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件中的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516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件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件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件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件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件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件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件中的作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件中的作用1.化学成分中各元素在铸铁中的作用a.铸铁中,除铁以外,常存元素主要有:碳、硅、锰、磷、硫,统称之为铸铁的五元素,它们的作用如下:碳 碳的元素符号 C;原子序数 6;晶型六角(石墨)/ 钻石立方(金刚石);相对原子质量 12;密度 2.25g/c;熔点 3727;沸点 4830;比热容 0.693J/(g)碳是铸铁的基本元素,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游离碳石墨的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碳渗碳体的形式存在。碳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增加碳量会增加石墨的数量,但会使石墨粗大;反之,减少碳量,会使石墨细小。在灰铸铁中,碳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2.7%3.8%的

2、范围内,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高碳灰铸铁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粗大的片状石墨,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但 挠度较好;低碳灰 铸铁的金相组织为珠光体和细小的片状石墨,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但挠 度较差。由于灰 铸铁的成分位于共晶点附近,因此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对于亚 共晶范围的灰铸铁,增加碳含量能提高流动性,反之,对于过共晶范围的灰铸铁,只有降低碳含量才能提高流动性。在球墨铸铁中,碳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3.5%3.9%的范围内,经球化处理后,碳的质量分数通常会减少 0.1%0.3%,碳主要是以球状石墨形式存在,石墨呈球状后,石墨数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就不十分重要,但为了改善铸造性能,碳 总是维持在较

3、高线,并且利用石墨化的膨胀作用以补偿收缩,增加铸件的致密性,保证铸件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在共晶成分以上,增加碳含量易产生石墨漂浮,降低力学性能;在共晶成分下,增加碳含量可以提高镁的吸收率,有利于球化,但降低碳含量易产生游离渗碳体,使力学性能降低、脆性增加,同时增加缩孔和缩松等铸造缺陷。在蠕墨铸铁中,碳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3.5%3.9%的范围内,经蠕化处理后,碳主要以蠕虫状石墨形式存在,碳高时,金属基体 为铁 素体,抗拉 强度、弹性模量和硬度有降低趋势,而冲 击韧性和伸长率较好;碳低时,金属基体主要为珠光体,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硬度有所改善,而冲击韧 性和伸长率有所下降。为了获得良好的流动性且有较

4、低的收缩性,通常希望碳质量分数在 3.5%3.8%。在可锻铸铁中,对于黑心可锻铸铁,碳的 质量分数控制在 2.3%2.8%的范围内,碳主要以团絮状石墨形式存在。高碳量, 对退火 过程中第一阶段石墨化影响不大,但能加快第二阶段石墨化速度;碳含量过高,容易析出初生石墨,出 现麻口和灰口,或退火后石墨数量增多并粗大疏松,导致力学性能下降;降低碳含量,可保证获得纯白口铸坯,使退火后得到的石墨细小、紧密、分布均匀,力学性能较高;碳含量过低,会使流 动性变差、容易 产生缩松、 缩孔和裂纹等缺陷。对于白心可锻铸铁,碳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2.8%3.4%。硅 硅的元素符号 Si;原子序数 14;晶型钻石立方;相

5、对原子质量 28.1;密度 2.33g/c;熔点 1412;沸点 3310;比热容 0.680J/(g);溶解热 1418.4J/g硅是铸铁的常存五元素之一,能减少碳在液态和固态铁中的溶解度,促进石墨的析出,因此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其作用为碳的 1/3 左右,故增加硅量会增加石墨的数量,也会使石墨粗大;反之,减少硅量,会使石墨细小。在灰铸铁中,硅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1.1%2.7%的范围内,一般碳硅含量低可获得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但流动性稍差;反之,碳硅含量高,流 动性好,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当薄壁 铸件出现白口时,可提高碳硅含量使之变灰;当厚壁铸件出现粗大石墨时,应适当降低碳硅含量,并达到提

6、高机械强度和硬度的目的。在球墨铸铁中,球化前的硅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1.0%2.0%的范围内,这主要考虑到球化时球化孕育剂还要带入一部分硅量,通常,球化后的硅的质量分数最终控制在 1.8%3.3%,在此范围内,随着硅量的提高, 铁素体量增加,并能细化石墨,提高球状石墨的圆 整度,但硅能提高 韧性- 脆性转变温度,降低冲 击韧性,因此,对 于珠光体球墨铸铁 ,硅的 质量分数最终控制在 1.8%2.5%较为合适,以不出现自由渗碳体为原则;对于铁素体球墨铸铁,硅含量最终控制在2.6%3.3%,以不显著降低 韧性为原则。在蠕墨铸铁中,蠕化前的硅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1.1%2.0%的范围内,这同样考虑到蠕化

