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14庐山的云雾教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65385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14庐山的云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上14庐山的云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上14庐山的云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上14庐山的云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上14庐山的云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14庐山的云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14庐山的云雾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 14 庐山的云雾教案教学要求 1 通过朗读,了解庐云雾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的思想感情。2 学会本的生字、新词,理解内容。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提高理解句子的能力。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2 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感受庐云雾的奇幻和神秘。教学时两时 庐的云雾庐的景色十分秀丽。 本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那里有高峰,有幽(u)谷,有瀑布,有溪流, 尤(u)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tin)了几分神秘色彩。这句话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在上游览(ln),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的云雾。 “随手就能摸到”说明了什么?漫步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句导读:这一句

2、紧承上句。因为庐上云雾很多,似乎随手就能摸到,所以走在路上会有腾云驾雾的感觉。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庐给读者的总体印象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庐的云雾千姿 (z)百态(ti)。这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那些笼lng罩在头的云雾,像是戴(di)在顶上的白色 绒(rng)帽; 这个比喻句好在什么地方?那些缠绕在半的云雾,又像是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是什么? 云雾弥()漫谷时 ,它像茫茫的大海 ;这个比喻句的特点是什么?云雾遮挡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这个比喻句怎样理解?段导读:这段话用四个并列的比喻句,自上而下,由局部到整体,描写了庐云雾的千姿百态。庐的云雾瞬 (sh

3、n)息万变。 这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dng)的一缕(l)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 天银河; 这个比喻句把云雾比作什么? 明明是一匹四蹄(t) 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h),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 这个比喻句又把云雾比作什么 ?“明明”“还没等你”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庐云雾的变化。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通过对庐云雾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庐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常的特点。的庐,真令人流连忘返 (fn)。 句导读:概括庐的特点:云遮雾罩。 “令人流连忘返” 和首段第一句遥相呼应,结构完整。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

4、):写了庐给游览者的印象“ 云遮雾罩”和游者的感受“流连忘返 ”。1 学习本的生字、新词。2 理解词语的意思。3 初读,了解内容。生字卡片。一揭示题目你们听说过庐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以前,我们学过李白的望庐瀑布 。谁给大家背一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写庐云雾的。庐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二初读1 默读,了解内容。2 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三学习生字1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2 同桌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3 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2) 分析字形。上下结构的字:景秀姿态笼罩茫半包围结构的字:匹返左右结构的字:幻增添漫弥独体字: 尤(3)理解词语

5、的意思。尤其:表示更进一步,相当于“更加”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弥漫:指尘土、云雾、河水等到处布满。流连忘返: 被美好的景物吸引而不愿离去。幕:张挂或覆盖的大幅布、绸、丝绒等。(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 悠”, 上下结构,书写时不要少写上面的小“ 竖”。“尤”,注意与“龙”的区别。4 认读多音字。四积累词语腾云驾雾千姿百态随风飘荡四蹄生风飘飘悠悠瞬息万变一泻千里流连忘返五朗读全1 可利用展示庐的风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如千姿百态、流连忘返、瞬息万变、笼罩、飘荡等,要重点讲解。由于字面意思学生理解起比较难,所以教师可以先讲解字面

6、意思,再创设情境,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词语。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还懂得了怎样运用,效果很好。1 朗读,理解内容。2 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云雾的奇幻、神秘。3 激发学生对祖国河的热爱之情。投影,有关庐云雾的图片。一朗读,整体感知1 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进行评价。2 齐读全。边读边思考:读了,你知道了什么?( 庐景色秀丽,庐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二分段学习,体会庐云雾的神奇1 学习第一自然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2)投影出示图片。(3)图对照,说说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高峰、幽谷、瀑布、溪流、云雾。)(4)你喜欢这里的风景吗? 请你读出喜欢的语气。() 这些景物给你印象最深

7、的是什么?(6)那么多的雾,我们在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7)理解句子。投影出示句子,进行比较。漫步道,感觉真是奇妙极了。漫步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描写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用读的方式表达出。2 学习第二自然段。老师:庐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么,庐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2)投影出示同学的画,并请学生看图说一说。学生甲:我画的是半腰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好像一条条玉带,系在腰间。学生乙:我画的是顶上的云雾。这些云雾好像一顶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顶白色的小绒帽,所以我把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3)

8、中还写了云雾的什么姿态呢?请同学在黑板上快速画一画。边画边介绍。(有时云雾弥漫了谷,这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一样;有时云雾又好像一块巨大的幕布,把峰都给挡住了。)(4)让我们一起朗读,感受一下云雾之美。() 你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句写的吗? 在中画出。(6)第二自然段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呢?老师:用的是省略号。因为云雾的姿态很多,作者只选了四种典型姿态向大家作了介绍,所以这里用省略号。那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7)想象云雾的姿态。小组讨论。3 学习第三自然段。(1)齐读第三自然段。(2)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庐的云雾瞬息万变。)(3)这段是围绕哪句写的? 用“”在中画出。 (4)“ 瞬

9、息万变 ”是什么意思?(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 说说云雾发生了哪些变化,画出。(6)除了中向我们介绍的,请你想象一下云雾还会有哪些变化。(7)分小组相互交流。4 齐读第四自然段。(1)“ 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被美好的景物吸引而不愿离去。)(2)人们为什么会流连忘返呢?(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三总结全,练习背诵1 说说通过学习,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习了 ,我了解到庐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感受到祖国河的壮丽。)2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四堂延伸1 你游览过云雾弥漫的名吗?你观看过云雾缭绕的图片或电视片吗?你仔细观察过家乡的云雾吗?2

10、请你说说你看到的景象,也可以画一幅画或者写一段话,和同学共同欣赏。1 教学本,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读的方式: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分男女或小组比赛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中所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的思想感情。2 在通读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相机展示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深一步的理解。3 云雾是很抽象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本比喻句较多的特点,让学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图像。这样的学习方式,拉近了学生与的距离,学生理解起就容易多了。1 看拼音,写词语。ng s(景色)u q(尤其)n b(漫

11、步) lng zh(笼罩)xi l(秀丽) zng tin(增添)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千 )姿(百)态腾 (云)驾(雾)瞬息( 万)(变)流(连) 忘 (返)一泻 (千)(里)变幻( 万)(千)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庐( )的天幕()的白马( ) 的大海( )的谷()的绒帽4 按内容填空。(1)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2)那些笼罩在头的云雾,像是戴在顶上的白色绒帽。庐的云雾千姿百态,展开你的想象,写写它们还像什么。提示:自由想象,不拘一格,但应注意想象要合理。一庐简介庐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庐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

12、江南岸。庐、江、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 闻名于世,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之美誉。庐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有河流、湖泊、坡地、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是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化遗产。庐是一座集风景、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这里是中国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无数人墨客慕名登临庐,为其留下数千首诗词歌赋。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庐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庐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 ,更

13、有着丰厚灿烂的化内涵。二庐传说在周武王时,有一位方辅先生骑着白驴入炼丹,后他得道成仙,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 的称为庐。方辅名辅 ,所以此又称为辅。三庐的名胜古迹庐有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中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毛泽东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中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庐还有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秀峰马尾瀑、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