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隋唐宋试题最终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01140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隋唐宋试题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史隋唐宋试题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史隋唐宋试题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史隋唐宋试题最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史隋唐宋试题最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隋唐宋试题最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隋唐宋试题最终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试题:隋唐宋部分一、名词解释:1、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以陈寅恪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遵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书中纠正了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绝无功业之说。列举史实,证述遵在东晋初年,团结江东境内诸政治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北方盛强胡族之侵略。本书包含了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种族与文化的界定、胡化汉化的实

2、质等问题的高标卓识。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本不是为西域史立论,然通观各篇,与西域史研究有关的考索和证述却比比皆是,无处不在。无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彩阐释,还是“在文化不在种族”的独到见地,对西域史研究来说都堪称经典。2、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六官制,建立三省六部的中央官制。朝廷的主要职掌在三省六部。三省即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则指尚书省下设的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刑部)、度支(后改户部)、工部共六个朝政机构。三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彼此各有所职,分掌国家大政。内史长官为内史令,副长官为内史侍郎;门下省长官为纳言,副长官为门下侍郎。内史、门下二省设在宫内,主管皇帝生活起居和

3、宫廷保卫,其亦有谏诤及匡正皇帝过失之责。尚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仆射,是朝政的总管。尚书省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分别掌管国家日常行政,并参议朝政。除此以外,中央官制内另有较次要的秘书省、内侍省分掌政务,另又有御史台作为朝廷的监察机构。此外还有十一寺作为朝廷事务的执行机构。隋唐以后各朝官制名称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仍沿隋制。3、隋唐科举制隋唐两代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分科举人”而得名。科举制度始创于隋,而完备于唐。隋唐以前以选举为主,重德望,次才学;隋唐以后以考举为主,全凭科试成绩录用人才。隋文帝时废九品中正制,开皇十八年(598 年)诏以“忠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士。炀帝大业三年(607 年)诏立

4、十科举士,大业五年又诏立四科,并正式置进士、明经二科,实行试策取士、分科举士与考试相结合,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唐代科举之法,多循隋制,且更趋完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常科为岁举之常选科目,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六科,还有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武举诸科。六科之中,以明经、进士二科最盛,制度也较详细。仅明经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科。秀才科取士较严格,又规定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故自贞观之后,无形废止。唐代以明经得人最多,而以进士为最重。制科为天子自诏,以待非常之才。其名目繁多,大致可归为七类:文类约十五科,武类约八科,吏治类约八

5、科,长才类约五科,不遇类约九科,儒学类约六科,贤良忠直类约八科。这些科非常设,因人而异,废置无常。考生来源有三:一、学校出身的称“生徒”,二、地方州县考选的称“乡贡”,三、由天子诏举的称“制举” 。生徒和乡贡为常科考生,制举为制科考生。经考试生徒由国子监祭酒挑选,乡贡由长史挑选,送至尚书省下的礼部参加“省试” 。省试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另有诗、赋、论、策的写作,各科要求不一。考试方法分为帖经试法、墨义试法、策问试法、诗赋试法。省试在京城举行,考生须先往户部报到,户部阅后送经礼部考试。取中者按等级给予及第、出身资格。还须再经吏部考试,吏部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

6、之宏辞,试判三条为拔萃,中者即授官。授官品位,依据常科科目的等级不同而有所分别。唐代重视科举,规定:曾为官司科罚,曾任州县小吏,贡举非其人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举送官停任,考试官贬黜,甚至以罪论,旨在保证科举制度的推行。4、 唐律疏议法典名。唐初,损益隋律,制定唐律,于高祖武德七年(624)颁布之。太宗贞观元年(627)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加以修订,对绞刑、肉刑施以宽简。宽绞刑五十条,以断趾相代;宽肉刑,代之以役、流。贞观十一年(637)颁布之。高宗时又对贞观律逐条加以解释,于永徽四年(653)完成,称“永徽律疏” 、后世又称唐律疏议,简称“唐律” 。是我国现在保存的最早的、最完备的古代法

7、典。其“律”与“疏”同具法律效力。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分为笞、杖、徒、流、死五刑。笞刑五等,打十至五十下;杖刑五等,打六十到一百下;徒刑五等,一年到三年;流刑三等,二千里至三千里;死刑二等,绞和斩。唐代中、后期,政治腐败,官吏滥法,量刑不依法、法外施恶刑之事比比皆是。5、永贞新唐朝后期宦官专政, “永贞新”是一场反宦官集团的新运动。永贞元年,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韦执宜、韩泰、韩晔、陈谏、凌淮、程异等进行改。除官吏在正税以外的进奉,罢去宦官扰民的宫市和五坊小儿,并准备夺去宦官手中的兵权。可惜计划被视破,宦官首领俱文珍逼顺宗退位,二王被贬逐,柳宗元等被贬为边州司马,新失

8、败。历史上也称作“二王八司马事件” 6、甘露之变唐文宗即位后,深恶宦官专权乱政,乃以李训为宰相,以郑注为凤翔节度使,谋内外结合而除之。大和九年(835)十一月,李训、舒元舆与金吾将军韩约、河东节度使王璠、邠宁节度使郭行余、御史中丞李孝本等合谋,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为名,诱使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等往视,但被宦官发觉,仇士良等人立劫文帝入宫,封闭宫门,发禁兵五百人,杀死金吾吏卒六百余人,诸司吏卒及民酤贩死者,又千余人。宰相舒元舆、王涯、李训、贾餗及王璠、郭行余、郑注等皆被执杀,妻女不死者皆被没为官婢。朝列几为之一空,宦官更为专横,文宗郁郁而死。 7、输籍定样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