7、时蠕化孕育剂也要带入一部分硅量,通常,蠕化后的硅的质量分数最终控制在 2.0%3.0%,在此范围内,随着硅量的提高, 铁素体量有所增加,而珠光体量有所减少,如果硅量过高或者薄断面冷却速度快,往往会使蠕墨铸铁中产生较多的球状石墨,因此原 铁液的硅量可稍微降低些。在可锻铸铁中,对于黑心可锻铸铁,硅的含量控制在 1.1%2.2%的范围内,以获得铸态白口组织为原则,提高硅量能适当提高铁液流动性、减少疏松、 还能细化晶粒、增加石墨核心、加速退火过程。当不加入阻碍铸态石墨化元素以生产普通(低硅)可锻铸铁时,硅含量一般控制在 1.4%以下;当加入强烈阻碍铸态石墨化的元素(如铋、锑、碲等)以生产(中硅)可锻铸

8、铁时 ,硅的 质量分数控制在1.5%1.8%;在实际生产中也有为了提高退火速度,抵消铬和硫对石墨化的有害作用,把硅量控制在 1.8%2.2%或更高一些, 这 就是所谓的高硅可锻铸铁。对于白心可锻铸铁,硅的质 量分数控制在 0.3%1.0%。锰 锰 的元素符号 Mn;原子序数 25;晶型 复杂立方(Mn)(58 个原子)/复杂立方(Mn)(20 个原子) /面心四方(Mn )/面心立方(Mn);相对原子质量 54.9;密度 7.43g/c;熔点 1244;沸点 2150;比热容 0.483J/(g);溶解热 267.5J/g锰是铸铁的常存五元素之一,除少量固溶于铁素体以外,大部分溶入共析碳化物和

9、渗碳体中,以复合碳化物的形态存在,加 强了碳化物的形成,故此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故增加锰量会增大基体组织中的珠光体数量。在灰铸铁中,锰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0.5%1.4%的范围内,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中和硫的有害作用,二是稳定和细化珠光体,在此含量范围内,随 锰含量的增加,铸铁 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 韧性降低。在球墨铸铁中,锰的质量分数比灰铸铁低,控制在 0.3%0.9%的范围内,这是由于球化剂的加入已中和了一部分硫,使硫降低到较低的数值,此时锰已不再起中和硫的作用,而主要分布并富集于共晶团境界上,形成珠光体,甚或碳化物,降低了球墨铸铁的塑性和 韧性,因此只要加入少量的锰,就可以充分 发挥出

10、稳定碳化物和珠光体的作用,对小于 6mm 的薄壁或大于 150mm 的厚壁,锰的质量分数选择小于 0.2%0.4%较好;对于珠光体球墨铸铁,锰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 0.4%0.6%。在蠕墨铸铁中锰的质量分数与球墨铸铁相似,控制在 0.4%0.8%的范围内,锰含量在此范围内对蠕墨铸铁的强度、硬度、基体和石墨形态都没有明显的作用,但为了获得韧性较好的铸态铁素体蠕墨铸铁,锰的质量分数最好是0.4%或更低;当蠕墨铸铁的强度比韧性更重要时,锰的含量可适当提高到 1%左右。在可锻铸铁中,对于黑心可锻铸铁, 锰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0.4%1.2%的范围内,当生产铁素体可锻铸铁时, 锰的质量分数一般控制在 0.4

11、%0.8%,此 时,随锰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伸 长率均有提高, 对固态 石墨化影响不大;当生产珠光体可锻铸铁时,锰的质量分数可提高到 0.8%1.2%,此时,由于它 强烈阻碍固态石墨化,只能使层状珠光体过渡到较稳定的粒状珠光体,因而强度提高、生长率下降。对于白心可锻铸铁, 锰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0.2%0.8%。磷 磷的元素符号 P;原子序数 15;晶型 正交(黄);相对原子质量 31;密度 1.83g/c;熔点 44;沸点 280;比热容 0.743J/(g)磷也是铸铁的常存五元素之一,在通常的铸铁中被认为是有害元素。磷和硅相似,能溶于液态的铸铁中,并降低碳在液态铸铁中的溶解度;但在固态铸铁中

