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和谐与助人自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1613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社会和谐与助人自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社会和谐与助人自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社会和谐与助人自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社会和谐与助人自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社会和谐与助人自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社会和谐与助人自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社会和谐与助人自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社会和谐与助人自助陆兰珍摘 要:儒家礼记 礼运大同篇中提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支撑着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劳动动力,社会工作者的核心思想助人自助是我本次论文的主导思想,以下我将论述助人自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助人自助。关键字:助人自助;社会工作;爱;社会和谐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不菲的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

2、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多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 ”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2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一、社工之理

3、念助人自助最早提出社会福利概念的是 19 世纪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他为改善当时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福利条件做了大量工作,对此恩格斯曾经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在英国所发生的一切为工人阶级谋福利的社会运动及其一切实际成就都是和欧文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但总的说来,西方社会工作的兴起渊源于慈善工作,它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在本世纪初起步的,早在二十年代燕京大学就已设有讲授社会服务工作的课程。助人自助,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也可把它当成一个概念。如果从整体发展角度讲,它既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助人,可

4、以包括任何有助于社会、有助于他人的行为。其一,助人自助,帮助他人寻找自信,帮助他们通过实现自我的转变从而重新走上社会的正轨,使案主从“由人助”转向“自助” 。在现今社会上有许多弱势群体,例如,城市失业者家庭经济困难、精神压力沉重,失依老年人不能得到合适的照顾,残疾人的利益被忽视,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受歧视等,这些问题需要细致、系统和持续的服务。社会工作者以其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在帮助他们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传达各类的信息,辅导弱势群体身心发展,实现“自助” 。3其二,义工在帮助案主的过程中,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案主,义工实现自我的价值,获得尊重以及

5、快乐,实现“自助”内涵。从心理角度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其中就有理想的实现、自身价值体现的需求。一个人只有与社会、与他人相互作用,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满足被别人尊重的心理。所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不仅能从中获得友谊、信赖,还能真正获得好评、尊重,并且从中享受人生的乐趣。社会工作者秉承着“助人自助”的原则,尊重受助者的意愿,不越俎代庖,不搞一相情愿的服务,注重平等相待、启发互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运用专业方法使受助者发挥潜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二、助人自助的重要性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展转几何,已从最初的慈善

6、捐助到现在成为一门科学、一个职业与专业,它的存在基于社会问题的存在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渐冷漠、残疾人问题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增进个人福祉、促进社会进步是社工的基本目标。社会和谐离不开社工们的付出,而社工的一切工作中心也离不开“助人自助”的精神要素。助人自助、案主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强调尊重人、相信人、平等待人,是对人文精神的高扬和有效落实。与其他助人服务单方面施与以及被动接受的情况相比,社会工作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崇4尚以人为本的特点。矿难,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屡发频发的事件。在市场需求剧增、丰厚利润刺激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庇护下,不法私营煤矿主只管多产煤,不顾矿工的生命安全,常造成坑道塌陷、瓦斯爆

7、炸、冒顶淹水等导致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而事故发生后,如何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遇难矿工家属的安抚?此时,社会工作者受命于政府及相关机构之派遣,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得以及时发挥。面对矿难事故惨景以及痛不欲生的矿工家属,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下,或许某些家庭更是失去了家庭经济来源,许多家庭甚至只剩下年幼的和年长的,在精神压力以及经济压力双重打击下,难以面对现实。社工的介入,感受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要以所学专业知识帮助这些家属度过难关。社工们深入遇难矿工家庭调查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制订工作方案,与遇难矿工家属建立援助服务关系等,并借助来自政府的资源,调动社会和社区资源,为遇难矿工家庭提供多种救

8、助。在社工的帮助下,遇难矿工家庭得到了暂时的舒解,但是这些远远不足。 “助人自助”帮助案主通过启发自身潜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心理乃至生理上达到自我进步的目的。在某县,某些遇难矿工家属沉浸在矿难阴影中难以自拔,有的不吃不喝,整日以泪洗面;有的欲寻短见怎么办?一定要让他们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的生活。该援助的社工团队运用团体社会工作方法,组织了好几次小组活动,促成这些家属相互见面,引导他5们彼此倾诉、相互交流,宣泄和释放心中的悲哀和痛楚,渐渐地起了效应。社工们还针对情况的发展与变化与家属访谈,启发遇难矿工家属面对现实,为了离世的亲人、为了在世的亲人,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发挥个人潜能,调整生活目标,

9、以自立、自强的态度生活下去,这样才是告慰去世亲人的最好方式。遇难矿工家属终于从矿难阴影中走了出来,并通过社会、亲人等各方面的资源帮助,重拾信心,学习各类的技能并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救助的目的。这批矿难家庭的转变,社工团体助人自助取得了成效。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特征,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互动中,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启发和帮助下,受助者自己帮助自己,自己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原则之一,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由案主对自己的事作出决定。 “助人自助”在社会工作的价值中不可替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社会工作者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

