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997845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级第七单元 25 课伯牙绝弦作者及工作单位 林燕霞 梧州市大塘小学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 77 字,5 句话。1 句为起,2、3、4 句顺承而下,5 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

2、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情分析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

3、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

4、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2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3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4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5师小结: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6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

5、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学生说词: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学生读。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二、初读课文三、读懂课文内容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指名读。4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

6、上读流畅。1理解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2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5引导理解知己。6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齐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学生说理解。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

7、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生与生的交流。生与生的交流。学生感情朗读此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生:表面的。肤浅的。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7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8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10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

8、不懂的可以交流。11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12质疑:前面的两个“善” 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13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还可以怎么说?14 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生: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说话练习: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就不懂之处交流。学生交流。学生解疑。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

9、害!学生赞叹“善哉”,理解“善哉” 表赞叹的意思。文的方法。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四、品味知音之情(一)何为知音赞叹。15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3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

10、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学生就钟子期赞叹的语句交流。学生有感情品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生:还会表现鸟语花香的、秋天落叶满地、无边无际的蓝天、春天繁花似锦、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秋风习习、霞光灼灼、春天杨柳依依、春雨绵绵、诗情画意般、鸟在枝头歌唱、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

11、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二)相遇知音赞叹?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1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2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发出呼吸,他在呼吸什么?3终于有一天,

12、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的学生多形式有感情地诵读 24 句。生:伯牙一定是很忧郁、很失望,充满渴望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是怎样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个跟他心有灵犀的人!生: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处啊?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生:很快乐的,一定要在音乐事业上走得更远,一定要有成就,是钟子期带给他的希望。(三)知音之死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4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

13、和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的知音吗?5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子期死,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生:我觉得不只是音乐方面的知音,他们已经是一对生活上的知音。生:我觉得钟子期和俞伯牙不仅是音乐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为钟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声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关心俞伯牙,所以我觉得他们是生命中的知音。再读课文 14 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学生读。生: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钟子期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终身不复鼓了。生:我觉得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非常深刻

14、的友谊,子期死后,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来作他的知音了。生:因为只有子期才能听懂伯牙的心声,听懂伯牙心中在想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五、深悟知音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什么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3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4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

15、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生: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断绝希望和向往。生:断绝前途。生:断绝音乐。生:断绝心灵。生:向世人宣告他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请再读这句话。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

16、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六、作业: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学生欣赏:高山流水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板书设计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25伯牙绝弦 知音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学生自我评价表评 价 等 级 评价目的评 价 内 容 优(5)良(4)中(3)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