12、磷的溶解度是有限的,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而减少。磷对石墨化的影响不大,略微促进石墨化,但有时也能阻碍石墨化。磷主要以二元磷共晶( Fe-Fe3P)、三元磷共晶(Fe-FeP-Fe 3P)和复合磷共晶的形式存在于铸铁中,磷共晶的硬度高、脆性大、分布在晶粒的边界上,割裂了晶粒间的连续性,使铸铁的强度、塑性下降,硬度提高。另外,由于磷共晶具有较低的熔化温度和磷可以降低铸铁的熔点的缘故,因此磷能增加 铸铁的流动性及可铸性,但磷的增高会使铸铁的缩孔、缩松以及开裂倾向增加。对于灰铸铁,磷的质量分数控制在低于 0.3%;对于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磷的 质量分数都控制在低于 0.1%,对于可锻铸铁,磷

13、的 质量分数控制在0.2%。硫 硫的元素符号 S;原子序数 16;晶型 正交( S)/单斜(S);相对原子质量 32.1;密度 2.07g/c ;熔点 115;沸点 445;比热容 0.735J/(g);溶解热 39.06J/g硫也是铸铁的常存五元素之一,在通常的铸铁中也被认为是有害元素。硫稳定渗碳体,阻止石墨化。硫少量溶于铁素体及渗碳体中,降低碳在液 态铸铁中的溶解度,大部分以硫化铁和其他硫化夹杂物(MnS 、CeS)的形式存在于铸铁中,并分布于晶界上。硫化铁的熔点低、且质软而脆,能降低铸铁的强度,促进铸铁的收缩,并引起铸铁的过硬和裂纹形成。硫化 锰的熔点高、且以颗粒状分布,对铸铁的强度无多

14、大影响,但使铁液变稠,流 动性较差。对于灰铸铁,硫的质量分数控制在低于 0.15%;对于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原铁液的硫含量主要影响球化和蠕化处理效果,并消耗更多的球化剂和蠕化剂,因此愈低愈好,球化和蠕化 处理后的硫的质量分数通常在 0.04%以下;对于可锻铸铁,随着原铁液中硫含量多少要适当调整原铁液中的碳硅和锰含量,通常硫的质量分数控制在 0.25%以下。b.铸铁中,除含有碳、硅、锰、磷、硫五元素外,有 时为了改善和提高铸铁件的某些性能,还可加入超过 通常含量的硅、 锰、磷、硫以及一定数量的铜、铬、钼、镍、钨、钛、 钒 、硼、铅.等合金元素。这些合金元素根据它们对石墨化的影响加以排列,可以得到

15、以下的序列:Al, C, Si, Ti, Ni, Cu, P, Co, Zr, Nb,W, Mn, Mo, S, Cr, V, Te, Mg, Ce,B促进石墨化 阻碍石墨化位于序列中间的合金元素对石墨化的影响不明显,左面排列着的合金元素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右面排列着的合金元素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铸铁中常见的合金元素如下:为了提高铸铁的耐磨性,常含有超过通常含量的磷、硫或一定数量的铜、磷铜钛、钒钛 、铬钼 、铬钼铜、硼等。为了提高铸铁的抗磨性,常含有超过通常含量的锰或一定数量的镍铬、铬铜、铬钼、镍铬铜、钼、 钒、硼、钨等。为了提高铸铁的耐热性,常含有超过通常含量的硅或一定数量的硅钼、硅铝、铝、

16、铬铝 、铬铜 、铬、镍铬、镍铬铜、镍铜等。为了获得铸铁的无磁性,常含有一定数量的镍等。铜 铜的元素符号 Cu;原子序数 29;晶型 面心六方;相对原子质量 63.5;密度 8.96g/c;熔点 1038;沸点 2580;比热容 0.386J/(g);溶解热 212.52J/g铜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石墨化能力相当于硅的 1/101/5 。铜在超过它的固溶度极限时,常以显微质 点或超显微质点分布于铸铁中。铜使组织致密,并细化和改善石墨的均匀分布,既能降低铸铁的白口倾向,又能促进珠光体的形成,对 断面敏感性有有利影响。铜具有强化铸铁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倾向,因此能增加铸铁的强度,铸铁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几乎与所含 铜量成比例的增加,在低碳铸铁中尤为显著。在一般铸铁中, 铜的质量分数在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