开垦整地施基肥6.1.1开垦种植前,荒地应铲除地上

12、植被,火烧炼地,翻耕0.4 m以上深,水田应在作物收割后及时翻犁,曝晒土壤20 d30 d;已种植过块根类作物的园地,亩撒150 kg石灰消毒灭菌,解决连作障碍。机械耕地,机械扒平,撒施肥料,机械起畦。6.1.2基肥的制备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4-2013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规定。基肥使用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优质复合肥为辅。使用农家肥时必须充分腐熟才能使用,种植前30d以上,一次备足堆沤。农家肥的堆沤:按禽畜粪:磷肥=5:1:1的重量比例拌匀,淋湿润,以手握指缝见水为度,起堆后盖上黑色地膜,边缘用泥土压实堆沤。当粪堆中心温度达70左右时、堆沤达20d以上时进行翻堆,将上层翻于下层,边层翻于内层,翻堆次数视肥料腐熟度和细碎而定,加入生物菌种一同堆沤,能提高肥效、抑制有害菌。6.1.3整地施基肥DB45/ xxx201756.1.3.1穴施法将园地整成宽2m高0.3m的畦,畦长视地形而定。山地应横向整畦。畦与畦间隔 0.3m。按行距0.7m株距0.7m确定定植点,在定植点挖一个小坑,将充分腐熟的肥料 2kg放入坑中,用坑周围的土与之搅拌均匀,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