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商住楼设计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2248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商住楼设计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层商住楼设计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层商住楼设计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层商住楼设计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层商住楼设计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层商住楼设计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商住楼设计文献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综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 别:土木工程专业(I)专业班级:土木工程 6 班 姓 名:蔡金山指导教师:李旭红、李峰、柯达峰摘要:建筑设计是主要通过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及细部的处理来实现的。在完成初步的建筑方案后,进行结构布置,在布置时,通过对已建建筑的观察,同时主要地根据所学的结构布置的基本方法,进行结构布置,同时与文献中所写的设计相比较,进而优化自己的方案,以达到结构的合理性。结构设计服务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时通过对建筑进行合理的结构布局,在不影响建筑的使用性能及建筑外观造型的条件下,使建筑整体布局合理。关键词:高层商住楼;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绘图标准了解建筑构造知识,进行建筑设计建筑

2、设计是主要通过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及细部的处理来实现的。在本设计中,首先应获得设计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参考文献的查阅,对建筑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所学的建筑构造等知识,对建筑进行细部处理。在建筑及结构设计时,尽可能地考虑新的建筑和结构形式的应用,如使用新型的墙面材料或运用新型的结构材料,使建筑及结构更好地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达到符合经济合理的目的。在建筑及结构设计的同时,不能离开对规范规程的阅读,只有对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以达到最合理的建筑及结构布局。设计首先在满足规划、规范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用地和周围环境来确定平面形状,尽可能做到为住户争取好的朝向

3、和通风,并考虑其功能的合理性,做到交通流畅,避免各种人流互相干扰。人流频密的商场门前,最好有适当的人流集散,过渡的广场和空间。高层商住楼大多处在城市中心地段,又有较高大的体量,因此对城市景观影响很大。在立面设计时,应注重建筑的人体尺度,精心处理好高层建筑的顶部与底部,通过裙房和主体的轮廓线处理,可适当改变住宅建筑的风格,避免平淡,打破千篇一律。另外还应重视细部设计,优秀的设计就其建筑外部而言,不仅要着力于其环境、体量,还应有合理的细部来完善,通过细腻丰富的细部增强建筑物的整体表现力,使建筑具有亲切感、人情味。满足使用要求前提,进行建筑采光及节能设计这是商住楼设计的根本。一般由不同户型住宅平面与

4、交通核心筒组成。平面形状一般根据所用地块位置和周围环境,地块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最基本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每层由 4 户到 8 户。住宅的户型的每户面积一般是根据开发商进行市场调查后定位的。具体到每块地、某幢楼的销售对象可能比较单一。交通核心筒受标准层户数的影响较大,主要有位于标准层中心位置的中心核和位于标准层平面一侧的偏心核两种形式。高层住宅设计中,常采用将电梯、楼梯间、公共走道及设备管道井等功能房间集中组合成一个平面核心体,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使两个方向的结构刚度基本相等,再加之平面中心有数台电梯井和楼梯间形成内筒,对结构抗侧向力极为有利,同时有较短的公用走道。它的形体随着整体

5、造型变化,为了在建筑采光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天然光,创造良好光环境和节约能源, (根据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01 )将电梯间、楼梯间及公用走道安排得当,争取自然通风就能减少通风设备投资,节省照明和设备用电、运行费用开支,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结合建筑形式,进行结构设计结构布置进行结构设计,通过计算,设计计算各种构件的截面尺寸及配筋,通过计算满足结构受力要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在抗震设计中,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

6、力、刚度和延性。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混凝土结构(包括钢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 ,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一般采用框架或剪力墙结构,国内更多的偏于采用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可以避免在室内空间中出现柱子和大梁,不过剪力墙结构也要考虑尽可能做成大空间,内部用轻墙间隔,便于住户按家庭人口多少和使用要求去装修。剪力墙结构在下到多层裙房时,视情况设结构转换层(与设备转换层合用) 。按照标准层平面安排支撑梁柱布局,如使用上不需要转换,也可使剪力墙直通到底,以节约投资。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以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除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

7、B 50009 2001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的规定,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均按本规范规定,其所适用设计基准期为 50 年。在建筑抗震设计时候,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本工程设计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

8、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福州地区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其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除应符合该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在进行基础设计时,为了桩基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严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94 。在计算中所采用的地质土分类按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执行;荷载取值按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执行;混凝土桩和承台的截面计算按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钢桩的截面计算按

9、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执行。对于特殊土地区的桩基、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基,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执行。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其他内容,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设计中根据福州地质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案。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统一制图规则,保证绘图质量在完成所有的结构设计后,进入制图阶段,在制图过程中统一建筑结构专业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

10、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制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在制图时,应根据所绘制图样的复杂程度及比例大小,选用适当的基本线宽 b 及相应的线宽组。线宽系列应按照统一标准中的规定选用,本标准不再重复列出。线宽的比例是根据统一标准中的规定编制的。细线宽比例作了修改。增加了双长点画细线的用途,也增加了部分线型的用途。一般用途栏规定了各种线型、线宽的基本用途。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线型、线宽的用途全部作出规定,绘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线型及相应的线宽。为绘

11、图和施工方便,结构构件用代号来表示。代号后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同一种构件的型号及顺序号,连续编排。顺序号不带下角标。这种表示方法简单、明确,早已被许多绘图人员广泛使用。如当前被使用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标准图集中,在同一楼层中,当梁的跨度、荷载、断面、配筋支座条件等均相同时,则可编制同一梁号。严格按照规范作出整个结构设计的建筑图和施工图。个人心得通过毕业设计,对高层商住楼设计中的总图设计、立面造型、细部处理、环境设计及结构设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巩固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设计,使得自己有了设计方面的初步知识,提高了自己独立进行小型建筑设计的能力。通过设计过

12、程,还使得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设计时,通常会碰到许多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地去学习,参考已建建筑,学习使用文献资料,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应用于设计中。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学习、掌握和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建筑设计的方法,获得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参考文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01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5.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科研究院主编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3、(GB5010-200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10)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94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条文说明 GB/T 5010520011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0112. Aitcin, P. C.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New York, NY: E & FN Spon 1998.13. Billington, D. P. Thin Shell Concrete Structure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1982.14. Williams, A.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and Bridges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5.15.周果行. 房屋结构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