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89950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摘要: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区域上已发现抱伦金矿以及一系列金矿(化)点,成矿潜力较大。本文对该区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对金矿找矿前景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毫来浪;地质特征;金矿;找矿远景 海南省乐东县毫来浪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乐东县国营山荣农场南部,距乐东县城直线距离约 15km。根据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修编的 150 万海南省地质图,该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海南岛南部东西向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带中西段,为北东向文儒千家成矿单元南西部。总体上该区地质勘查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九十年代海南地质大队曾在该区开展过 15 万

2、地质调查,后期有人曾在该区发现含金矿化转石,区内尚未开展过矿产勘查。2009 年初,海南金海福实业有限公司对该区开展野外实地调查,进行了局部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地层 区域上地层零星出露,多呈岛屿状相对集中分布,由老到新主要有长城纪抱板群,寒武纪孟月岭组大茅组,奥陶纪晚世干沟组、中世榆红尖岭组及早世大葵牙花沙塘组,志留纪早世空列村组、陀烈组,石炭纪南好组青天峡组,白垩纪早世鹿母湾组、汤他大岭组及六罗村组。主要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长石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千枚岩、变质粉细砂岩、粉砂岩、碳质绢云板岩及结晶灰岩等。抱板群为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局部经历了混合岩化作

3、用,岛内西部的多数金矿床均产在此地层中,它为金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是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有利部位;古生界地层为一套滨海沉积浅变质岩系,岛内一部分有规模的金矿产于此岩系中,是寻找石英脉型金矿的有利部位;中生界地层分布较广泛,多为火山沉积及次火山岩,应是寻找火山及次火山岩型金矿的有利部位;新生界第四系多呈带状展布于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主要由砂砾、砂、粘土组成,分布于地势低洼处。 1.2 构造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西向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带的中西段北侧,地处北东向文儒乐东构造带西南段,为白沙断陷盆地东南缘,该断裂构造控制了岩体的产出和金矿床(点)的分布。区域上断裂构造较复杂,北东向

4、、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15 万遥感地质解译显示,该区环形构造和线形构造较发育,线形构造整体呈北东向展布,带状异常交叉部位和环带交切部位均构成有利的找矿地段。多组构造相互交汇叠加,为金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金矿床(点)的分布,区域上多数金矿床均产于类似的构造部位 1.3 岩浆活动 区域上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并形成了多个较大的岩体,如千家岩体、保亭岩体等1,区域上岩浆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较复杂,从酸性到基性,从侵入岩到喷出岩均有产出。主要有二叠纪、三叠纪及白垩纪侵入岩,岩性为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正常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及花岗斑岩等,其次

5、为二叠纪三叠纪花岗岩及其侏罗纪早中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正常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侵入岩多呈小岩基及岩株状产出,此外,分布在各种地层及岩体中的晚期脉岩也较发育。各类侵入岩均为多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产物,矿(化)点多分布于酸性侵入?r 体中以及与其它岩体的接触带部位。 1.4 区域矿产 区域上矿产以金为主,金矿床(点)分布相对较集中,大型金矿床有抱伦金矿,金矿(化)点有雅亮、南雅、雄岭、千家等,此外尚有铅、锌、钼等矿点及花岗岩建材、地热水等资源。 其中抱伦金矿产于志留系陀烈组千枚岩中,受 NNW 向构造破碎带控制,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次为含金蚀变岩型23。属于花岗质岩浆水和变质水混合的

6、中温偏高热液矿床。其深部及外围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研究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有白垩纪早世六罗村组和晚世报万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白垩纪早世六罗村组(K1ll):主要由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组成,为内陆盆地火山沉积,厚度变化范围为 1074m1594m,小面积出露于研究区的东北和西部。 白垩纪晚世报万组(K2b):主要由长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为内陆盆地沉积,厚度变化范围为 800m1687m,大面积出露于研究区西部。 新生界第四系(Q4):由砂砾、砂、粘土组成,分布于河谷及低洼处。 2.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其次为近南北向断裂;多组断

7、裂构造相互交切,形成棋盘式构造格局,控制了侵入岩与金矿的产出及分布。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规模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控矿构造,如区内的金矿化点均分布于深大断裂的两侧附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规模相对较小,多属导矿与容矿构造,大多金矿化点产于此断裂构造带中或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区内金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较频繁,主要为早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1)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P1) 、其次为晚白垩纪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K2) 、黑云母正长花岗岩(K2) 、 黑云母角闪石石英二长闪长岩(K2) 、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K2) ,呈较大面积出露,后三者多

8、呈岩株、岩墙状产出。多期次岩浆活动为成矿热液的活化与富集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各类岩体中,规模较小的中基性闪长玢岩脉较发育,岩脉多沿断裂及裂隙充填,部分岩脉与矿化蚀变关系较密切。 2.4 围岩蚀变 区内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具有多期叠加和水平分带特性,从矿化体(石英脉)至外围,大致依次出现强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围岩,各带呈渐变过渡关系。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的关系最为密切,蚀变作用越强,矿化相对也较强。 3. 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3.1 自然地理特征 研究区属低山丘陵区,一般海拔标 180m450m,为低山丘陵区,最高峰海拔标高 458.0m,相对高差 100m300m;山脊

9、较陡峭,主要呈北东走向,地势起伏较大。地表露岩较少,多集中在沟谷坡陡处和山脊处。工作区土壤疏松层发育比较完整,疏松层分层比较明显,A 层为黑褐色腐质土;B 层为紫色和黄褐色的砂土、粘土;C 层厚度随地形变化而变化,最大厚度近 3m。 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对本区白垩系报万组地层不同岩性 Au、Ag、Pb、Zn、As、Sb 元素分析结果进行初步分析,见表 3-1: 从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As 元素背景值有升高趋势,Au 元素、Pb 元素有降低趋势,其他元素变化不是很明显,总体上 Au 元素与 Ag、Pb、Zn、As、Sb 元素的伴生关系不明显。 3.3 水系底沉积物地球化学特

10、征 前人曾在研究区做过局部 15 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 Au、Ag、Zn、Pb、As、Sb 等元素有异常显示,但强度较弱。 4. 找矿远景浅析 尽管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金矿化不明显,但根据前人工作和现场调查,研究区仍有一定的金矿成矿潜力。区域上古老的变质岩系为金?V 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为成矿提供了较好的构造和岩浆环境,同时区内多见与金矿化伴生的围岩蚀变作用。总体来说,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金矿找矿前景较好,重点关注金矿类型应为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 参考文献: 1 陈沐龙,李孙雄,曾雁玲,周进波. 海南岛白垩纪千家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分析. 矿产与地质.2008(01) 2 丁式江,黄香定,李中坚, 傅杨荣,董法先,舒斌,张小文. 海南抱伦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J . 中国地质.2001(05) 3 舒斌,王平安,董法先,李中坚.海南乐东地区抱伦金矿矿石特征及其成因矿物学意义J . 地质通报.2006(06) 4 刘建权,曲为贵 ,孙培周等. 河北省承德市通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2016(2). 5 赵凯培, 喻衍. 矽卡岩型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J. 西部资源, 2016(4):5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