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检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191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检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 2012 级期末文言文复习测评 第 1 页 共 9 页20112012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资料桃花源记期末复习测验卷满分:100 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7 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 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2、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6 分)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 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 分)1.在原文字下方解释加点或加横线的字词。 (50 分)2.文学常识填空。 桃花源记选自 。陶渊明(约 365427) ,又名 ,字 ,东晋著名 。 (4 分)3.翻译下面的诗句。 (9 分)

3、(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6)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7)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译文:(9)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4. 用原文语句回答。 (10 分)(1)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2)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3)渔人初见桃花源的感受是(4)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5)写桃花源社会平静的语句是(6)写桃花源内人们生活恬适的语句是(7

4、)文中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8)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9)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10) “村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5.简答题。 (27 分)(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 分)(2)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 分)答: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 “如此” ,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 ,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的事。(3) 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

5、进行了描写?(3 分)(4) 第段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5)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 分)(6)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 分)(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林之美的?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2 分)答:作者从桃林面积大、桃林颜色纯、花草鲜美美丽,落花纷纷,描写出桃林之美。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 ,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 ,最终发现桃花源。其二,增添了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 ” (填 2 个字) 。(8) “此人

6、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3 分)(9)为什么再往时,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 分)(10)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树林、进入桃源、走出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顺序。初 2012 级期末文言文复习测评 第 2 页 共 9 页短文两篇 (22 课)期末复习测验卷【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

7、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在原文字下方解释加点或加横线的字词。 (37 分)2.文学常识填空。 (6 分)(1) 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2) 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填人名) , “ ”是他的谥号。3.翻译下面的诗句。 (15 分)(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译文:(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

8、(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译文:(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7)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8)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译文:(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10)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译文:(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译文:(1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1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1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4. 用原文语句回答。 (11 分)(1)作者说陋室不陋的原因是(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3)写出作者交友人物高雅的是(4)看出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是(5)本

9、文点睛之笔的句子是(6)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7)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8)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9)爱莲说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体现爱莲说的主旨句是 (11)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5.简答题。 (31 分)(1) 陋室铭中“ ”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 写起,这是运用比兴的手法。 (2 分)(2)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其“陋室不漏”的?(3 分)(3)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写到诸葛庐,子云亭?这里运用了什么样

10、的表现手法?(3 分)(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3 分)(5) 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作者通过这种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 、 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 分)(6) 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或叫做 。 (2 分)(7) 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中君子,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哪些品质?(3 分)(8)下面对“莲”形象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正确的是( ) (多项选择) (2 分)A. 用“莲之出

11、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B. 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C. 用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D. 用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庄重而高雅。E.作者最后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9)下面两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简单分析。 (2 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分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分析:(1

12、0)对下面句子中“之”用法说法欠妥当的一项是( ) (2 分)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语气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劳形。 (语气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初 2012 级期末文言文复习测评 第 3 页 共 9 页D.孔子云:“何陋之有?” 。 (语气助词,表是强烈反问的语气。 )E.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代词,它(指桃花林的奇景) 。 )(1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的态度。核舟记期末复习测验卷(满

13、分 120 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14、,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在原文字下方解释加点或加横线的字词。 (63 分)2.文学常识填空。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朝代)嘉善人。赤壁赋 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3 分)3.翻译下面的诗句。 (10 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文:(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译文:(4)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