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的理论分析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5212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的理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的理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的理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的理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的理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的理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的理论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的理论分析摘要:伊利股份于 2006 年 4 月提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方案。2008 年 1 月 31 日伊利股份公布了预亏公告,由于新规规定股票期权确认为成本费用,致使伊利亏损严重,引起市场波动。伊利股份依据准则规定将股权激励确认为成本费用而致使公司严重亏损进而引发市场剧烈反应。本文以此事件为例分析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费用化引起的市场反应,并着重讨论其背后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股权激励;会计处理;费用观 一、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理论基础 综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关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可分为两种主流观点:费用观与非费用观。 费用观的主要观点:股票期权应作为企业的运营成本计入利润

2、表,视其为企业的一项费用。股票期权与员工的福利、工资、奖金与性质是完全相同的,是员工薪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员工正在或将要为企业做出的劳务进行补偿而发生的一项经济利益的让渡,据配比则估值,雇员对企业支付相应的劳务期内将此补偿成本的总额摊销计入利润表以确认资源消耗和取得的情况。国际会计准则股权激励会计处理费用化也以此为理论依据。在国内王瑞华、孙铮和方慧等学者持费用观的观点。尽管他们的理由大致与 FASB (2002)相同,且在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但是其本质上都是持“费用观”的观点。 而非费用观,由主要以利润分配观与非会计对象观为主: 利润分配观观点站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指出股票期权实际是公司

3、经营者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确认为利润分配更为妥当。持“利润分配观”的谢德仁教授认为,股票期权是资本所有者与被授权人即企业的运营者以及员工等应该共同分享企业剩余价值这一观点的体现,在行权之前经营者成为企业的非股东所有者。以上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利润分配观”主要观点,再经由此衍生出企业的经营者是“非股东所有者”的概念。 非费用观的另一个主要观点是徐珊(2001)提出的“非会计对象观” 。其观点主要可概括为:企业的经营者与资本的所有者间的利益分享关系可以体现为股票期权,它的性质并非是被授权人的劳动薪酬或补偿,事实上是被授权人和股东间的股权交易,而不应视为企业雇员的薪资,因为其与现存的所有会计要素

4、的定义不相符,故在会计报表中确认是不适当的,但披露股票期权的相关信息应该有其正式的渠道,并为此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关于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国际上相对更加偏向费用观,国际主流会计处理规范包括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23 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修订) 即SFAS.123R。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发布中规定国内企业股权激励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准则的更改确立了我国企业会计股份支付业务的会计处理应遵循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股份支付交易费用化的确认计量原则。 二、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式 伊利股份的股权激励方案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之中所规定的会计处

5、理,将权益的公允价值确认作费用计入利润表中使其利润表中净利润和管理费用出现大幅度变动。其利润率在 2007 年、2008 年甚至呈负值,同时企业管理费用激增,增幅在 2008 年甚至达到上一年的一倍之多。这一系列变动加上新发行的用于股权激励的股本在 2007 年与 2008 年分摊,直接导致伊利股份每股的收益减少,市盈率上升。这是伊利股份权益结构资产结构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直接损害了?V 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导致市场呈观望态度,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怀疑态度。公司股本规模扩大导致的稀释程度和权益增加幅度将决定市净率是上升还是下降。且根据绝对估值方法,由于行权并没有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发生变化所以伊利

6、股份在行权后公司整体价值没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股权激励没有影响现金流和公司整体价值,根据其在 2006 至 2008年的财报,如果剔除股权激励对当年利润的影响,公司于 2007 年的净利润相较于 2006 年并没有重大波动。这一现象说明,根据新规会计处理的费用化对伊利公司的营业业绩有显著的负面效应。 在伊利股份的股票期权的激励案例中,预亏公告中确认股权激励费用达 5.54 亿元,从而致使公司于 2007 年亏损严重。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费用化导致重新审视股权激励的成本问题,必定会影响上市公司对激励方式的甄选。会计准则的更改是伊利股份始料未及的,其中对股票期权更改为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伊

7、利造成了重大影响,也直接释放出信息: 股票期权在会计上已经没有优势。也因此众多公司开始更改股权激励计划,诸如延长摊销期、减少股权激励份额等等,而准备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也开始持观望态度。 三、结论 本文以伊利股份为例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研究了股权激励费用化会计处理的理论以及其试用情况。激励费用关于公司业绩的影响越大反应的程度也越大。相较于其他因费用化导致亏损的上市公司,市场的负向反应更加强烈。股权激励费用造成公司的亏损大小与市场的负向反应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诸如取消股权激励,换以其他方式。而没有取消股权激励的公司也在或多或少的限制股权激励方案,如将行权价格提高,或直接削减股权激励的数量。或几种方法兼而用之,期以降低股权激励的费用以及其对企业业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邓俊.对伊利股权激励方案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7(08) 2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02) 3吕长江,巩娜.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J.会计研究,2009(05) 作者简介: 范佳宁(1993.03- )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专业,2016 级硕士在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