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537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汇报一、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XX 镇地处云南省最大的坝子陆良坝子西部,陆良县中部,位于东经 10336141034310,北纬 24585725652之间,东西最大横距 11.7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15 公里,国土面积 83.17 平方公里,东邻三岔河镇、华侨农场,南连XX 镇、马街镇,西连小百户镇、北接板桥镇、芳华镇,是陆良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地形平坦,从南到北略呈长方形,西部为起伏不大的丘陵区,东部为地势平坦的坝区,南北部地形变化不大,境内海拔最高点为 1921.6 米,最低点为 1831.1 米,一般海拔在18341900 米之间。境内河流均属于珠

2、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南盘江及其支流,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向南流经中纪、盘新、茶花、大泼、菜园、四河、东门、阎芳桥、真理、窑上 10个居委会,境内全长 18.2 公里;阎芳河,向西流经四河、阎芳桥、窑上 3 个居委会,境内全长 3.7 公里,是我镇主要的灌溉和排洪河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05 年全镇土地总面积为 8316.5 公顷,其中农用地 5709.1 公顷,建设用地 2237.7 公顷,其他用地 369.8 公顷。二、土地利用现状特点1、耕地所占比重较大,2005 年全镇耕地面积为 3069.0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6.90%。2、耕地后备资源匮乏。XX 镇地处平原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

3、久,土地利用程度高,全镇其他用地面积为 369.8 公顷,适宜开发成耕地的很少。3、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相对粗放,整治潜力大。全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 74.8 平方米/人,且部分村庄用地分布较为零散,具有一定的整治潜力。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镇地处陆良坝区,既是全县,乃至全省的重要的农业乡镇,又是陆良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大,土地后备资源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人口数量和耕地数量的矛盾突出。全镇现有的人口 103827 人,土地总面积 8316.5 公顷,人均占地 0.

4、08 公顷,人口密度 1247人平方公里,现有耕地 3069.0 公顷,占土地面积的 36.90,人均 0.03 公顷,远低于全国,乃至全县的平均水平。同时全镇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高达 95.51,而建设用地逐年增加,人均占有地尤其是人均耕地逐年减少,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是人口分布与耕地分布的矛盾突出。我镇的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坝区,而人口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坝区,非农建设用地占用相当一部分良田好地,而新开发的耕地在质量上难以与之保持平衡,这使我镇人地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突出,耕地人口承载力进一步的超载。3、我镇的土地利用率较高达 95.51,但已利用的土地集约化程度和产出

5、率较低,在耕地上,一是中低产田就占耕地的 42.0;二是耕地种植的品种单一,产值不高;三是地块分散,小农式耕地,投入较多,收获较小,不能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生产力水平较低。在林地中,不仅面积较少分布较散,而且品种单一,不仅造成林地产值不大,而且影响森林整体功能的发挥。在园地中,尤其是果园,一是分布零散,土地条件较差,不利于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二是老果园的更新复种工作没有跟上,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单产不高;三是技术落后,经营粗放,影响园地的经济效益的发挥。在城镇、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利用上不够充分合理,一是单层建筑占比重较大,容积率小,三是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现象较多。工矿业用地浪费,耕地保护和废弃地

6、开发复垦利用不足。4、水土流失,环境恶化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荒现象日益突出,造成我镇森林面积的锐减,植被条件恶化,裸露地面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增大,削弱了森林涵养水分的功能,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也造成了农业的综合效益有所减少。二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和工矿附近的土地污染面积有所扩大,一些污染环境的工矿多无环境保护措施和“三废”治理措施,城镇生活污水缺乏基本的净化处理,大量工业、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或通过灌溉渠道排入农田,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耕地面积下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日趋恶化。5、土地管理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土地作为国家的重

7、要资产的观念淡漠,对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稀缺的认识不足,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土地利用缺乏规范和有效的宏观控制,管理上缺乏行政以外的经济、法律监督和执行手段,致使毁林开荒,乱占滥用的现象时有出现,影响了土地的综合利用和生产率的提高,造成了资产进一步的流失,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管理既是资源管理,又是重要的资产管理,是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一项紧迫工作,需要大力加强和配套,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四、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XX 镇位于陆良县中部,陆良坝子西部,主要依托曲陆高速公路和 G324、G326 线的交通、南盘江与阎

