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6689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51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试题(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法练习题练习题 1(3 班 1 组) 【第一次作业各小组所编试题】一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兴起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语言学流派是( )A 转换生成语言学 B 机械语言学 C 结构主义语言学 D 社会语言学2、被人称为实验心理学鼻祖的德国心理学家是( )A 巴甫洛夫 B 冯特 C 克拉欣 D 特雷尔3、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把行为主义公式修正为( )A 刺激(S)反应(R) B 刺激反应强化C S(AT)R D SATR4、外语教学中运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 直接法 B 听说法 C 功能法 D 语法翻译法5、下列哪位不是直接法的代表人物( ) A 奥伦

2、多夫 B 贝力子 C 帕默 D 叶斯珀森6、直接法的支派阅读法的代表人物是( )A 帕默 B 韦斯特 C 贝力子 D 叶斯珀森 7、 基础英语的作者是( )A 帕默 B 韦斯特 C 艾克斯利 D 贝力子8、听说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A 机械语言学 B 结构主义语言学 C 转换生成语言学 D 社会语言学9、代表人物是古根汉和吉布里纳的教学法是( )A 听说法 B 直接法 C 视听法 D 认知法10、下列不是听说法教材的是( )A英语九百句 B英语成效 C英语速成教程 D新概念英语11、以“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为基本原则的教学法是( )A 认知法 B 视听法 C 功能法 D 直接法12

3、、被称为“意念法”的教学法是( )A 认知法 B 功能法 C 听说法 D 视听法13、以电视英语教学片跟我学为教材的教学法是( )A 直接法 B 自觉对比法 C 功能法 D 认知法14、认知法产生于( )A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B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C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5、与直接法对立,是古典的语法翻译法的继承和发展的教学法是( )A 听说法 B 自觉对比法 C 认知法 D 功能法 二 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语法翻译法是第一个科学的教学法流派,成熟于十九世纪( )2. 20 世纪 40 年代,以布龙菲尔德为首的结构主义学派创建了听说法教学流派( )3

4、. 韦斯特作为直接法两大支派之一-口授法的代表人物,对教学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被人称为“实验心理学的鼻祖” ( )5. 行为主义源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心理学家华生在此基础上提出刺激反应强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 )6. 听说法同翻译法一样都明确提出用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7. 新概念英语是视听法的代表性教学教材( )8. 自觉对比法是古典翻译法的继承和发展,它与直觉法是对立的( )9. 60 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也是认知法创立的理论支柱。 ( )10.功能法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是其创始人

5、( )三、名词解释(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目的语 2、功能法四 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1)联系课本想一想教学法的理论支柱有哪些,简述语言学原理的发展过程。(2)我们所学过的教学法流派主要有哪些,按时间顺序排列,并说明他们对待母语的态度。(3)简要阐述视听法和功能法的教学过程,比较二者的异同点。答案选择题:CBCDA BCBCD ABCCB判断题: 名词解释:1、目的语是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2、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产生于 20 世纪70 年代初,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有威多森等人,代表教材有跟我学 。

6、简答: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有四个分别是语言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语言学原理的发展过程是:十七八世纪的机械主义语言学,二十世纪以布龙菲尔德为首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六十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2、我们所学过的教学法流派按时间顺序是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自觉对比法,视听法,认知法,功能法。其中语法翻译法和自觉对比法主张用母语授课,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反对用母语授课。认知法和功能法对母语的态度没有过多的要求。3、视听法的教学过程包括语言材料的展示及感知,理解和记忆,练习和运用。功能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展示语言材料,学习和操练,自由交际及表达。两者都有语言材料的展示这一环

7、节,但是前者为小情境,后者为自然社会等的大情境。 练习题 2(3 班 2 组)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 _、_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_ 、_ 、_ 、_ 。3、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_ ,以教师为_ 。4、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_ 和_ 。5、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_ 为中心,以_ 为主导。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_ 、_ 和_。7、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_。 8、直接法是作为_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9、

8、 、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10、语言的_ 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11、_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法国。 新概念英语是这种教学法的典型教材。12、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_ 。13、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所以形成各种流派,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产生了重要作用外,_及其他相邻学科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也对其产生了影响。14、实验心理学鼻祖是_15、克拉新提出了_和_.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A 直接法 B 听说法 C 翻译法 D 全身反应法2、 我们熟悉的新概念英语是()的代表教

