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象征意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13919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象征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象征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象征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象征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象征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象征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象征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春节一 春节的形成 (1)春节的历史沿革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富有特色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 “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 上禾下千”, 说文解字 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 ”小篆将“ 人” 字讹变为 “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 (陈初生金文常用词典

2、)我们知道,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主要靠渔猎和采摘野果生存,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始进入了农业种植和畜牧饲养的新时期。 “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 禾” 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 “年”字下面的“ 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 “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

3、续到今天。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才开始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 便于统计 ”,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 ,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 元旦”。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4、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原名“元旦” ,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 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2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 ,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 ;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说文解字中对“ 旦”字的解释为“ 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

5、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 正旦”。除夕是农历年腊月的最末一日,春节的前夜。旧时,又称“除日”、 “除夜”、 “岁除”、 “岁暮”、 “岁尽”、 “暮岁”,民间多俗呼“年三十” 或“大年三十”。在我国民间普遍重视次日,被成为“年关”。旧日,工商业者视端午、中秋、除夕为一年中之三大节关,每个节关都要结算帐目,而以除夕为最重要,要理清一年的来往帐,核实盈亏,规划来年。中国传统风俗,除夕与春节,时相接,俗相类,实为一个传统佳节。(2)春节形成的传说 春节的由来在民间存在着许多的传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下面三种传说是我们最常听见的。1,年兽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 的怪兽,

6、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 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 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

7、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 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 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 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 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 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 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 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

8、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3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 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熬年的传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

9、;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 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 年 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 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 年 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

10、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 年关 ,并且想出了一整套 过年关 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 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 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

11、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 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 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4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 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

12、来了。在诗经小雅 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 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 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 和拜年的风俗, 拜年 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 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

13、,所谓拜个晚年 。3,万年创建历法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

14、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谁知,刺客被卫5士发现,被当场缉拿。祖乙知后,惩处了阿衡,

15、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 ,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二 春节的习俗春节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春节民俗的存在,这一点,对于我们建立现代国家

16、制度也是有益的。春节的各项民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辞旧岁,迎新年。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礼义和民俗活动非常丰富,从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腊月二十三的祭社节,除夕守岁,初一 年,初五“破五”,初七“ 人日”,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间的各种民俗活动都和春节相关,人们通常把它们看做新年的一部分,换言之,广义的“春节”概念可以包括从腊八直到元宵节,避免烦琐,我在这简略评述除夕和正月初一的节庆活动。一春联,年画春联年画都起源于古代的驱鬼辟邪习俗,但是现代都发展为表达喜庆,吉祥的意愿的民间艺术,春联出现于唐代,敦煌卷子中记录了开元十一年的一些春联,例如:“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等等。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春节到了,家家户户贴春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