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校本教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209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校本教材(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录第一部分 甘肃省.2第一节 自然条件.2第二节 人文概况.4第二部分 生活地理.9第一章 气象万千.9第一节 如何观天气.9第二节 气候与健康.12第三节 现象释疑.14第二章 野外生存.19第一节 野外天气观察19第二节 野外方向判断21第三节 地图与指北针之认识与使用 .23第四节 野外生存寻找水源和取火.27第五节 露营知识.30第三章 灾害常识.36第一节 地震.36第二节 雷电及其他.38第四章 天文历法.41第三部分 探秘北纬 30 度.50第一章 历史文明未解之迷50第二章 恐怖死亡未解之谜百慕大,惊悸死亡三角56第三章 北纬 30 度自然奇观582第一部分 甘肃省甘肃省位

2、于中国中部偏北,简称甘,又简称陇。介于北纬 32364247,东经 921010843。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与宁夏、内蒙古两自治区毗邻,西北隅和蒙古接壤。省境从东南部的泾、渭河平原向河西荒漠内流区斜长绵亘。面积 45.4 万平方公里,1990 年人口2237.1141 万。辖 7 地区、2 自治州、5 地级市、8 县级市、60 县、7 自治县。省会兰州市。第一节 自然条件甘肃地处中国东部湿润森林草原向西部干旱荒漠草原与高寒荒漠草甸草原的过渡带,亦为华北、华中、西北与青藏的交错毗邻区,以及东部农业区与西部游牧畜牧区的过渡带,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地质与地貌 省境西南

3、部的祁连山、阿尼玛卿山及西秦岭都是地质构造的活动带,属祁连褶皱系和秦岭褶皱系,由于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生成多种金属矿产。尤其是走廊南山冷龙岭,与其南北两侧的乌兰达坂拉脊山及河西走廊等构造带中矿藏最丰。在复背斜内形成巨型的铁、铜、锰、磷等矿带。在走廊以北龙首山断裂带,铜镍及少量钒钛矿的生成。在走廊中诸盆地内,多有富集的煤层和石油构造。东北部陇山以东及祁连山以北广阔地面,地表较少起伏,多高原残丘和准平原,覆盖有第三纪及第四纪疏松层。地形 甘肃是以高原、山地为主的省区。全省可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北山山地等 6 类地形区。地势西南部特高,海拔 3000 米以上;而东

4、、北、西三面均低于米。最高峰为甘、青两省的界山祁连山主峰团结峰,海拔 5808 米;最低点则在陇南白龙江中游文县罐子沟,海拔仅 550 米。全省地势呈阶梯状下降,分为明显的三级地势区。山地包括阿尔金山东段、祁连山大部、甘南高原及岷迭山原,占全省面积320.2,海拔高于 3000 米,中有海拔 4500 米以上的山峰,多现代冰川。高山草甸草原为夏季天然牧场。高原、中低山包括陇中黄土高原、陇南山地及河西走廊与北山大部,占全省面积 59.2,海拔低于 2000 米。土地利用程度高,人口最多。尤以河西绿洲与东部各河谷川台地,为本省开发利用及经济发展精华之所在。其中东部外流区各河流的中下游谷地,由于纬度

5、和海拔均低,气温高,属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宜于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气候 甘肃深居内陆,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十分复杂。大致由陇南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渐向陇中暖温带半湿润与温带半干旱区,河西温带、暖温带干旱区及祁连山地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甘南高寒湿润区过渡。冬春干旱而少酷寒,夏季多暴雨而冷暖变化大,年降水变率大。南部的文县、武都年均温在 15左右,北部的景泰、金塔在 8左右,海拔 3000 米以上的乌鞘岭低于 0。10以上活动积温,陇南南端在 4500以上,陇南北端各河谷及河西走廊西部多在 3000以上,祁连山区及甘南高原则在2000以下,其余部分在 20003000。全

6、省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河西日较差达 1216。全省最低温-33.7与最高温 42.8均出现在河西西部。降水的年变化和地区变化更大,年降水量从东南的 807.5 毫米到西北减为 36.8毫米。省境日最大降水量为 25190 毫米。本省光照足,热量大。除陇中南部外,年日照时数达 2400 小时以上,河西大部逾 3200 小时。但不同地区每有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如河西的大风、沙暴及干热风,陇中的干旱、冰雹、霜冻等常给农业带来危害。植被与土壤 甘肃植被、土壤类型复杂多样,陇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着黄褐土。其中,在徽成盆地以北的中心丘陵地带分布有山地褐色土和山地棕壤;陇东黄土高原广大塬区及其边

7、缘台地区,地带性植被为森林草原和草原,但由于大都已被开发利用,天然植被保存无几,发育黑垆土;陇中地区植被则属草原向荒漠草原的过渡类型,兼有荒漠草原和草原,发育灰钙土,唯兴隆山、马衔山分布有云杉和山杨林等;河西走廊一带多属荒漠和半荒漠,土壤以灰棕荒漠土为主。河西走廊嘉峪关以西植被更为稀疏,土壤多属棕色荒漠土;甘南高原属温带森4林草原垂直带向高寒草原过渡带,发育山地草原土和山地草甸土。此外,在省境各大河谷平原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还发育有草甸土和沼泽土。在陇东南河谷地带尚有水稻土。北部和西北部靠近沙漠地带则有风沙土等。境内有秦岭、祁连山地、甘南高原以及兴隆山和马衔山等山体植被、土壤垂直变化则因山地所