9、材。A 翻译法 B 听说法 C 交际法 D 视听法3、 如果欧美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比较适合的精读课教材是()。A 实用汉语课本 B 标准汉语教程 C 汉语会话 301 句 D 基础汉语 40 课4、下面那种不属于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教学法()。A 直接法 B 情景法 C 听说法 D 交际法5、 提出交际能力的人是()。A 乔姆斯基 B 海姆斯 C 维多森 D 吕必松6、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 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 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7、 “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10、 D、儿童心理学8、功能法产生于_。A、30 年代的苏联 B、40 年代末的美国 C、60 年代初的北欧 D、70 年代初的西欧9语言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也是_ 的语言学理论基础。A. 直接法 B. 听说法 C. 自觉实践法 D. 功能法10、各个语言学派兴起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机械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B 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机械语言学C、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D、机械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3、术语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自身特点 2、交际能力

11、3、目的语 4、第一语言 5、功能法4、论述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请比较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异同之处。2、请分析比较听说法和功能法(交际法)的异同之处3、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如何处理目的语教学与母语或媒介语的关系?(8 分) 4、有人认为,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就要立即纠正,因为如果不纠正,学生的错误就会长久的留在大脑中,今后再要纠正就难了;也有人认为不要纠正,因为学生的习得有一个“自然的”规律,无论你怎么纠,学生总是按照那个自然习得顺序来掌握语言的;请谈谈你的看法。五、教案设计:(20 分)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在中国学习了八周左右的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课时为 90 分钟比

12、尔:请问,这儿有邮局吗?中国人:有,一直往前走。比尔:离这儿远吗?中国人:不远,大概走五分钟。比尔:谢谢。中国人:不客气。 安妮:请问,去外文书店怎么走?中国人:外文书店吗?离这儿不近。你坐车吧。安妮:车站在哪儿?中国人:前面路口往左拐,银行东边就是。安妮:谢谢。中国人:不谢。要求: 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 设计教学环节 确定训练重点,训练方法不少于四种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 2、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交际派 3、中心、主导4、听说实践为主、分析理解为主 5、学生、教师 6、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7、行为主义 8、语法翻译法 9、课堂教学 10、作为交际工具

13、 11、视听法12、 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 13、教育学理论 14、冯特 15、习得理论 监控理论二、 选择题BDADB BCDBA3、术语解释(每题 2 分,共 8 分)1、自身特点指的是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以及伴随而来的认知特点、2、交际能力: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观点提出,一个学语言的人,预压能力不仅包括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能否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3、目的语是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4、第一语言:是从习得顺序上而言,儿童掌握的的第一门语言。5、功能法:70 年代欧洲人提出,以功能和意念来进行教学。代表人物是威多森

14、等人。代表教材有跟我学四、论述题(共 37 分)1、请比较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异同之处。 (20%)提示:从理论基础(6 分) 、教学原则(6 分)和具体做法(8 分)分别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2、请分析比较听说法和功能法(交际法)的异同之处。20%提示:分别从理论基础(6 分) 、主要原则(10 分) 、具体做法(4 分)来分析比较异同。32. (8 分)一、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主要 指 在教材编写和教师备课中进行语言对比分析,以确定教学重点; 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少量用母语或媒介语进行难点讲解。二、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除必要的翻译练习外,尽可能用目的语,以

15、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4、有人认为,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就要立即纠正,因为如果不纠正,学生的错误就会长久的留在大脑中,今后再要纠正就难了;也有人认为不要纠正,因为学生的习得有一个“自然的”规律,无论你怎么纠,学生总是按照那个自然习得顺序来掌握语言的;请谈谈你的看法。10%提示:大错要纠(5 分),小错可略(5 分)。五、教案设计(20 分)1.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方位词和方向表示法、表示距离的方法、询问(问路)的功能。2. 教学重点: 方位词:前(边)、后(边)、左(边)、右(边)、东(边)、南(边)、西(边)、北(边)、 上(边)、下(边)等“往”+方位词 表示方向以及表示方向性的动作a. 往左 往前 往后b. “往”+方位词+V。往前走 往左看 表距离的远近:N+离+N+A。邮局离这儿远吗?教室离宿舍很近。 大概:表示对数量、时间不很精确的估计。我大概等了半小时。他们班大概有二十个学生。问路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