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64404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近代传统的教学基本上倾向于精确教学,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学要求一步到位、学习误差一次纠正、教授方法一讲到底、教学评估一律量化。这种教学不仅造成低效高耗的教学效果,更严重的是忽视和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研究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效果,克服传统教学只关注精确性所产生的诸多弊端,还能促进教学尽快实现教学科学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科学化,为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启发。自 2000 年 12 月始,我们对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模糊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模糊教学艺

2、术的操作策略及其一般规律,在研究中不断反思这种操作策略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最终形成“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 “模糊教学艺术”的内涵模糊教学艺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学中所固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开放性等属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思和创新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艺术。4这种教学艺术是在与传统教学过多地关注确定性、封闭性的一面相对的意义上而言的,是传统教学艺术的补充形式,而非对传统教学艺术的摒弃或排斥。二、研究实施方式对实验班的语文课堂教学

3、进行案例研究,与平行班进行比较、观察,然后用随机抽样法进行检验。按“设计实践总结反思再设计再实践诊断反思总结”的步骤推进研究。1、确定研究对象我们选择广西北海市海城区二小为实验学校。在该校随机选取两个实验班(五三、五六)与两个平行班(五一、五二) ,这四个班生源多为干部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经事前测定和观察,四个班学生在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以及课堂参与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2、确定和培训实验教师“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探索性研究由实验学校的 12 名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共同承担。选择、确定 2 名教师为实验教师。我们对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并与之共同拟

4、定实验方案。3、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参考弗兰德斯的相互作用编码系统,设计了三个课堂观察量表,用以测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人次和参与面、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角度等。4、学习理论,统一认识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按模糊教学艺术理念进行探索性实践,在行动研究中检验、丰富、发展和完善语文模糊教学艺术的理念,并尝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模式。通过组织教师观看名家教学录像、听专题讲座、自学理论、集中学习讨论、听课评课等形式,帮助教师们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尽快把全新观念、先进方法渗透进实际教学。随着教研教改活动的深入,教师们逐渐认同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5、指导备课,启发借鉴,活学活用第一轮

5、实验开始了。为了帮助实验教师消除对教科研的畏难情绪,我们从指导备课入手,提出开展模糊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1、制定教学目标要由目标限定转为目标导向,强调教案中要出现课前可预测的动态生成目标,最好能与动态生成的课后调整目标相结合。 (简称“模糊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动态生成,既有条理有次序又要赋予一定的弹性。 (简称“模糊教学环节” )3、选择教学方法要体现由技术到艺术的转变。4、设计学法要体现由扶到放再到创的原则,强调允许学法多元化。5、对学生的评价要侧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多鼓励和肯定。 10因为语文教学形象思维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既富鲜明性,更富于模糊性,要依

6、靠语感和直觉思维2能力去领悟,而这些能力的基础正是语文教学的模糊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管是认识、概括,还是运用,都可能导致语言的模糊性。 11为了将模糊理念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参照了策略教学(strategy instruction)的一些理论,制定了分两步走的研究思路第一阶段:模糊语汇学习。第二阶段:模糊学法学习。德里(S. J. Deery)等人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中的小策略(tactics)分为三大类:语汇学习策略、程序性知识学习策略、情感领域的学习策略。 12这三大类小策略是学习策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

7、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易于被教师们掌握、运用,可使教师免除无从下手之苦。实验初,我们提出了“要在备课中体现模糊语汇学习”的要求,并向教师提供有关模糊语汇学习的资料。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语汇的模糊教学,并将语汇的模糊教学设计列入模糊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环节中去,例如:模糊解词、模糊解句、在“难以言传处” “戛然而止处” “虚实相生处”等处进行发散思维等。 13如在模糊解词方面,除了让学生查找字典、词典得出精确的解释外,教师还引导并允许学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语境、拆开词语逐个词素地理解、词语表演等方法,进行对词语的模糊理解。又如在模糊解句方面,

8、教师引导并允许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对句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汇的模糊教学容易操作、效果明显,确实能带给教师一种成功的愉悦,这种愉悦又可转化为教师继续研究的内驱力。学会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才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性条件。 14我们为课题组成员印发一系列理论学习资料,结合开展模糊教学艺术的第四条基本原则:“设计学法要体现由扶到放再到创的原则,强调允许学法多元化” ,向实验教师提出备课要体现模糊学法的指导的要求。于是,在备课过程中渗透模糊理论的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由学生认知过程的模糊性特征可知,学生对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认识过程,必然是“

