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71575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 )课程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当中一门主要课程,其主要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提高基本道德素养与法律认识,解决在成长当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思修与法基”课程是一门具有鲜明实践性特征的课程,这也是它与其他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相区别的特征,因而将实践性教学引入“思修与法基”的课程当中对增强其有效性便具有实际意义。 一、 “思修与法基”课程引入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思修与法基”课程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不仅是“思修与法基”课程,几乎所

2、有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在高校当中进行教学的实效性都不高,一方面这是由于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性质所造成的,思想政治课程多为理论方面的课程,其内容比较抽象,课程性质比较枯燥,因此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缺乏对其进行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探究,采用理论宣讲的形式较多,这也就给学生留下了思想政治课程比较乏味的刻板印象,这也是造成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思修与法基”课程事实上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课程,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密切相关,因此,在“思修与法基”课程当中引入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有助于让大学生通过实践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的联系?c 整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

3、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修与法基”课程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当前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基本上处于在学校学习知识的状态,对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社会阅历尚浅,而学校的“围墙”又对他们保护的非常好,使得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事情不能够全面的了解,但从他们认知阶段来讲,他们又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因而让他们了解社会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将“思修与法基”引入实践性教学,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有利于他们从大学生向“社会新鲜人”的角色转变,更有利于他们构建自己的道德与法律的认知系统,从而树立健康的“三观” 。 “思修与法基”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资料

4、调研、社会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这就使大学生不得不走入社会,与社会当中的一些人打交道,这就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各类的关系,学会分析与解决事情的能力,并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能够用合理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增加了学生的道德使命感与法律认同感,从而从本质上提高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大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也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课程当中的一些课程在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过程当中还是拥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思修与法基”课程则不同,它本身就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非常有利

5、于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而且道德本身也就是作为一种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品质所存在的,它要求学生不断进行实践。因而, “思修与法基”引入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更有利于他们在实践过程当中通过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思想道德与法律认知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达到知行合一。 二、 “思修与法基”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对“思修与法基“课程开展了实践教学,其中不乏有相当多的成功经验,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思修与法基”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进行思索与探究。 (一) “思修与法基”课程并未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固然,当前众多的高校都对“思修与法基”课程开展了实践教学,但是从目前开展的现状来看,大多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无非就是带领学生到法院听审、带学生外出参观等等,这些虽然说都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些途径过于单一,有些甚至并不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目的,更不用说,这样的实践性教学也并非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的,由于法院并不能接受所有的学生进行旁听,大多数高校都是选择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代表”参加的。从这样的现状来看,这类的实践性教学并未起到有效的实践性目的,致使很多学生缺乏对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对此嗤之以鼻,漠不关心。 (二)欠缺对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要想保障实践性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制

7、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保障实践教学切实可行的基础,能够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有效运行。但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并未制定保障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甚至对于实践教学的计划性都没有一个整体的计划,这样的结果就是高校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基本上就是随心所欲,没有相应的学分设置、缺乏明确的实践性内容、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机制,因此,这样的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很多课程都会发生实践教学的冲突事件,再加上期末考核的时候,实践性内容并不在考核范畴当中,考试依然用笔试的形式进行,以理论知识的识记为主要内容,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实践教学不重视,最终使得实践教学形同虚设。 (三)缺乏具有实践教学经验

8、的教师队伍 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每一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在这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首先,从思想政治学科上来讲,高校的思政课程都是以“大课”的形式进行的,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师的数量极为有限,更不要说能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了;其次,高校的思政教师基本上都是招聘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类教师在理论知识上非常完备,学术素养非常强,但是,由于我国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使得他们在实践性上本身就有所欠缺,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他们本身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思政课程上课通常一个班级有几十上百的学生,组织全体学生

9、进行实践教学,教师本身的精力也力所不逮。因此,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的问题,就要先从构建教师队伍入手,建立起一个具有实践经验且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构筑“思修与法基”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式的路径探索 (一) “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 我国教育部规定了“思修与法基”的实践教学目标:其一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将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原则、基本规范、要求内化为道德与法律意识;其二是要大学生们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当中巩固认知、加强体验并自动转化成行为。根据教育部所规定的这两个目标, “思修与法基”课程的目标是希望大学生在树立健康的三观的过程

10、当中,能够将道德素质与法律精神转化为个人的内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在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中进行实际的运用。 (二) “思修与法基”实践教育模式的内容与形式 1.课堂教学实践。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了解与实际的调研发现, “思修与法基”课程基本上的授课形式还是在课堂上,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大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实践,还是需要从课堂教学上入手的。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实践教学不同于真实的走入社会,因而教师要利用课堂上能够利用的一些方式,比如课堂辩论、课堂讨论、课前演讲这些便利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实践性活动,当然,这些活动要设置一定的主题,不能够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说,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

11、进行探究性的备课,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的设计,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 2.校园实践教学。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因而在校园当中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与大学社团进行一定的合作,开展一些列的实践活动,如校园调查、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构建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实践教学真正的开展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 3.社会实践教学。这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般方式,一般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馆、法庭、纪念馆、监狱、养老福利机构等等地方开展比较大型的实践性活动,这类活动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将课堂上

12、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在关心与帮助弱势群体的过程当中,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身临其境,让学生具有较为深刻地认识到该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 “思修与法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在实践过程当中,首先要制定一定的实践教学的制度,使教师能够切实的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真正的?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其次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对实践进行考核,学生才能够从根本生对实践教学重视起来,并且,只有真正的给予学分的反馈,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评价实践教学的得失,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有反馈有反思,最终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律认识。 基金项目:2016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主题活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GB439)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