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650462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被称为是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警方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 2003 年 25 岁以下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45,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治安拘留人员总数的 33,青少年刑事案件作案率增幅比 1999 年提高了 1.4 倍,青少年罪犯人数比 1999 年增长了 4.7,同时,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初始年龄与上世纪七十年代相比已提前了两至三岁,14 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显著上升,在校青少年学生犯罪也呈上升趋势

2、。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因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一、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法制教育。目前,不少学校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但因是兼职人员,往往因为时间紧迫、准备不充分、授课方法不当、责任心不强等方面的原因,使本来少之又少的法制课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司法机关提供的有关资料,按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知识层面,编写出浅显易懂的法律课程教材,开设专门的法制课程,设置专业法制教员,确保每周至少上一节法制课;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

3、的思想品德教育,认真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把学生学法、懂法、守法落到实处。二、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气氛。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传播和学习科学文化、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的学习,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要以民主、平等、宽容的教育方式取代专横、权威、独断、惟命是从,要确实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教养责任,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尊重孩子的人格,鼓励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上进心、自信心,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

4、的思想品德修养,防止孩子受到社会不良影响,同时要让孩子学会拒绝,教会孩子自我保护,防止孩子误入歧途。3、净化社会环境,整顿文化市场,减少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未成年时期的认识能力、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和抵御外来诱惑能力均很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故青少年很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性、风气的影响和诱惑。因此,要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大力整顿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政府各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建设一些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场所。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录像厅、网吧和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把“严禁未成年人入内”落实到实处,同时,可采取夜间 12 时以后切断网吧网络信号等技术手段,杜

5、绝娱乐场所违规经营。对违规经营场所严格执行“一次性死亡法” ,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业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新闻媒体要落实节目审查制度,杜绝宣染暴力、色情、赌博、犯罪活动内容的节目进入流通媒体,消除文化市场中存在的丑恶现象,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四、政府部门应加强地区间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扩大就业机会,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待业青少年和务工人员的盲目无序流动。民政部门应建立专门的流浪儿童收容所,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帮助联系查找亲属,对于无法查找到亲属的流浪儿童要给予收留,并开展道德、法制、劳动技能等教育,锻炼其自食其力的能

6、力。五、政法部门应区分不同性质犯罪,按照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慎重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政法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依照教育是目的,处罚是手段的原则,慎重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初次、非暴力性犯罪的未成年人,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尽量避免采取刑事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尽量采用非刑罚处罚的手段进行处理,对于暴力性犯罪或累犯,确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也应该关押于专门的场所,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未成年人心理扭曲,杜绝未成年在监所内受到更深的违法犯罪“污染” 。六、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应达成共识,对操纵控制、教唆、逼迫未成年人犯罪,传授犯罪方法

7、的幕后“黑手”给予严厉打击。七、加强流动人口和租房户的管理,对外来流入人员容易落脚的茶水录像室、施工工地、出租房屋等进行经常性的清查,对无正当职业的青少年集中组织法制学习,对外地无业青少年进行遣送。八、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少年司法模式,建立社区矫正机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少年司法模式,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采取轻刑化、非监禁化的刑事政策,建立专门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机构,招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志愿者,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把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青少年放在社区进行矫正,使其尽快弃恶从善,回归社会。对刑释解教青少年,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牵头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广泛动员

8、社会力量,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阻断违法犯罪的循环,起到预防再犯罪作用。 九、设置心理帮助机构,开展挫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挫折,第二次的影响力度和影响广度比第一次要弱得多,若事先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可以有效抑制青少年遭受挫折后的消极心理,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因此,要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对青少年给予心理帮助,开展青少年心理强化训练,培养必要的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方法,克制一些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心态,提高青少年克服在遇到挫折时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能力。十、突出重点,建立早期预防机制。要预防成

9、年人犯罪,必须先预防青少年犯罪,而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从小抓起。要把“问题青少年”作为预防重点,针对家庭缺少关爱和无教养能力的、父母行为不妥的、辍学流荡社会或被坏人教唆染上恶习的青少年,要提前预防,注重疏导,引导他们改邪归正,把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落到实处。总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而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犯罪学、犯罪预防学等多个学科,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网络、教育、交往等等与青少年违法犯罪又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因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是采用简短的篇幅就能说清,也不可能采用某种单一措施就能做好,它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最终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