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会运动员的获奖感言看中美文化差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285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奥运会运动员的获奖感言看中美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奥运会运动员的获奖感言看中美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奥运会运动员的获奖感言看中美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奥运会运动员的获奖感言看中美文化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奥运会运动员的获奖感言看中美文化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奥运会运动员的获奖感言看中美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奥运会运动员的获奖感言看中美文化差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奥运会运动员的获奖感言看中美文化差异摘 要:作为一项国际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全球人民提供了了解各国文化的契机, 然而却鲜少有文化学者真正倾力于研究这项国际赛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所以本研究将以 hofstede 所提出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和权力距离作为理论依据,主要聚焦于中国和美国奥林匹克运动员在赛后获奖感言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美国运动员,中国运动员在获奖致辞中体现了更多的集体主义价值,也显现了更高的权势距离。关键词:获奖感言,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权力距离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也从一种社会时尚演变成学术动态。近年

2、来,中外很多学者都涉足于研究国际商务合作,医疗保健,人际交往及跨国教育等领域,然而却鲜少有学者致力于研究国际体育赛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勿容置疑,作为世界性的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不仅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更是一个最大的跨文化传播盛事,是一个宏大的跨文化传播平台(李振,2010) 。而运动员作为奥运会的灵魂人物,其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己国家的文化素养。然而,把研究聚焦于奥运会,尤其是奥运会运动员言语行为的学者却是寥寥无几。为了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本研究将聚焦于对比中美两国奥运会运动员在赛后获奖感言 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一、理论框架勿容置疑,在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由荷兰著名学者 ge

3、ert hofstede 所提出的四大文化价值维度是被引用的最多的理论,其中包括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以及男权/女权(samovar, porter & stefani,2008)。鉴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学者仅将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力距离作为理论依据。hofstede 指出高度重视个体主义的国家比较看重个体主动性和个人目标的达成,比如美国;而高度重视群体主义的国家比较看重群体的和谐,互惠和面子维护,例如中国。同时,hofstede 还指出权势距离较大的文化承认权力关系分配的不平等性并高度重视对上级命令的服从,而权力距离系数较小的文化则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平等性( ma

4、rtin& nakayama,2005)。二、研究方法(一) 、研究假设根据以上的理论,本研究将针对中美奥林匹克运动员在赛后获奖感言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提出两项假设。假设一: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员在获奖致辞中比美国同仁们表现出更多的集体意识;假设二:与美国运动员获奖致辞相比,中国运动员的获奖感言体现出更高的权力距离。(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 28 名奥林匹克运动员,并仔细研究了他们赛后的获奖感言。其中 14 名为中国籍运动员,包括 8 名男性运动员和6 名女性运动员, 12 人为奥运会金牌获得者,2 人为银牌获得者;另有 14 名美国籍运动员,包括 9 名男性运动员和 5 名女性运动员,10

5、 人为奥运会金牌获得者,2 人为银牌获得者,其余 2 人为铜牌获得者。(三) 、研究设计为验证引导本研究的两项假设是否成立,研究学者将运动员获奖感言所涉及的对象分成了五大类别,按照权势高低排列依次为国家或国家体育总局,团队领导/教练,队员,家庭或朋友,自己。很明显,前三种对象都以集体为核心,因而代表了集体观念,而后两种则以个人为中心,则更看重个体价值,所以假如中国运动员在获奖感言中比他们的美国同仁们更多地提及了前三种因素而较少提及个人的话,则证明第一项假设成立。此外,假如中国运动员所感谢的对象是严格按照权势高低的顺序而进行的,而美国运动员则不然,则说明研究的第二项假设是成立的。三、研究结果研究

6、数据显示(见下表) ,14 名中国运动员中有 9 名运动员都在其获奖感言中对其国家或所隶属的体育总局表示了感谢,而美国 14 名运动员中仅有 1 名对其国家致谢。此外,大部分的中国运动员(85.7%)都感谢了团队和教练的栽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的是,没有一名美国运动员在感谢词中提到了自己的团队或教练。与此情况相形见绌的是,美国运动员中有 42.86%(n=6)的人都在获奖致辞中对家人和朋友表达了感谢之情,甚至 78.57%(n=11)都提到了自己在受训过程的艰辛,然而却鲜少有中国运动员在获奖感言中提及个人或家人。数据所体现的巨大差异性表明了中美两国在针对群体意识和个体价值上的不同:很明显,中

7、国运动员在获奖致辞中更多的表现出对集体主义的重视,而美国运动员则更加看重个人主义,因此证明本研究的第一项假设是基本成立的。针对第二项假设,研究数据表明了 14 名中国运动员的获奖感言中,有 9 名提及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谢对象,而其中 8 名都是按照感谢对象的权势高低顺序进行感谢的,即先对国家或团队致谢,再感谢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而美国运动员中仅有 5 人提到了两个以上的感谢对象,但却仅有 1 人先感谢集体后提及个人。从此研究结果可见中国运动员更加重视上下级关系,而美国运动员则更注重平等性,换句话说,与中国运动员相比,美国运动员在获奖致辞中所表现的权势观念相对薄弱,因此本研究的第二项

8、假设也是成立的。四、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相较于美国运动员的获奖感言,中国运动员的获奖致辞体现了更多的集体主义价值,也显现了更高的权力距离。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是证明了 hofstede 所提出的文化价值维 度在新群体和新语境下的应用性,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但是,本文仅仅致力于研究中美两国运动员的言语行为而几乎没有涉及到他们的非言语行为,这也是本研究的一大漏洞,所以今后的学者也可以在运动员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参考文献:1 judith n. martin, thomas k. nakayama. experienc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2005.2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3 李振.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奥运会体育展示的研究d ,扬州大学,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