9、模糊精确模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没有模糊性就没有精确化。 15遵循由扶到放再到创的原则,我们联系课文先后向学生介绍了质疑法、大纲式、列表式等六种学法,并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法,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第二阶段进行了半个学期,我们欣喜地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来预习课文,基本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目的。自主选择学法进行预习的一个星期之后,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几种学法,尝试对学法的创新。如:学习第 11册课文鸟的天堂时,有学生创造了“列表法+质疑法”的新学法。 (附表如下:第几次 时间 看到的景物 写作手法第一次 黄昏 大榕树 静态描写第二次 早晨

10、鸟 动态描写该学生不仅列表理解课文还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那棵大榕树叫做鸟的天堂?” 、 “鸟的天堂在哪儿?” 、 “为什么在最后一节我感到一点留恋?作者为什么不用依依不舍而用留恋?”。这种合二为一的学法既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又发展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另一名学生则创造性地运用了游记阅读法进行学习,先用该法阅读全文,再用大纲法将游览顺序列出来,所列大纲如下:划 船 心情愉快 赞美游览顺序 第一次 看到大榕树没有一只鸟第二次 看到鸟飞听到鸟叫 留恋学无定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学法。学生在掌握教师介绍的几种学法的基础上,还能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不断创新适

11、合自己的学法,学生乐于尝试、创新,找到运用自如的学法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阶段中,模糊语汇的学习仍继续进行,并呈上升状态。至于情感领域的模糊学习策略,我们并不是忽略不计,而是考虑到情感这个因素应是随着研究的发展深入而发生变化的,如:模糊语汇学习、模糊学法学习的实验过程中,随着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出现,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情感、心态。目前考虑到这种影响的进行状态或序列还难于预料和控制,所以未将其单列出来。6、转变评价方式,在过程中进行把握在实验的前期测试及第一轮实验中,我们基本上采用了定量统计的方法,极少使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实验

12、进行一个月后,四个班的学生参加了期末考试,我们用 Z 检验法对四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但因实验时间不长,实验班与平行班的语文平均成绩从整体上看并无显著性差异。虽然实验班和平行班的语文成绩相差无几,但不管是实验班的教师还是实验班的学生,他们参加课题实验后的可喜转变却是真实存在的,如:教师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学生的3思维更活跃了等等,而这些因素难以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把握,我们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迷茫、困惑,这些现象到底该如何解释呢?于是,我们反复分析探讨、查找有关资料,对评价方式进行了反思。我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复杂的培养人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

13、,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教育方法、教育环境,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处在变化之中,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传统的定量评价方式已无法准确地、全面地、如实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因此,我们原先由于偏重定量的统计分析来检测应用模糊教学艺术后是否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且将语文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作为其中一个研究重点,所以无法将“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所产生的课堂动态生成、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如实地反映出来。通过学习、反思,我们决定改进现有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研究在过程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不仅仅是结果性的东西。七、实验的初步成效1、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实验初始对实验

14、班和平行班进行的课堂教学问卷调查 16显示:开展课题研究前,平行班学生比实验班学生自信,语文成绩比实验班略高;平行班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比实验班稍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较肯定,而实验班学生自主精神较强;平行班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联系实际的能力均略优于实验班(所有这些差异都不明显) 。第一阶段实验后,根据课堂观察量表的记录,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人次、回答有创意的人次、参与答问人次及提供多种答案人次等基本呈上升趋势。2、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所谓“课堂动态生成” ,指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进行状态中产生的复杂的动态相互作用,使其具有生成新的、超出原先计划和目的的可能,是经课堂教学参与者的

15、生命活力得到发挥后创造而来的。 17 “动态生成”因其特殊的具体情境性而难以驾驭,但实验教师经过备课指导和课堂教学实践后,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特点,积累课堂具体进行状态中处理各种“动态”因素的经验,逐渐摸索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各种规律,使得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效果呈现可喜的上升趋势。从两位教师实验前后的教案中,我们看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 “重知识轻能力” 、 “注重教法”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 “注重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将“学生学习活动”作为实验后教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如“五位壮士中,哪位

16、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请同学们想象当时马宝玉的处境、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把这句话写具体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等类的问题,鼓励学生调动一切感官投入学习,鼓励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和不同角度的表达。 ) 。附教案片断如下:实验前:骆春燕:7、晏子使楚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1、解词:使2、让学生提出疑问。二、自学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带着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答案,划出不懂的问题。四、三读课文,理解重点段。(略)实验后:骆春燕:21、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 同学们,学了狼新课 集体教学 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五壮士顽强作战、为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一定给 学生回答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壮士中, 哪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二、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读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