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学低中年段学生数学计算中的所谓“粗心问题”过过招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72097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小学低中年段学生数学计算中的所谓“粗心问题”过过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与小学低中年段学生数学计算中的所谓“粗心问题”过过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与小学低中年段学生数学计算中的所谓“粗心问题”过过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与小学低中年段学生数学计算中的所谓“粗心问题”过过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与小学低中年段学生数学计算中的所谓“粗心问题”过过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小学低中年段学生数学计算中的所谓“粗心问题”过过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小学低中年段学生数学计算中的所谓“粗心问题”过过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小学低中年段学生数学计算中的所谓“粗心问题”过过招G623.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计算能力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执教以来,低年段的学生在计算并不尽如人意,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也是比比皆是。让教师痛心的是:由于计算错误,出现个别学生的数学成绩落后,并且直接阻碍了其它数学知识的学习。 痛心的同时,反思学生的错误: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符号,就是漏写符号;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

2、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算成了除法;甚至有的错误是无法理解的错误。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却不能简单的将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都归为“粗心” ,其实学生的“粗心大意”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当学生因为的心理因素出现各种各样计算错误,教师该如何应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教师试图纠正学生常常出现的计算错误的这场博弈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出招,出管用招,甚至出奇招来与学生计算错误中暴露的所谓的“计算粗心”过招。 一、见招拆招,出对应招 学生出招感知粗略 如 36+9 看做 63+9 549 看做 54-9 错因剖析:由于年纪小,低年段的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

3、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的,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外在的现象,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常常是感知不全面、不精细、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 教师出对应招强化首次感知 在教学中,强化首次感知,正所谓,先入为主,在学生最先接触这些易错内容时就为学生提供准确、鲜明、生动的首次感知材料,对那些容易混淆造成视觉错觉的数字与符号,如“6”和“9” , “+”与“”等,在初次教学时就要提醒学生予以充分注意,提高一次感知到位的目的。 二、见招拆招,出管用招 学生出招注意失调 例如:8-8 和 88 的计算,学生都能计算正确,但是把两题合起来,变成

4、 8-88,错误率就会大增。 错因剖析: 低年段的小学生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特点是不稳定,不持久、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生既要看,又要算,还要写,需要经常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由于低年段的学生注意力所顾忌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 教师出管用招培养有意注意 注意失调的错误多是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且注意的品质较差,而作为学生,总有一些让其不感兴趣而又非做不可的作业。为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要求学生计

5、算时,从审题、到计算、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希望,玩东玩西。从早先的一两分钟开始,到能坚持五六分钟,十分钟,到二十分钟,渐渐锻炼学生有意注意的意识。 三、见招拆招,多出奇招 学生出招思维定势 如学生的初学小数乘法计算,许多学生易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列竖式时把小数点对其,而不是末位对齐,导致计算出错。再如,受小学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计算方法的影响,确定积的小数点时也会对齐小数点。 错因剖析:思维定势可以使学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与旧知识类似的问题,但是连续用用类似的旧知识,则会强化定势,形成思维上的障碍,使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而产生消极影响。消极思维定式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运算概念、法则、

6、性质的正确理解,导致计算出错。 教师多出奇招防止定势干扰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那里容易糊涂,就把容易糊涂的问题专门提出来,放大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时,教师要把所学的新知跟与它相联系的旧知进行比较,以突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异点和相同点,有利于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去,使原有知识得到完善和发展,有效防止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在教学时,教师还要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避免刻板、机械、单一的练习,提高解题思路的灵活性。小学数学中的许多计算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到负迁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几种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知,加以辨别,让学生在辨析中明

7、确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积极预防消极的思维定势。如:同组计算练习 36+9,36-9,369,帮助学生在对比中,克服感知粗略的问题。 四、见招拆招,出致胜招 学生出招情感态度 如 12581258,直接原式=11=1。 ?e 因剖析:学生的情绪、做题时的态度容易导致计算错误。当计算数目小,算式简单时,学生往往处于放松的“轻敌”思想,造成计算错误;当计算数目大、算式繁琐时,学生烦躁不安也容易导致计算错误;还有的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会突然“卡壳”形成暂时性遗忘;还有的孩子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以上的错误背后往往是学生检查习惯的缺失。 教师出制胜招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

8、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贻害无穷,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发生计算错误,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为了让学生养成喜欢、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在计算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到四点:坚持计算练习,定期反馈,对认真计算的孩子给与必要的奖励(包括要求学生在草稿上所写的竖式也要条理清楚) ;看清数据、运算符号,明确运算法则;想算式的特点,思考可否利用运算规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教师遇到学生计算的错例,不要简单归结为学生“粗心”与“马虎” ,应该深入探究错误根源,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注意寻找心理对策,坚持 不懈地训练,运用不同策略与招数与学生的错误斗一斗,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简介: 叶竞(1978-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南京,学位:本科,职称:一级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