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光潜《诗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1464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朱光潜《诗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朱光潜《诗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朱光潜《诗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朱光潜《诗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朱光潜《诗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朱光潜《诗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读诗论有感摘要:本文先大体上介绍了诗论的地位,进而阐述了给作者感触最深的两句话,并对诗的情以及意境进行了探讨,进而以一首小诗形成感悟。关键字:诗论,情感,情趣,意境在朱光潜的所有著作中,他自己最为看重,最珍爱的一部作品就是诗论。这部作品是中国诗学有传统诗话的偶感随笔形态,转向现代诗学系统理论的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专著。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中国现代诗学的第一块里程碑”。诗论是一部系统地运用西方美学原理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并融合中西方美学观点的力作.诗论以西方的诗论对中国的诗歌和诗论进行分析和阐述,使中国传统的、感悟性的艺术具有现代科学的理性色彩;以中国的诗歌和诗论印证或纠正西方诗论的某些著名论断

2、,使之更为科学或全面.诗论构筑了和的美学体系,该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根基中,并具有一定的世界性。给我感触最深的,有这样的两句话:第一句,朱光潜先生认为:“诗或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或是纯以艺术形象产生快感,它的起源都是以人类天性为基础。 ”-诗论第 7 页。虞书说:“诗言志,歌永言。 ”史记滑稽列传引孔子语:“书以道事,诗以达意。 ” 诗大序也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闻一多先生认为, “志”就包涵了“ 情”。这是中国诗论的一个传统认识,诗是表现情感的。孔子的“ 兴观群怨”说虽然强调的是是的政教功能,但说到底还是内心情感的抒

3、发。至于“再现”外来的印象,我认为是相对于写实的诗歌而说的,浪漫主义诗歌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写实的诗歌则强调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而所谓的“再现”,似乎与亚里士多德的艺术起源于模仿说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再现。但是亚里士多德更强调感情在模仿过程中的体现。而不管是表现还是再现,如果艺术缺少了艺术形象,情感是不可能得到传达的,也就没有了艺术性。 我向来喜欢诗歌,也一直觉得诗歌最大的功能就是表现个人的情感。从远古时代的道现在,不论诗歌是“群众合作说” ,还是“个人创作说”,都无非是在表达一种情感。其中不管是事关国兴家亡那么崇高,还是关于一时之触景生情那么渺小,都是有创作者个人的感想或思

4、索的因素在内。不同的仅是所表现的对象,而在评价一首诗歌是否好与坏,不能看该诗是否表达得崇高还是渺小。而那些能流传千古的诗歌,一如诗经 、 离骚等,比起一般的叙述个人情感、得失、喜悲、欢忧等的诗歌更多了一种超越个人的东西在里面,这种东西就是把个人的情感上升到对国家社稷、对天下百姓的忧或喜。但究其根源,无论个人的情感有没有上升,其还是个人情感。我也是一直主张在写诗的时候,不一定动辄就要上升、动辄就要牵强升华、动辄就要超越个人,就是纯粹地表达个人的情感,无论是否事关他物,都可以说是一首好的诗歌。所以有非常多的人在写一种近似直白的诗歌,如鲁迅先生的我拿什么送给她 ,还有诗人食指等人的诗作,这种诗可以从

5、很多刊登新诗的出版物中看到。这种诗歌以直抒情感、似乎不加雕琢、直白易懂。与那些非常严谨、工整、严格的诗歌相比,就是牧童比之与王子。 其实在新诗当中,徐志摩、王国维、钱穆、卞之琳等等诗人的诗作,在段落、韵脚、断句、遣词造句等大多都是极其讲究的,而如郭小川、艾青等诗人的诗又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浅白易懂。这两种不同的诗歌,无论是讲究、含蓄、雕琢的,还是直白、草根、纯粹的,都是个人内在情感的表达或外在印象的重现,不同的是采用的表达方式不用而已。第二句,朱光潜先生说:“诗的生命在情趣。 ” 诗中的情趣,于诗的意境而体之。不可言之却可意会。这点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诗论中说得很好, “诗本是趣味性情中事,谈到究

