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1643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赵文华高陌乡郎井小学2009年 4月 13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高陌乡郎井小学 赵文华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理论依据】 依据新

2、课标理念: 义务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针对“空间与图形”,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放到实践应用中去检验。

3、体验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主体性、过程性、交往性、反思性,个性化以及建构式特征的学习方式。依据“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特定的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实际问题解决,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几何知识具有

4、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下基础。【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也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

5、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使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情感目标: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6、念。五、教学方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六、教学过程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出示课件: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彩色的平面图形立刻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

7、,此时,我话锋一转:“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图形,它们是由什么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因势利导,不仅使学生回顾了旧知,又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进而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

8、,让学生在“做”中交流、“做”中体验、“做”中探究。因为孩子们急于了解立体图形,所以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我适时地向他们介绍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随后,我又请孩子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一做中,感知长方体;在学生互相争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中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再通过电脑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认识,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很好的把握了教学重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后,验证自己的观察。验证的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使学生的个性得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利用学习

9、的迁移,学生自学,得出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在习题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其真正价值。”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我取材于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呈现高潮迭起的局面。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七、板书设计。这节课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朗、突出重点,抓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很容易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总之,本课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出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节课

10、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整节课的教学,我和我的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得了发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了成功!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倒数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简析这节课的课题是认识倒数,是一节新授课。认识倒数是冀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的最后一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较熟练地找出一个数(0 除外)的倒数。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1、,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教学进度、在教学中,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二、教材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否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效率的提高。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较熟练地找出一个数(0 除外)的倒数。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再加以适当的练习,求一个数(0 除外)的倒数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对于倒数的意义来说,表面上看起简单,即乘积是 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把“互

12、为”两个字丢掉,例如 3/4和 4/3,应该说成 3/4和 4/3互为倒数,而部分同学会说成 3/4是倒数,4/3 也是倒数,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倒数的意义,必须抓住关键词互为化抽象为形象,因此准确透彻地理解倒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说教学目标一节课,只有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只有准确、理解了互为倒数的含义才能初步引导学生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了第一个目标,知识目标即: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较熟练地找出一个数(0 除外)的倒数。2、能力目标要使学

13、生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较熟练地找出一个数(0 除外)的倒数,学生就必须通过分析、比较、抽象等思维过程。因此确定了第二个目标能力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制定第三个目标情感目标即: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认识倒数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说教学思路】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陈地,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启发、诱导,合作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

14、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整个教学过程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与合作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诱思探究教学的新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究应用提高交流评价。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利用找生活中的朋友,不但拉近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新知的联系,而且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在教学互为倒数的含义时,通过猜字游戏和找规律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从而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课堂练习时,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快

15、乐的复习巩固本课内容,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学生参与,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使学生获得探索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愿意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听取、交流、观察的能力。最后利用课外拓展作业,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发散思维的能力,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大目的。【说教法】依据概念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参与学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2、自主探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

16、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我认为这里所说的“ 发现”其实就是儿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体验而对数学知识进行的再创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进行“再创造” 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中学到学习、探索的方法尝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说学法】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和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多次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学生对比、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数学的学习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有次序、有重点的观察,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总结出要学的知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质疑问难,通过练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活泼主动,更好地长知识、长智慧、肯学、会学、学会。四、说教具、学具准备准备合适的教具和学具,将会对一节课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