9、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开皇五年(公元 585 年)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应纳税额,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8、江东犁唐代创制的一种犁。又称曲辕犁。它由铁制的犁镵,犁壁和由木制的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盘等 11 个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各有其特殊的功能和合理的形式。如犁壁在犁镵之上,形成一个曲面复合装置,用来起土翻土;犁箭和犁评系调节耕

10、地深浅的装置,通过犁梢则可掌握宽窄。唐代陆龟蒙的耒耜经详细记述了它们的部件、尺寸和作用。唐以前的犁是直辕,犁架庞大笨重,调节耕地深浅设备不完善。曲辕犁犁架小,轻便灵活、能调节深浅,改变了二牛抬杠的牵引方法,节省了畜力,提高了耕地效率。整个耕犁已相当完备、先进,是中国耕犁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典型。中国耕犁到唐代基本定型。9、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以神童任太子正字,名震一时。天宝年间,历任度支郎中、彭原太守、河南尹、户部侍郎、御史中丞等职。唐代宗时,又为京兆尹、户部侍郎、领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使。曾兴复漕运,每年转输关东粟米四十万斛,此后,关中虽遭水旱之灾,物价

11、稳定。又改盐政,使盐税从六十万缗增至六百万缗。在各道设置巡院,又推行常平之法,贵卖贱买,用以平抑各地物价。他理财二十余年,卓有成效。德宗即位初,被杨炎诬陷而死。10、禅宗隋唐时期形成的主要佛教宗派之一,唐中叶之后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佛教宗派。禅宗又名佛心宗。禅宗不是汉传佛教,是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汉族佛教。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11、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又名西域行传 、 玄奘行传

12、 、 玄奘别传等。唐高僧玄奘根据太宗李世民旨意口述,弟子辩机整理记录而成。该书共 12 卷,将玄奘西行印度的 10 多年旅游生活中,所经历的 110 个国家和传闻的 28 个国家和地区分类记叙,包括历史沿、地理区划、民族源流、物产风俗、宗教信仰、历史传闻、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内容广博,记述详细准确,是研究中亚细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古代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黄河文化与中亚、南亚交往的重要文献资料,为世界各国学术界所重视,19 世纪就有法、英译本,20世纪又有英文重译本问世,日本人作过注释,清丁谦着有大唐西域记考证 。12、羁縻州唐朝在少数民族部落游牧地区设立的民族机构,近似

13、于现代的“自治州” 。“羁縻”是“牵连”的意思。 “羁縻州”的含义是这个少数民族部落地区的民政机构与唐朝中央政府有着比较松散的牵连关系。唐朝以该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为该州的长官刺史,赐给他一个中央政府内相应的官号,让其统管该部落的事务,定期向主管的上级单位报告,向朝廷进行象征性的贡献。例如贞观二十年(公元 646 年),九姓铁勒中的仆骨部落归附于唐朝,唐太宗即在其地设立羁縻州,名叫金微州,以其首领歌滥拔延为刺史,赐给他“右武卫大将军”的官号,属于燕然都护府管辖。13、 通典唐杜佑撰,二百卷。书成于贞元十七年(801) 。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史,始于传说中唐天宝末,间及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分为

14、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各冠总论,下系子目,凡有一千五百八十四条,正文约一百七十万字,注文约二十万字。取材博综古今,广采群经、诸史、地志,汉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国史、实录、档案、诏诰文书、政令法规、大事记、 大唐开元礼及私家著述等,皆按时间顺序分类纂次。各典于历代制度多究其原本,明其始末,并引前人议论,参以己见,见其得失,其中以食货、职官、边防各典较为精到。为中国典制文化专史的首创之作,对后世史书编纂影响甚巨。内容略古详今,唐代部分约居全书的四分之一,多属原始数据,其价值不在唐六典 、 唐会要等书之下。惟记事偶有遗漏,兵典叙兵法而不载兵制,礼典一门竟全书之半,于体例殊

15、未允当。亦已窜入宪宗朝数事。书约初刊于北宋。14、周世宗即柴荣。后周皇帝。也称柴世宗,公元 954959 年在位。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郭威妻柴皇后兄子,幼从柴氏养于郭威家;柴后无子,郭威以为子。郭威任后汉枢密使,他任左监门卫大将军。郭威镇天雄,他领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干佑三年(950 年)郭威代汉自立,任他为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广顺三年(953 年)枢密使王竣被杀,他得任开封府尹,封晋王。显德元年(954 年)郭威死,他继位。次年大毁佛寺,下令拆除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所;毁天下铜佛像铸钱。在位五六年间,曾延请儒学人才,考订制度,改内政,鼓励生产。从显德三年至显德五

16、年,多次率军南征,取南唐江淮十四州;攻蜀,取后蜀阶、秦、成、凤四州;又率军北伐,取莫、瀛、易三州。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5、赵普赵普(922 年992 年) ,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960 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 年) ,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992 年七月因病辞世,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 ,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 年) ,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16、主户客户宋代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两大类。凡在乡村有土地、产业者,称为乡村主户;在城镇有房宅、产业者,称为坊郭主户。乡村主户依所占田产多寡分为五等,其中第一、二、三等户称为乡村上户,四、五等户为下户。一、二等户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产业,是地主;三等户中有拥有较多土地、产业的中小地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富裕农民;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