6、竟,只能凭灵心妙悟,别人和我不同意时,我只能说是趣味的不同,很难以口舌争” 。而每个人的诗趣却是不同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认为,诗趣体会的不同,正是不同人的经历与心灵的不同映照。英国诗人华滋华斯()说得好, “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 。所谓“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 ,便是一个人于沉静中对情绪的思考过程。这思考过程往往又是一个人心灵的反映。比如两个人在一起散步,他们都沉默着,彼此心照不宣时,一个人可能想着自己的苦痛,另一个人可能为着别人而担心。每个人的经历与思想,便于这沉静中体现出来。沉静予人以思考的自由,给读者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朱光潜先生说, “真正的诗的境界

7、是无限的,永远是新鲜的” 。 朱光潜先生引了阿米尔()的一句话,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其实,一首诗何尝不是一种心情呢?而对一首诗的欣赏何尝不是一种心情呢?”那么朱光潜先生的这种观点是怎样形成的呢?王国维是建设中国现代诗学的先驱。他的人间词话尽管仍然采用了传统的诗话形式旭其中已经融入了西方美学思想,这一点已成为王国维研究者的共识。叶嘉莹先生认为:“。 。 。 。 。 。 人间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无显著之不同,然而事实上他却已曾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入新观念的血液,而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式下,也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一套简单的理论雏形。 ”

8、 朱光潜的诗论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存在着多方面的密切关系,刘炬在朱光潜批评文集的“序”里曾谈到这个问题,他说: “从人间词话到朱光潜的诗论 ,沿着同一条中西美学交融的总的线索。 人间词话寻找中国抒情诗美的特质,以“境界”为“新学语” ,着眼于用直觉来解释诗的创造与欣赏活动。 诗论的进展恰恰在于对艺术直觉阐发得更系统,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准。 诗论将中国古典诗的传统进行了美学上的总结,同时又期望着新诗能衔接中国古代和现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境界”说包含“景物”与 “感情”这两个元素,这一点他说得非常明确:“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

9、无境界o他在品评前人诗词时往往同时从“景物”和“感情”这两个角度着手,如他分析诗词时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此外,他还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看法,表明其“境界”说中包含的“景物”和“感情”二元素交融契合的关系。朱光潜先生在王国维的“境界”这个概念后却做了这样的阐释:“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向两个要素。 情趣简称情 , 意象即是景 。 ”并提意象出“诗的境界是情趣和意象的融合”的新观点。两相比较,朱光潜将王国维的“景物”换成了“意象” ,并以“情趣”置换了“感情”,其差异是不言而喻的。朱光潜其实他

10、已经把“意与境浑”置换成了“情趣与意象的融合” 。在这种融合中,他又明显突出了“情趣”的主体地位:“我以为诗的要素有三种:就骨子里说,它要表现一种情趣;就表面说,它有意象,有声音。我们可以说,诗以情趣为主,情趣见于声音,寓于意象。 ” 由此可见,朱光潜已经把王国维的“境界”说情趣化 了,并且在事实上形成了自己的“情趣 说。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诗论 ,以一首小诗结束,略表心意:写诗讲情趣,自然求新意。韵律不可轻,句式要认真。旧体有讲究,新诗莫随意。与君同商榷,诗坛齐努力。参考文献:胡乔木等:朱光潜纪念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年。朱光潜全集(二十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1993 版。阎国忠: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年。陈继法:朱光潜的美学及其悲剧命运与悲剧精神,台北:晓园出版社,1992 年 阎国忠: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年。金林:朱光潜与中国现代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年。钱念孙:朱光潜与中西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年。攸欣:朱光潜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年。叶朗主编美学的双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年。宛小平:边缘整合:朱光潜和中西美学家的思想关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0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