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5562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苍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苍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苍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苍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苍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苍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我县非遗保护工作开展早,起步快,工作主动,成效明显,这些年来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5 年,全省非遗保护发展指数指标数据显示,在各县(市、区)评估中,苍南县名列全省第五,成绩喜人。今年,我县非遗项目、传承人和基地又添新成员,传承队伍的不断壮大,也预示着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为了今后更好地带动我县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事业更上一层楼,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一、从政府层面,加强引导,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一) 非遗法出台,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011 年国家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政策上升到了国家意志,非物质文

2、化遗产的保护也上升到了法律制度,各级政府部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上升到了法律责任,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长期、高效运行的坚实保障。从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二)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非遗保护中长期规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是保护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各项工作切实推进的有效保障和客观依据。苍南县非遗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 ,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强力推进非遗生态保护体系、传承发展体系、宣传展示体系和保护制度体系的建设,继续搭建各种传承和展示平台,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努力扩大社会参与,扩大传承

3、人群,不断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促进苍南非遗保护事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化提升。 (三)多种保护措施并举,非遗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决定了保护方式和保护措施的多样性。在保护工作中,我们逐渐探索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种方式:非遗以项目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保护工作前期,以建立项目名录、保护项目为主要抓手;非遗主要依靠传承人口传心授进行传承,因此把传承人的保护放在关键地位;非遗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生产性保护等积极保护的方式。非遗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决定了我们把抢救性保护放在第一位;非遗特有的项目特点和传承规律,要求我们区别对待,分类制定保护措施

4、。这些措施,为我县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护传承新格局逐步形成 首先,普查是非遗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08 年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县共收集 7 万多条线索,精心制作了 6000 多个项目调查表。并在 2012 年进行信息化录入,上传到省非遗数据平台进行保护。为做好普查成果的整理利用工作,我县成立了非遗保护工作小组和非遗专家库,不断挖掘、整理我县的非遗资源,并录入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和基地的资料,建立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其次,项目保护体系建设、传承人保护和基地建设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县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

5、件精神,开展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和基地的申报,进一步完善了非遗保护体系,壮大了队伍。我们在保护非遗本真性的前提下,对濒危项目开展了抢救性工作,全面记录、整理和保存了相关资料。截止2016 年 11 月,我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3 项、省级 24 项、市级 99 项;国家级传承人 1 人、省级 18 人、市级 76 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7 个、市级 13 个;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 个,民俗文化村 2 个。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体系基本形成。 (五)非遗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多彩,非遗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拥有者和传承者。民众保护意识的提高,

6、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近年来,我县利用各种文化场馆、广场举办了大量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文化礼堂和“文化遗产日”期间的非遗系列活动已形成品牌。近几年,集中展示的非遗精品和运用非遗元素开发的各种衍生品,更让民众们更真切地体验到非遗的魅力,也展现了非遗传承的空间和潜力。非遗走亲,以“非遗”为载体,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互访,加深了不同地域间文化内涵的了解,非遗“互访”构建起了“相熟、相融、相亲”的非遗工作交流格局。 (六)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打造非遗宣传主阵地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展示中心和传承基地,组织经典非遗名录的展示展演,开展特色传承活

7、动,宣传非遗阵地的作用不容小觑。 “历史与人文并重,民族与民间同在,传统与现代交融” ,这是我县非遗馆的明确定位。苍南县非遗展示馆,历时四年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展馆占地面积 2000 平方米,使用面积 1700 平方米,分序厅、古韵、遗风、巧技和尾厅五部分,共展出了我县的国家、省、市、县各级项目 60 余项。是一个了集展示展演、收集收藏、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传承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2015 年初开馆后,接待过一大批各地领导、专家和学者,累计参观人数达几十万人次,群众好评如潮。 “十二五”期间,我县还建设了乡镇非遗馆和民间艺术馆十余个,这些展馆每年均不同程度开展展示、展演活动,是县