8、芳河两大灌溉和排洪河流优势,以新型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和居住为主要职能。规划期内将陆良县城建设成为滇中经济圈、珠江源城市群、大昆明经济圈中的“云南一流城市”和“曲靖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五、主要用地安排根据陆良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修编的有关要求,结合 XX 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土地资源利用条件,坚持“两保一高”和“协调发展,吃饭、建设、生态并重”的原则,以最大限度满足各业用地需求为出发点,对镇域土地利用在空间和发展时序上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落实。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围绕守住现有耕地保有量不减少,严格控制耕地流失,加大补充耕地力

9、度,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努力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2、耕地布局a、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按照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XX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末期耕地保有量目标为2747.0 公顷,把此目标下达到各居委会,建立镇、村(居) 、组、户四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层层分解保护责任,确保耕地目标的落实。按县级规划下达给 XX 镇的耕地指标,结合XX 镇实际,把指标分配到各个居委会。b、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强化对城镇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通过严格供地政策,制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严格市场准入条件等

10、措施,从源头上减少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合理性评价与论证,把减少耕地占用作为选址方案评选的重要因素,确需占用耕地的要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提高占用耕地的经济成本,逐步减少单位投资和单位产出占用耕地量。20062010 年全镇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下达指标 124.9 公顷,20062020 年全镇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下达指标330 公顷。c、多源头控制耕地流失按照国家要求,规划期内不再安排生态退耕;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和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将灾毁耕地数量降到最低。3、基本农田规划布局2005 年 XX 镇基本农田 221

11、3.5 公顷,根据县级规划下达给 XX 镇的基本农田指标 1300 公顷。4.2 建设项目用地规模4、集镇建设用地XX 镇作为县城所在地,要以曲陆高速公路、G326 过境公路和南盘江形成 3 条主要绿色景观轴为依托,建成以新型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和居住为主,以建材生产为辅的综合性发展集镇。2005 年 XX 镇建制镇用地总规模达 664.8 公顷,到 2020 年建制镇用地总规模达 1243.9 公顷。5、村镇建设用地规划期内,遵循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农村面貌的基本原则,结合村庄分布现状,全镇规划确定 15 个中心村(居委会) ,中心

12、村(居委会)建设区主要用于村庄村民住宅、村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并通过土地整理,将村庄内零散分布的散居点向村庄聚居点建设区集中。6、基础设施用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农户和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规划期内主要是青山水库、青山公园、南盘江的绿化带整治开发;国道 324 水管网改造等工程。7、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保护为前提合理规划布局,从源头上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适宜适度开发,避免造成生态破坏;加强土地生态建

13、设,在开发的同时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8、土地生态规划要求规划编制中,以保护和改善生态功能为前提,根据规划目标统筹安排耕地、园地、林地、水域、部分其它用地,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开发利用,稳定镇域范围内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与结构比例;因地制宜地发挥耕地、园地、林地、水面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的功能,结合基本农田布局与各类建设发展安排,使基础性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穿插布局、相互协调,保留与扩大城镇、村庄的“绿心” 、 “绿带” ,扩展集镇生产与生活绿色开放空间。9、土地生态规划规模范围和措施a、土地生态规划规模范围规划期内陆良县中部平原地区,经济繁荣,城镇分布密集。以曲陆高速公路、

14、G326 过境公路和南盘江形成 3 条主要绿色景观轴。b、土地生态规划的措施这部分的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按照“完善功能定位、优化发展环境”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商贸生活区、工业园区的用地,同时形成具有独特文化特征、园林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区。对陆良中心城市规划范围之外的土地利用,运用 G324、G326 公路、新老盘江等河流两侧营造绿化带、划定基本农田等方式,来形成绿化隔离带,使城市发展边界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一条可视化的界限。10、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任务规划期内安排了 XX 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全镇土地整理总规模 1139.5 公顷,补充耕地规模 40.8 公顷,超出下达指标 0.8 公顷。严格落实土地复垦义务。按照“谁破坏、谁复垦”原则,由造成土地破坏的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履行复垦义务,落实土地复垦责任制。六、存在问题及困难1、XX 镇自全国土地二次调查后耕地保有量为 3068.98 公顷,到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为2919.74 公顷。按照 XX 的际,达不到省市基本农田保护达 80的要求。2、XX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协调、函接的部门、单位多,实地调查内容多,所以导致经费紧张。3、XX 镇人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只能满足近期建设需要,中长期很难安排。九、下步工作打算1、积极向上级土地主管部门争取建设用地指标。2、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县国土资源局 XX 分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