10、以科学、系统的分析、工作方法帮助案主,使之不仅得到“鱼”更能习会“渔” 。而通过种种帮助,看着案主重获自信,重新踏上社会正轨,对于社会工作者,从帮助让他们获得社会价值的体现, 收获颇丰。对于整个社会更是极大的奉献,经历过助人自助后的案主能自信、自立、自强,勇敢面对现实,跳出自我悲伤的困境,走上社会正轨。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三、实现助人自助济困、助残、尊老、爱幼从来都是社会工作永恒的主体,为了6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中国社会此时更加需要社会工作来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们得到一些适当的解脱,重新燃起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如何帮助他们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正是我们一直思考并且努力寻找解决发难的问题。自

11、我领悟走出无助的破冰船在悲伤来临时,案主会出现间歇的无助,挣扎在悲伤中无法自拔,更有甚者想要寻短见、不吃不喝,把自己孤立在自己的世界中,失去了对外人的信任。在这个时候,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出现打破了各界面对这种情况的尴尬。自我领悟即案主在社工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问题的症结。如果我们把无助比作航道里的坚冰,那么自我领悟就是破冰船,它可以带领人们走出无助,继续前进。社工要通过种种助人技巧,让案助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师弗洛伊德诊疗方法,它经常从患者的经历中提取其症结,从而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种方法是不十分可行的,这种方法需要运用催眠等手段,不利于案助隐私的保

12、护,而且,这样的方法耗时较长。但是,这确实一种标本兼治的方法。转换角度改变心态的良药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沙漠里艰难地跋涉。途中,两人各得到了半杯水,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空着的上半部分,另一人看到的是有水的下半部分。两个人都哭了。前者流下了悲哀的泪,最后死在沙漠里。后者流下了激动的泪,终于走出了沙漠。这是一7幅多么生动的无助与自助的画面啊!很多时候,在发生了悲剧的案主眼中,即便再好的事物都成为了眼中钉、心中刺,美丽的玫瑰在他眼中或许就是带刺的魔鬼。在这种情形下,社工所能做的就是让案主看到剩下的水,转换一下视角,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克服认识的偏颇。让案主了解到下雨不一定代表阴霾,明天或许就是

13、晴天。而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社工必须通过个案工作,仔细、认真的了解案主,从多方面了解、认识案主。由于社工的主观意识和对案主的缺乏了解,可能社工会为案主提供不当的方案,难以使案主实现自我转变,达到自助的目的。唯有通过各种方法让案主的心结打开,转换心情,转换看待事物的角度,案主才能从实现从“由人助”专向“自助”的过程。重拾自信克服困难的魔杖自信就是海明威所说的那种一个人可以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垮的内在力量。有了自信,也就有了克服困难的魔杖。与自信相反,自卑是自轻自贱,过低评价自己。这种往往发生在遭遇不幸,自身残疾的案主身上,他们更为敏感,更容易自我放弃。因此,对于陷入自卑沼泽中的人来说,最重要

14、的莫过于重拾自信,只有自己不打倒自己,才能矢志不渝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走下去。这时,就要求社工通过简单的句子或声音和姿势去鼓励案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树立自信心。社工利用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科学方法、技巧和情感态度而进行的助人活动,让案主可以勇敢地面对自己,积极参与到社会8活动中,重拾自信,客服困难的魔杖。保持平衡走向自助的关键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三个方面,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框架,其操作原则是:平衡产生美。人的情绪、行为千变万化,有人因为一时愤怒而伤害他人伤害自己,有人一直沉淀在自己的情绪中无法面对现实。认知、情绪、行为,任何

15、一方面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框架失去平衡。错误的认知评价可以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则可导致不当的行为,而失当的行为往往使自己陷于不利的处境,这样的处境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错误认知和不良情绪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持三者平衡是从无助走向自助的关键所在。心理牢狱既然是我们自己构筑起来的,那么我们也一定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放出来。有了这种豪迈、这种自信,我们就能与案主一起,冲出无助的旋涡,胜利地驶向自助的彼岸。帮助案主走出“心理牢笼” ,走出认知与情绪中的错误区域,用行为来抑制,走出“无助” ,迈向“自助”!结束语儒家礼记礼运大同篇中提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思想,正是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9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墨子“兼爱”主张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在我国固有审核的思想文化基础,并且极容易让人们接受。助人自助正是延续了中国这类的古老思想,并将其延伸发展成为社会工作准条,给予广大人民以不仅物质更是精神上的帮助。从给予物质向给予精神帮助的转向过程中,体现着广大民众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发生着质的进步。现在中国在快速地发展着,但是社会基调下依然存在或大或小的许多问题,下岗工人难以就业、贫困户难以正常生活、失学儿童依然存在,这些都是现今社会工作者们面对的大难题,而助人自助将是广大社会工作者有效的工作工具、劳动信仰。让希望之花顿时开遍了神州原野,让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