8、非遗馆的有力补充。 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内容既丰富又复杂,这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落实保护措施,挖掘现实价值,扎实有效地推进非遗保护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用发展的眼光,理顺思路,处理好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一)保?o 与利用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在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它具有不可再生性,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使之世代传承,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重要特质,再深入发掘非遗的多重价值,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中,才能获得

9、生机和活力。所以,在利用开发的过程中,要牢记“保护重于利用” ,保护是利用的保证、基础和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民众、融入生活,为当代人服务。 (二)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我们今天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认可、尊重和弘扬。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传承、发展、衍变的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要全面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借鉴、?W 习其他地区在保护非遗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手段,充分吸收有益成果为我所用。 (三)保护与旅游的关系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10、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要发挥与旅游的优势互补作用,又要注意处理好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的关系,处理好非遗表现形式与文化创意产品、旅游产品的关系。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基础上,组织非遗项目进入旅游景区,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是千秋万代的事情。非遗保护工作的长远性,决定了我们要采取稳健扎实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结合的发展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传承、传播,主要依靠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担负着“传”与“承”双重任务,作为传承人,传承不仅是权利,更是义务。因为,

11、在传承人身上承载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或知识,更是本地区历史、文件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 三、从传承人角度。明确职责,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一)鼓励传承人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传承人的保护与传习是促进非遗活态传承的关键。目前,我县共有国家级传承人 1 位,省级 18 位,市级 92 位,县级 163 位。另外,还有市级非遗传承团体 2 个,市级非遗传承群体 5 个,建立了较为健全的非遗传承人梯队。为确保传承培育有所作为,有效地促进活态传承,我县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推行师徒传承协议制、传承基地责任制,鼓励老一辈传承人积极带徒授艺,对成功收授一位新徒弟的老艺人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并

12、帮助学艺成功的新传承人,添置道具工具等。希望我们的传承人自觉承担传承义务,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另外,如何将传承人的概念拓展至传承人群,意在让传承成为人群的传承,而不仅是单个传承人的传承,这将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鼓励传承人积极参与非遗公益性活动,确保传承常态化 县内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方面,积极为国家级、省、市、县级和其它民间艺人开展传承、演艺活动提供各种支持,并经常性开展非遗下基层、进社区、进校园、进文化礼堂,参加文化下乡巡回演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为各种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平台,确保非遗传承有序开展。县外非遗宣传、交流活动方面,历年来

13、,组织过优秀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展演、年味温州等省、市举办的一系列非遗交流活动,组织过新编单档布袋戏剧目到周边各县、市演出等。非遗媒体传播方面,传承人们积极参与各级电视台非遗专题栏目、非遗数字电影夹缬之恋 、县电视台文化苍南 “走进非遗”等节目的拍摄,通过媒体渠道进入了公众视野。电影、电视、互联网为非遗传承助力,使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 (三)鼓励传承人不断创新非遗保护方式,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只有民众认可非遗的魅力,才能给非遗传承提供更广的空间和潜力。因此,我们要推进创新,努力使非遗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传统戏剧、曲艺类

14、“非遗”项目,比如单档布袋戏、提线木偶戏、渔鼓、温州鼓词等,可以通过新编、改编剧本,融入现代元素,大胆尝试设计新动作,加入特技,结合现代的灯光、舞美等方式,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观效果。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比如夹缬、夹苎漆器、矾塑、钩绣等,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与转化,将开发的创意作品和衍生品,变为生活用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比如道教音乐、畲族民歌、布龙舞、马灯舞等,可以通过电视节目、演出的制作,结合网络宣传,汇聚更多受众的目光。总之,只有不断创新非遗保护的方式,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才能真正与人们的经济、生活紧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15、才有望真正活起来。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参加今天会议的传承人都是各个非遗项目的突出代表,你们担负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作为传承人,除了享有各项权利之处,还应当履行四项义务:一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二要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三要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四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当然,我们会一如既往,将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核心加以重视,通过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确立非遗传承人谱系,创造条件,让传承人在各自的项目环境中传承和发扬,让鱼在水里游。 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正在向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我们要开拓思路,勇于创新,积极落实各项举措,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使苍南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