8、处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水文 甘肃河流皆发源于西南山原,呈放射状向西北、东及东南分流,大致以冷龙岭、乌鞘岭至景泰长岭山一线为界,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属外流区。内流区主要有哈尔腾河、疏勒河、黑河及石羊河四水系,均源山祁连山,除前者外,其余三水系均切穿河西走廊南山,流至走廊平地,形成广阔的冲积扇与洪积戈壁滩及其前缘绿洲与盐碱滩。外流区河流分属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横贯陇中的黄河,由积石峡至黑山峡(省境内长 420 公里)间,形成一束一放的十大峡谷与九个盆地。峡谷如刘家峡、盐锅峡均为优良坝址;盆地则为重要城镇之所在,如兰州、靖远等。华家岭以南的渭河及陇山以东的泾河两水系,均东流至陕西,汇入黄河。

9、北秦岭为渭河和西汉水的分水岭,也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全省年径流总量为 617.1 亿立方米。但地面水地区分布不均,省境黄河流域占全省径流总量 62.4,长江流域占 20.3,而占全省土地面积 61.6的内陆流域仅占 17.3。且季节变化较大,一般 69 月为洪水期,约占年总水量 60,冬春旱季为枯水期,小河多断流。本省河流年输沙总量达 6.51 亿吨,90集中于陇中黄土区,水土流失严重。全省年径流量在 1 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共有 30 多条,为本省主要的水利资源,现已发展灌溉地达 86.3 万多公顷,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 24.3。地下水较丰富,仅主要农牧区即有静储量 1.4 万亿余立

10、方米,动储量年有 68 亿多立方米。第二节 人文概况人口与民族甘肃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历史变化亦大。20 世纪初,省境人口约 600 万,5由于旱灾、地震、疾疫、战争等原因,使全省人口增长极为缓慢。19421990年人口增长迅速,加之外地人口大量迁入,全省人口猛增到 2237.114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22.04。全省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49 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 118 人) ,在西北 5 省区中,次于陕西和宁夏,高于青海和新疆。省内人口分布一般由东南向西北人口逐渐稀少。陇中黄土区每平方公里平均为 118 人,各河谷则超过 200 人;陇南山地为 61 人,河

11、谷则超过 200 人。甘南高原、河西荒漠区为 1314 人,而大部山地与戈壁、沙漠区,每 10 平方公里尚不到 1 人。但河绿洲区每平方公里约 201 人,绿洲耕作区达575 人。高者达 750 人。甘肃是多民族聚居省区之一。在省内的 11 个民族中,以汉族人口最多,约有 1802 万人,占全省人口 92.1,分布遍及全省。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等少数民族,人口约有 154.9 万人,占总人口的7.9,多集中于各民族自治州及自治县。其中以回族人口最多,约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 61.4,藏族占 19.7,东乡族占 15.4。其余各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及少数民族人口均不到

12、1。经济概况甘肃 1949 年以前经济、文化落后,人民多从事较原始的农牧业。20 世纪50 年代以后,随着境内石油、煤、铁和多种金属的开采利用,甘肃一跃而为以石油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新兴工业基地和中国西北工业较发达的省区。农、牧、副、渔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农林牧业农业甘肃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草场资源较丰,并有一定面积的天然森林,但降水量少而变率大,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农业以旱作为主,全省约有耕地 353.2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8。耕地中约有 75为旱地,水浇地及水田约占 25。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小麦、玉米、马铃薯及糜、谷 5 种高产抗旱粮食作物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

13、积和粮食总产的 80和 82。其中以小麦分布最广,东南部以冬小麦为主,西北部则以春小麦居多。秦岭以北多耐旱的糜子和谷子。陇南则以玉米和薯类为主,甘南高原多青稞。6经济作物分布广,品质优。胡麻为重要而广布的油料作物,以兰州附近各县分布最为集中。本省土特产种类繁多,如“三红”苹果、白兰瓜、黑瓜籽、百合、当归、兰州水烟、杏仁、黄花菜等。当归、大黄、党参及黄(红)芪、甘草等为传统出口商品。野生栽培药材产量居中国第 2 位。玫瑰精油年产 500千克左右,占全国产量 80以上,远销海外。全省天然森林面积 135.45 万公顷,森林覆被率约为 2.98,林木总蓄积量为 1.608 亿立方米。天然森林分布极不

14、均匀,主要集中于东部和南部山地,白龙江、洮河流域一带为省内木材生产基地。本省主要用材林树种有云杉、冷杉、油松、华山松、落叶松、泡桐、椴桦、青冈及各种杨树等,主要经济林木有核桃、油桐、杏、板栗、杜仲、漆树、白蜡、栓皮栎、乌桕、花椒等,大部分布于陇南河谷北亚热带区。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大力营造用材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及经济林等。甘肃草原面积居全国第 5 位。全省约有草原面积 1366.7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0.1。农区还有宜牧的草山和草坡 466.7 万公顷。草原类型丰富,主要产牦牛、黄牛、犏牛、马、羊等。甘南、河西及陇中北部为省内主要牧场,是中国重要牧区之一。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历来以牧为主,或半农半牧。甘南高原河曲马、欧拉羊为中国有名的优良牲畜品种。工业甘肃近代工业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仅玉门油矿初具规模,工业基础甚为薄弱。50 年代以后,甘肃为中国内地重点建设省区之一,现已建为中国重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基地和中国西北工业较发达省区。工业主要分布于省内各大河谷、重要交通线及主要矿产地。其中,兰州市是甘肃重要的机械、石油、化工及纺织工业基地,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