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00417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日齐山登高专题导语 随着晚唐政权的进一步衰落,哀婉和衰飒的气氛笼罩着晚唐诗歌。他们更多吟咏的是三类题材:历史、自然、爱情。对历史的追怀是对现实的喟叹,对自然的眷念是对人世的疲倦,对爱情的寻求是对个人心灵的抚慰。不过,晚唐诗人更倾心尽力于诗歌,他们以近体诗为主要形式,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因此,学习本专题,主要是学习“小李杜”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他们二人的诗风,能就李之无题诗或杜之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李诗善用意象和典故的特点,对杜诗九日齐山登高可抓住诸多虚字来赏析。一、诗人

2、名片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唐诗人。入仕后官至中书舍人。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他曾写原十六了 、 罪言等军事论文。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 ,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 、 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的批评。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 、 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 、 泊秦淮 、 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由于国势已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

3、志着文赋的形成。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二、诗词故事杜牧的浪漫故事杜牧及第后在宣州刺史沈侍师幕下做幕僚。他听说湖州(今浙江)一带风景优美,而且美女如云,便去游玩。湖州刺史特地为他举行了一场龙舟大赛,引逗全城姑娘都出来观看。杜牧看了,直到傍晚,才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是“真国色也” 。于是,杜牧当下就托人前去求婚,相约十年后到这里做刺史时再来娶她。不久杜牧就离开了湖州,这一走就是十四年。过了十四年,杜牧才回到湖州做刺史。到任后,马上派人去找这个姑娘。找到后才发现,姑娘已在三年前嫁人,并已有了两个孩子。杜牧大为惆怅,写了一首怅别诗:自去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

4、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三、文题背景1本诗是杜牧在池州时的作品。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旧俗这一天人们登高喝菊花酒。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今安徽省贵池县)东南。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九月调任刺史,会昌六年九月离任。会昌五年,杜牧与其友张祜,登齐山共度重阳,写下了九日齐山登高 ,其友张祜以诗和之。时年杜牧 43 岁。2杜牧这首诗,后世人们在经池州或游齐山时唱和,赞叹。如宋代吴仲复齐山诗:却自牧之赋诗后,每逢秋至菊含情。一首律诗,引得后世人唱和、赞叹,诗史上少有。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江涵/秋影/雁/初 ,与客/携壶/上/翠 。飞 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

5、/须插/满头/ 。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 。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 。衣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杜牧在这首登高诗中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一说抑郁之思以旷达书之)二、悟读,诗情画境秋高气爽,天边一行飞雁。江水清澈,微微摇荡,江中映着两岸秋山和空中的飞雁,还有一抹飘忽的白云。面对着秋天的水光山色,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天气渐热,离期相近,不久此地再无君矣。虽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若终有夜雨春韭,新炊黄粱,亦为一幸,且请宽怀。三、品读,鉴赏评析1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两句的含意

6、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两句意思是: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高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里诗人是想用偶然的开心、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于心中的郁闷,但郁闷是仍旧存在着的,而落晖也毕竟在眼前。2.有人认为诗中的旷达语与愤激之情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答案其实并不矛盾,诗人表面的旷达超然,是在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和感慨。3把该诗与杜甫登高诗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答案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总体的感情基调是抑郁的。杜牧在登

7、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感情。一方面,诗人兴致盎然地与朋友登高赏秋,面对美丽的水光山色,满面笑容地饮酒插花;另一方面,诗人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掩饰长期郁积在内心的苦闷, “须插” 、 “但将” 、 “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雁 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 米岸莓苔。注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极为关注。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菰:多年生草本植物。(1)首联从哪几个方面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从情态、环境、动作到声音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天地,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的抒情手法时说, “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案不同意。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诗中的早雁是被外虏冲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边民形象,本诗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关切和同情。(不可答“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